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浙江省桑树施肥技术的演变和发展浙江省农业厅陈清奇浙江农村一向重视桑树施肥。早在吴越时期(907~978)就有用河塘泥培变桑树的记载:“取低处之沃土,湖沼之水藻,置于高处,劝民农桑”(《杭州蚕桑志》1990)。明清时期桑树施肥已达到较高水平,据明末《沈...  相似文献   

2.
桑树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桑树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本试验按农户习惯性不施用任何肥料与施用有机肥进行试验对比。通过比较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使用有机肥对桑树结果情况、果实外观、果实品质及叶片性状的影响,进而调查有机肥在果桑园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桑树NPK比例固定长期定位施肥?确立了合理比例用肥及其对桑树生长,各器官的生物合成量,树体的营养生理,土壤肥力等因素的影响。认为不同NPK比施肥影响桑叶产质量,从而影响原蚕的饲料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杨远晶 《蚕桑通报》1999,30(3):49-50
试验了一种叶面微肥氨基酸复合微肥对桑树根外施肥后采叶养蚕的效果,表明对提高蚕体重和茧质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桑树专用肥肥效简析卢海珠,何连根(新干县神政桥乡)桑树是多年生木本叶用植物,需肥量大,只有合理施肥,不断营养桑树,培肥地力,才能满足桑树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桑树专用肥是发展三高蚕桑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春季,我们在神政桥乡以示范户为推广...  相似文献   

6.
1 研究内容1.1 施肥品种研究 针对我市养蚕布局的调整,夏伐后两次施速效肥改为一次重施速效肥,但由于高沙土地区保肥能力差,到8月份桑树中下部叶片开始老化,9月份出现封顶,造成中秋小蚕采不到适宜叶,大蚕用叶质量下降。为此,我们根据夏秋季气温高,有机肥易腐熟,养分易于释放,但与速效肥相比,肥效持久,有利8、9月份桑树养分供给这一原理,6月份在施速效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改变了过去夏伐肥以速效肥为主的传统做法(见表1)。1.2施肥时间研究 在施肥品种改进的基础上,由于有机肥肥效持久,而对夏秋季施肥时间…  相似文献   

7.
桑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阔叶型特种经济林木,种好桑树除了搞好病虫防治外,还需要合理施肥。桑树栽培以采叶为主要目的,因此,施肥不同于其他作物。桑树的生长特性:桑树具有生长周期长,绿叶繁茂,生长量大,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地力消耗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植物测土配方施肥及其在桑树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和方法,综述了测土配方施肥在粮食作物、蔬菜、林果及桑树上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对桑树测土施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陈家福 《广西蚕业》2007,44(A02):27-28
1.“重蚕轻桑”的思想严重。农村“重蚕轻桑”的思想比较普遍,桑园管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忽视桑园的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桑树只种不管理,靠天吃饭,桑树经过多次采伐后,也不及时施肥,树势衰退,严重影响桑园产量。  相似文献   

10.
冬、春不同施肥量对桑树春季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韩世玉  杨红 《广西蚕业》2001,38(1):15-19
通过桑树冬、春不同施肥量对桑树春季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施肥量充足的情况下,可大幅度减少春肥或不施春肥,桑树春季经济性状指标及产叶量仍然达到较高水平。每株桑树冬施1.5kg蚕沙加春施23gN、13.8gP2O5、9.2gK2O增值最高;冬施1.5kg蚕沙,春季不施肥,对桑树春叶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正>6—9月份是桑树旺盛生长时期。此时气温高,雨量充沛,土壤湿润,桑树根、枝、叶生长快,需肥量大,吸肥量多。故生产上常采取重施夏秋肥(其施肥量约占全年施肥量的50%),来满足桑树旺盛生长时对养分的需求。 以往,我县蚕农习惯于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3次“土壤施肥”的夏秋施肥模式(简称为A模式)。但该施肥模式常因土壤施肥次数多,工作量大,费时费工(尤其是8月中旬的土壤施肥,因桑树封行,施肥工作量更大)而不为广大蚕农所喜爱。目前,有些蚕农怕麻烦、图省事,往往仅在6月上旬重施一次夏伐肥,不施秋肥(简称为B模式)。经调  相似文献   

