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马尾松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之一。飞播造林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效果好。在以林为主的桐柏山区进行马尾松飞机播种造林十分必要。一试验目的桐柏县于1982年春季,1985年和1986年夏季进行三次马尾松飞播造林试验。由于播期选择不准,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飞播效果不理想。据87年对82年播区成效调查,有苗面积仅占宜播面积的17.8%,效果评定为失败。  相似文献   

2.
<正> 六十年代初,为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全国各省区大规模开展飞播造林试验的同时,我省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太行山区和予西黄土区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1960—1961年在辉县的薄壁乡和灵宝县的娘娘山一带飞播造林12.7万亩,由于在树种确定和播期选择等技术方面缺乏经验,致使关健技术失误而导致试验失败。后来因种种原因,我省的飞播造林工作曾中断了十七年。  相似文献   

3.
<正> 飞播造林是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式,播前不整地,播后不覆土,这就对造林树种和气候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正确选择播期和树种是飞播造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永吉县于1984~1986年进行了不同树种飞播造林试验,其中樟子松在我国飞播造林中首次获得成功。飞播造林试验证明,樟子松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其种子吸水性强,发芽快,扎根深,根系发育快,易成活,保存率高;同时,樟子松生长良好,材质和干形也较优,经济价值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飞播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是实行飞播造林较早的省份之一,通过回顾飞播造林41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取得的经验和成绩,从试验、推广、发展、科技生产四个阶段,具体阐述了云南省飞播造林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技术设计、施工、科学试验、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生产技术问题,同时分析了目前飞播造林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促进云南林业跨越式发展,展望了发展前景,并相应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从1979年飞播造林试验开始,我省的飞播造林工作者,针对复杂的自然条件,推行了广泛深入的科学试验,并迅速推广到全省,取得了喜人的试验成果与造林成效,涌现出了许多先进集体与个人。河南省飞机播种造林试验与推广先后两次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多次获地市级科技  相似文献   

7.
由于飞播造林对树种选择的局限性以及立地条件对树种要求的严格性,使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能否得到保护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建水县1995年飞播造林播区设计中立地条件与树种设计的分析和评价、旨在对今后提高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方面提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于飞播造林对树种选择的局限性以及立地条件对树种要求的严格性,使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能否得到保证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建水县1995年飞播造林播区设计中立地条件与树种设计的分析和评价、旨在对今后提高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方面提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飞机播种造林具有投资少、速度快、祝动性强、效果好等显著特点。信阳地区从1983年开始飞机播种造林,几年来虽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对也有不少失败教训。为了探索信阳地区飞播造林规律,不断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我们对新县、商城县1985年以前的6个飞播作业区进行了出苗和成苗生长调查,并对其影响的主要自然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河南林业科技》1989,(3):47-49
<正> 立地条件是进行飞播造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多年来的飞播造林实践证明,改变飞播地的立地条件,正确地选择播区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之一。笔者通过对栾川县飞播区采用成数抽样法进行成效调查所得到的不同立地条件下飞播成效差异的简析,谈谈对播区选择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涂春城 《湖北林业科技》1992,(3):45-48,F003
<正> 我省开展飞机播种造林,从1966年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为了掌握飞播造林成效,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搞好飞播造林,提高飞播造林质量与成效,我省分别在1983年对1966年至1980年、1987年对1981年至1983年、1991年对1984年至1986年的飞播造林,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成效调查工作。现就调查成果作些简要分析,并对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有关技术措施,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飞播造林适宜播量的探讨魏如凯(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油松(PinustablaeformisCarr.)为我国华北、酉北中海拔地带最主要的荒山造林树种,也是我国三大飞播造林树种之一,是我省飞播造林成效最好、成苗面积最大的树种。商洛地区从1975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 飞播造林对于加速绿化步伐,有效地增加森林资源显示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应用1987年宜昌地区飞播造林成效调查的结果,力求客观地分析本区飞播造林成败因素,以期引起对其各环节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促进飞播造林成效的进一步提高。一、1987冬宜昌地区飞播造林成效调查结果概况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省开展飞播造林工作已有十年历史,随着面积、规模的不断增大,飞播造林地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给飞播造林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研究新条件下的飞播造林技术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就我省伏牛山南坡在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对策做一探讨,愿与同行们磋商。  相似文献   

15.
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指飞播造林初期的投入和成林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包括飞播造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飞播造林的三大效益是飞播造林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也成为国内同行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本文着重就陕西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1 陕西省飞播造林工作概述陕西飞播造林始于1958年,在经历了试  相似文献   

16.
我县从1983年3月开始,连续四年对我县的大面积低山丘陵进行人工飞播造林,四年累计飞播造林23. 77万余亩。我县飞播造林采用混播方式,主要树种为马尾松与刺槐混播,马尾松与川柏混播,其比例为8∶2。飞播造林的成效怎样?究竟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因子是什么?笔者近几年对我县的四大飞播造林区的飞播幼苗进行了成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模拟飞播就是采用飞机播种造林的作业流程,但不用飞机播撒种子,而用人工进行种子撒播的造林方式。具体的操作要点有以下几方面。1模拟飞播区的选定根据造林规划,对要进行作业的荒山荒地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作业地点的小气候环境条件及土壤植被情况。然后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确定播区的造林树种。为保  相似文献   

18.
<正> 太行山区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82年,目前已发展到四市九县,飞播造林面积达95.9万亩,在播区内补造补植面积近40万亩。几年来的飞播造林实践证明,在太行山区飞播造林是成功的,它是加速绿化太行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云南飞播造林三十年汤发兴一、飞播造林30年的成就我省的飞播造林工作,于1960年在祥云县首次进行了飞播试验,但因播种期过晚而失败。1963年,有关部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次在祥云县进行了飞播试验,获得了成功。30年来,云南省营林勘察大队(现改为省...  相似文献   

20.
飞播造林中,树种选择的正确与否是飞播造林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分析了1996年建水县飞播造林中各播区立地条件与树种选择的关系,以及树种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