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建章立制和教育培训相结合从规范农电工队伍入手,着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健全农电工管理规章制度,重点规范农电工学习考核制度、考勤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在建章立制强化制度约束的同时,公司应加大对农电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制订年度、季度、月度培训计划及实施细则。在积极选送农电工到市局培训的基础上,公司坚持每季度对农电工培训一次,供电所每月组织培训一次。根据电工组的工作性质,采取集中培训和业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农电工发放业务书籍,定期进行命题考试。由公司工会、政工人事部、乡村电管部联合组成教育培训小组,抽…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高唐县电业公司着力加强对农电工队伍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以管理保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以制度规范每个农电工的行为,在全体农电工队伍中开展争当“星级农电工”活动。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触动了农电工的切身利益,农电工的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业务技能得到提高,用户投诉、举报大大减少,真正在农电工队伍中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机制,促进了农电工队伍的规范化建设。1评比条件一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二是爱岗敬业,熟悉、掌握工作需要的各种技能;三是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无以电谋私现象;四…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近年来,由于国家电网公司对农电工作管理力度的加大,农电队伍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后,农电工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许多地方的换届选举中将农电工选举为村委会主任。笔者认为,农电工做“村官”未必是好事,有可能会对农电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面对农村用电管理“四到户”的新形势,如何提高农电工的整体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农电工队伍?山东省临朐县电业局卧龙供电所以“农村供电所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创新管理机制,落实管理措施,使农电工队伍由游击式“土八路”建设为高素质的“正规军”,开创了农电管理工作新局面。1戴“紧箍咒”———建立约束机制农电体制改革后,卧龙供电所设立4个电工组,聘用农电工42人,担负着58个行政村,13566个“农村低压客户,42个企业、事业单位及私营企业供用电管理和服务工作。由于农电工素质参差不齐,农…  相似文献   

5.
1农电工群体的现状从我公司的情况看,首先是组织实施了省集团公司启动的公开服务承诺、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的“彩虹工程”。在社会上叫响了“花钱买批评、花钱买建议”的行风管理措施,以农电工的扎实工作和快捷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使农电工的思想观念实现了由“管理”到“服务”的跨越。其次是实施了“农电工素质工程”。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强化对农电工的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在推行专业化、正规化管理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三是各供电所对照标准全面推行了规范化管理,对农电工…  相似文献   

6.
田立甫 《农村电工》2005,13(1):10-10
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公司制定了年度教育培训规划,每月组织一批农电工到公司培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教育。建立了教育培训档案,健全了学员花名册、考勤簿、考试成绩记录簿,将农电工出勤、考试等情况全部存档。同时,实施“40 8”学习工作制度,建立了农电工学习日制度,以供电所为单位每月2天组织农电工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每季度组织1次专业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2规范服务管理机制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细化分解,进一步完善了《农电工服务守则》、《农电工行为准则》、《关于严禁农电工在村就餐的规定》等规范化服务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7.
农电工是农村供用电管理的重要力量,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农村供电所科学管理的核心。为了提升供电所绩效管理水平,有必要实行KPI管理,使供电所及农电工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改制后,如何加强农电工管理、保持队伍稳定,已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山东省安丘市供电公司做了积极、大胆的尝试,实行“零距离”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 为农电设计“新出路”一是多渠道增加收入。对农电工实行“基本工资与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保证农电工有基本稳定的收入;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农电工技术比武,对成绩优异者给予物质奖励,对特别突出者奖励一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供电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始终把农电工队伍建设作为农电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协会、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双提升工程”等工作,营造了和谐、健康、良好的农电工队伍发展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是人才工程。目前,供电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尤其是在农电工中,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术能力不强等现象,很难与“县为实体”的要求相适应。在当今社会向电力行业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的时期,电力行业必须抓紧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注重内部的人才培养;建立、完善、实施职业教育制度,加强技能培训和考核;做到上岗凭竞争,任职凭才能,提拔凭业绩,收入凭贡献。另外,把好人员进入关。在结合调剂农电工编制时,甄选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到农电工队伍中。二是规范化管理工程。管理的内涵虽然很深,但主要是在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临朐县电业局近几年来,为适应农电体制改革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农电工队伍,进一步提高农电管理优质服务水平,他们结合单位实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施“农电工素质工程”为契机,以实现供电所、电工组的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努力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三三制”管理,全局农电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农电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起色,并涌现出了全国“农电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王运福等一大批优秀电工。一、推行制度、情感、监督“三项管理”1. 实施制度管理。农电体制改革后,针对农电工素质参…  相似文献   

12.
汪立 《农村电工》2004,(5):11-11
1建章立制,推行“一线”工作法.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订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如《规范化供电所管理规定》、《电工班规范化管理规定》、《农电工考核细则及处罚标准》、《标兵电工班及标兵农电工考核细则》等。二是全局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所谓“一线”工作法,即工作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塑造;问题在一线发现;经验在一线总结;管理在一线提升。要求农电工要深入农村,切实为农村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晓英 《农村电工》2006,14(4):12-13
西部落后地区农电企业现有的农电工大部分是在原村电工的基础上招聘到基层供电所工作的。因农电工身份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管理方法,不同程度地挫伤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面对农电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电企业应不断加强农电管理和农电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农电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农电工的素质,对农电工的管理应力求做到人性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费县供电公司针对农电体制改革后的新形势,在农电工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积极探索,使农电工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建设了一支适应新的农电管理形势的高素质农电工队伍。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农电工的整体素质,培训是关键。在实践中我局结合农电工的实际,制定出农电工的“对口式”培训方案,对农电工进行分期、分批分类培训。所谓“对口式”培训方案,是指结合农电工各自的工种与工作分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业务专工或教授,分别对电工组长、计量专责人、责任电工、用电监察  相似文献   

16.
鲍玉富 《农村电工》2004,12(10):7-7
山东省费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供电公司)针对农电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在农电工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积极探索,使农电工管理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建设了一支适应新的农电管理形势的高素质农电工队伍。  相似文献   

17.
●做好一期农网改造工程的总结并组织好二期工程的实施●继续深化农电体制改革,推进与扩大城乡电网同价范围●在县级供电企业“抓管理、抓队伍、抓发展、创一流”上下功夫●组织开展“供电所管理年”活动,促进供电所工作规范化、服务质量优质化  相似文献   

18.
1动态管理模式农电体制改革后,打破了以往一村一电工的传统管理模式,按照“联村设置,方便管理”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对农电工进行选聘。聘用的农电工上岗前经过系统培训,培训合格者为一线农电工。一线农电工经考评划分为表现突出、成绩优秀、考评合格、不合格4类。表现突出和成绩优秀者,参加县公司组织的脱产强化培训,予以提拔重用,选聘到供电所管理岗位或担任副所长、所长职务。被提拔重用的人员,半年一次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调回原工作岗位;考评合格者继续保留一线工作岗位,分期参加农电工短期培训班;不合格者,进入农电…  相似文献   

19.
张建恒 《农村电工》2009,17(12):4-5
河南省栾川县电业局为了进一步规范农电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宗旨,以加强农电工队伍稳定为己任。以“依法用工、合理定酬、规范管理、稳定队伍”的工作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入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农电工薪酬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临朐县供电公司坚持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农电管理、有利于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农电工队伍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的“五个有利于”原则,在全县农电工队伍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实现了岗位靠竞争、收入凭奉献、岗位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实现了优化农电工队伍素质的良性循环,农电管理工作跨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