12.
田智得 《广西蚕业》2002,39(2):35-36
桑树每年要多次采收桑叶养蚕和伐条。因此 ,桑树的施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既要满足桑树发育生长对养料的需求 ,又要符合蚕的营养需要 ,做到合理、高效、又能降低成本 ,是桑园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 ,许多蚕农施肥不科学 ,光施化肥 ,尤其在养蚕期间大量施化肥 ,不仅造成蚕中毒死亡 ,而且还致使桑园土壤板结 ,耕性变劣 ,严重影响桑园的后续生产能力和养蚕的产量。下面介绍桑园合理的施肥方法 :试验证明 ,桑园施肥须氮、磷、钾配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氮、磷、钾比例以 1 0 :6 :4为宜。不仅能增加桑叶产量 ,保持土壤后继生…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县蚕农习惯于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3次“土壤施肥”的夏秋施肥形式(简称A式)。但该种方式常因土壤施肥次数多、工作量大、费时费工(尤其是8月中旬的土壤施肥,因桑树林封行,施肥工作量更大)而不为蚕农所喜爱。现时,因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蚕农频频外出经商、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蚕桑生产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弱化和部分蚕农怕麻烦、图省事等因素,往往仅在6月中旬重施一次夏伐肥,不施秋肥(简称B式)。这种施肥方式容易造成浪费,更不利于桑树生长和养蚕生产,生产实际中不宜提倡。近年来,我县对夏秋期养蚕布局又进行了调整(不养夏蚕,…  相似文献   

14.
要获得桑叶的高产优质,从桑树栽培的角度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关系最密切的是桑园施肥。桑园施肥不仅可以补偿由于每年剪伐和多次采叶养蚕而从土壤中带走的营养元素,以保持“土壤——桑树”系统的养分平衡;而且还可以改良桑园土壤,提高桑  相似文献   

15.
桑树的氮素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了桑树氮素营养研究的概况。氮的生理功能,土壤中氮的活动及桑树的吸收利用,施肥方式对桑树吸收氮的影响,栽培方式对桑树吸收氮的影响,桑树施氮的定量方法,最后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各种营养元素对桑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合理施肥,可确保桑园高产稳产。介绍了桑园可施用的肥料和桑园科学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常规施肥(单施化肥)、减量施肥(有机肥代替减量化肥)、优化施肥(减量施肥基础上氮肥减量,增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3种施肥方式对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果实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探求果桑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发现,优化施肥桑树叶片P_n、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合成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等均高于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P<005),而可溶性酸含量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优化施肥处理显著低于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处理(P<005)。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通过施肥方式的改变,增施有机肥,适量补施镁肥、硼肥、锌肥、硅肥等,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助于提高果桑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石泉县桑树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产实际,科学地提出了亩产2000公斤和1500公斤桑叶的施肥配方,增产幅度为25—31%,对全省桑园施肥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的数学模型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通过桑园科学施肥提高四川丘陵蚕区的桑树产叶量与生产效益,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方案,分别以桑叶产量为目标函数,选取对桑树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肥料元素氮(N)、磷(P)、钾(K)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桑树产叶量与N、P、K之间的回归关系。得到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共3种7类N、P、K肥料效应函数,各类型函数获得最佳桑树产叶量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P>NPK>NK>N>NP,产投比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NPK>P>NK>NP>N。其中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Y=20 313+0.25X1+43.48X2+34.47X3-0.01X12-0.14X22-0.06X32+0.05X1X2+0.02X1X3-0.07X2X3,其中X1、X2、X3分别为N、P、K肥料因子)为全因子模型,可作为桑园的推荐施肥方案。单因素效应分析显示K肥对桑树产叶量及产投比的影响最大,因而在所有模拟的函数中K肥因子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Y=25 002.27+44.728X3-0.084X32)获得的最佳产叶量和产投比最高,用600.00 kg/hm2 N、210.00 kg/hm2 P2O5、254.33 kg/hm2 K2O的最佳施肥方案,获得的桑树最佳经济产叶量达到30 945.00 kg/hm2,投入的肥料价值为4 403.65元/hm2,产投比高达17.57。该最佳施肥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后,可为四川丘陵蚕区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垦易”微生物有机肥对蚕桑的增产效果研究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沈国新平湖金易微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王海荣,高哲荣桑树从施肥到养分的吸收利用需较长的一段时间,当春期低温多雨或生长期间遇上旱、涝等不良环境时,根部施肥难以奏效,土壤中许多养分常被固定或流失。这是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