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于贵州省都匀市组织开展不同释放高度和不同放蜂点密度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应用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稻田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粒具有明显的寄生作用,蜂卡置于稻株上部叶片内、距顶端10 cm,每667 m~2设置8个放蜂点,每次放蜂10 000头/667m~2,间隔5 d连续放蜂3次,对稻纵卷叶螟卵平均校正寄生率达40.88%,平均防治效果为64.29%;大田示范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寄生率最高达69.20%,相对防治效果最高达67.09%,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测定了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幼虫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可用Michaelis-Menten-Ⅱ型功能反应模型Na=AN0/(F+N0)拟合,一头纵卷叶螟绒茧蜂雌蜂在24h内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潜能A为10.7528头,寄主半饱和密度F为14.3864头。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即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Hassell模型E=QP-m能较好地反映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拟合结果为:E=0.2956P-0.5890。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si Nixon)是稻纵卷叶螟专性单寄生天敌。为我县稻纵卷叶螟幼虫期天敌的优势种类。控制效应高而稳定:主害代(四(2)代)寄生率达10.7—70.7%,平均为28.6%。能左右稻纵卷叶螟的为害程度。为此,自198O年年开始,我站与开展稻纵卷叶螟测报同时,  相似文献   

4.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2,15(2):20-20
稻纵卷叶螟是思南县水稻上发生频次高、危害最烈的害虫。在各年度间全县田间均有不少稻纵卷叶螟幼虫被天敌寄生 ,通常年份天敌寄生率在10%~30 %左右 ,有的年份天敌寄生率高达70%以上。寄生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在田间的发生程度 ,是不容忽视的自然控制因素。为了摸清当地稻纵卷叶螟幼虫寄生天敌种类和控害情况 ,近年对全县稻纵卷叶螟各代幼虫的寄生天敌发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1观察方法在各代稻纵卷叶螟幼虫期按各龄分别采集50头幼虫于室内进行分头分管饲养 ,于每天6时 ,12时 ,18时分3个时间对各管进行定时观察 ,记录从各头幼虫…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密度功能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我县稻纵卷叶螟主要天敌之一。应用田间调查资料笔者对其对稻纵卷叶螟密度的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得方程Na=(0.00101×Nt)/(1+0.000123Nt)并将方程于1987-1989年3年实际应用中进行检验,结果求得的寄生率与大田实发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系统测报办法赵厚印,韦永保(安徽省广德县植保站242200)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是我省稻纵卷叶螟幼虫期的优势种天敌,在皖南主害代平均寄生率达28.6%,高的年份可达70%以上,是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主要制约因子之一。开展对这一天敌的预测预...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稻生产中,人工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不同密度释放赤眼蜂试验结果,在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开始释放,间隔5d释放1次,连续放3次,第3次释放后调查卵粒寄生率达69.31%,对卷叶螟平均防效达74.32%;不同策略释放赤眼蜂试验结果,在稻纵卷叶螟蛾始见期开始释放赤眼蜂,间隔5d释放1次,连续放3次,第3次释放后调查卵粒寄生率达72.81%,对卷叶螟防效达79.79%。在有机稻生产中,建议在稻纵卷叶螟蛾始见时开始第1次释放赤眼蜂,每667m~2共释放赤眼蜂20000头,分3次平均释放,每次间隔5d,每次每667m~2按6~7个点的密度释放。  相似文献   

8.
纵卷叶螟绒茧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分布,对它的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现将我们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报告于下。一、发生世代和各虫态历期 (一)发生世代 1.越冬目前仅发现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于稻纵卷叶螟的低龄幼虫,未发现其它寄主。稻纵卷叶螟在本市不能越冬。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卵和幼虫也不可能越冬。围  相似文献   

9.
1984—1985年,在思南县塘头双季稻区,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期的主要寄生天敌进行了调查。两年来,5—10月分期分批从大田随机采集稻纵卷叶螟各代各龄幼虫,室内饲养至化蛹、羽化,调查其天敌种类及数量。结果: 一、主要寄生蜂和寄生率 从饲养的888头幼虫中观察到:有398头被天敌寄生,主要为寄生蜂,计有: 纵卷叶螟绒茧蜂 Apanteles cypris、螟蛉绒茧蜂 Apanteles ruficrus、螟黄抱缘姬蜂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其防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出防效好的杀虫剂,在再生稻田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小区防控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4 d防效仍能保持在>75%;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防效略低,第14 d防效达分别达到71.59%和69.25%;而1.8%阿维菌素乳油和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低,第14 d防效达仅达到64.63%和61.56%。综上,48%毒死蜱乳油、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防控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具有很高的保护利用价值。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本文通过分析多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种群数量消长复合数理预测式。通过与该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功能反应的模型耦联,可以定量、动态地预测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效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等6种药剂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这6种药剂对水稻安全性好,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明显,不同药剂间防效相差较大。其中以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见效最快、效果最佳,药后3d、7d和15d防治效果分别达81.77%、92.82%和95.00%;其次是20%氟虫双酰胺SC,药后3d、7d和15d防效分别为80.17%、89.72%和91.12%。这2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其它供试药剂,是当前值得推广应用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稻显纹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exigua(Butler)是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近缘种,目前主要在我国西南稻区发生为害。为了明确稻显纹纵卷叶螟在四川省犍为县冬后的虫源状况,我们开展了稻显纹纵卷叶螟冬后虫源结构调查,观察了冬后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了温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犍为县舞雩乡和罗城镇稻显纹纵卷叶螟冬后虫源密度分别为7.09头/25丛和5.50头/25丛。调查时稻显纹纵卷叶螟主要以蛹为主,有少量幼虫。稻显纹纵卷叶螟越冬代雌雄蛹重分别为11.56 mg和11.82 mg,性比(雌∶雄)为1.29∶1,蛹被寄生率为16.5%。20℃、22℃、24℃和室温下稻显纹纵卷叶螟越冬代蛹羽化率分别为44%、38%、52%、43%。不同温度下,稻显纹纵卷叶螟产卵量及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于开春稻显纹纵卷叶螟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以及两大类天敌对其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论述了对稻纵卷叶螟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既更好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200克/升悬浮剂、阿维.丙溴磷25.5%乳油、稻散.毒死蜱45%乳油是取代氟虫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氯虫苯甲酰胺200克/升悬浮剂10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药效期长达15d,杀虫效果达98.7%、保叶效果达91.1%,显著优于氟虫腈。阿维.丙溴磷25.5%乳油80mL/667m2、稻散.毒死蜱45%乳油120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药效期为10d,杀虫效果达95%以上,与氟虫腈相当;保叶效果达90%以上,显著优于氟虫腈。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改进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规律的变化,经过多年稻纵卷叶螟测报和防治工作的实践,对稻纵卷叶螟监测方法和预报技术作了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了稻纵卷叶螟测报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为有效开展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达县2000年以来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影响因子的分析,筛选出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的主导因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适合达州地区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为害程度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各模型的历史符合率达81.82%~90.91%,且2011—2012年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是浦北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据63a的资料统计,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当年各世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面积之和)占种植面积比例达128.67%,一般年份发生比例为10%~40%;其中,年发生面积达60%以上的有6a,占9.52%,年度间差异较大.为更好地开展稻纵卷叶螟防控工作,将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许可值下,现根据1950年以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各地危害轻重因不同地区和年份而有异,除与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有密切关系外,亦与其天敌,特别是卵与幼虫的寄生天敌数量有一定关系。目前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中,用赤眼蜂以消灭其卵已获得肯定的效果。但各地使用的赤眼蜂种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所获得的效果也颇不一致。查明本地稻纵卷叶螟卵自然寄生天敌的种类,以确定不同蜂种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等,颇有必要。本文报导所采用的方法,是在不同类型的水稻田中于稻纵卷叶螟卵期随机取样采集卵粒,然后分别置于小指形管中,每管一卵,逐日除去孵化卵粒,留下寄生卵,观察记载寄生天敌的羽化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们发现稻纵卷叶螟被一种微粒子虫寄生,经分类学研究己确定此种是Nosema属一新种,Nosema medinalis稻卷螟微粒子虫。为了解这种微粒子虫(简称Nm)病时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