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确定我国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重点防范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该虫为害籽粒玉米的防治阈值,于2020—2021年分别在籽粒玉米小喇叭口期(6~8叶)、大喇叭口期(8~10叶)和抽雄吐丝期 (12~14叶),通过人工接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下玉米的产量损失,并确定相应防治阈值。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密度为2~12头/株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78%~31.91%、 10.45%~25.14%和15.71%~29.17%,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分别为2龄幼虫55~67头/百株、 97~118头/百株和59~71头/百株;当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为害株率为5%~60%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81%~22.43%、 4.83%~17.75%和8.16%~20.43%,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为害株率分别为4.24%~5.22%、 7.61%~9.49%和4.46%~5.55%。表明黄淮海夏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生育期为害籽粒玉米的产量损失和防治阈值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我国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并制订相应的防治指标,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分别接入不同数量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研究其为害玉米后对产量和其他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建立不同生育期产量损失与不同为害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大喇叭口期接虫对玉米成株期株高有显著影响,玉米各生长时期接入不同数量草地贪夜蛾后对产量损失均有显著影响。根据防治成本及玉米产量等指标计算出国内玉米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5.56%。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期的防治指标分别是为害率达8.72%、7.99%和6.17%。  相似文献   

3.
2019—2020年,在福建龙海开展了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捕器应用研究及周年发生为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效成分为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0.9∶0.03的诱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引诱效果较好。搭配同种诱芯,船型诱捕器诱蛾量显著高于倒圆锥型、桶型和夜蛾通用型诱捕器;玉米苗期至抽雄期,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m和1.5 m时,引诱效果较好。福建龙海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周年发生,主要发生期在5—11月,2019年在9月下旬和11月上旬出现成虫高峰。秋季播种玉米受害明显重于春季播种玉米,且以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被害株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评价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田间为害水平,采用5级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植株上的为害程度,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5级法与其他分级法评估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该方法在田间药效评价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采用叶片5级法与Williams 9级法评估的虫情指数之间、植株5级法与Davis 9级法评估的受害等级之间以及叶片5级法评估的虫情指数与植株5级法评估的受害等级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表明5级法可用于田间草地贪夜蛾为害水平的评价。植株受害程度较低时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出现频次较高,植株受害程度高时高龄幼虫的出现频次较高。不管是在未施药小区还是施药小区,采用叶片5级法调查的小区玉米倒一叶和倒二叶的平均受害等级及基于上部4片叶片的平均虫情指数均与小区总虫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采用植株5级法调查的小区玉米植株整体平均受害等级与小区总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基于5级法调查的玉米倒一叶、倒二叶、植株整体平均受害等级推算的农药田间防治效果与基于虫量法推算的防治效果接近,说明5级法能用于评价农药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卢辉  唐继洪  吕宝乾  何杏  陈琪  苏豪 《植物保护》2020,46(2):222-225
越南是草地贪夜蛾的重要虫源地,其发生情况对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动态有明显影响。2019年9月15-21日,在越南山罗省安州县对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均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田间虫株率为50.7%,百株虫量为110.7头;不同玉米生长期(苗期和穗期)的虫株率和百株虫量差异显著,苗期大喇叭口期虫株率和百株虫量(84.9%和201.1头),显著高于苗期小喇叭口初期(53.2%和114.7头)和抽雄期(14.2%和16.2头);田间虫株率和百株虫量之间的幂函数模型为y=0.842 8x~(1.212 5)。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与越南相关部门的合作,掌握越南草地贪夜蛾发生和为害动态,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草地贪夜蛾最嗜好的寄主,然而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长后期的为害程度和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位置及虫龄结构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广西横县甜玉米抽雄期草地贪夜蛾的分布及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生长后期被害株率达(90.60±3.57)%,有虫株率为(51.00±4.97)%,幼虫虫口密度为(68.80±8.85...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和烟草的偏好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19年初首先在云南省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以来,该虫已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草地贪夜蛾寄主范围广,主要喜食禾本科植物,同时也能为害多种双子叶植物。本研究以玉米和烟草为测试对象,比较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两种寄主上的产卵量及两种寄主植物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养虫笼中放入2对雌雄成虫,玉米植株上的卵块数量(17±2.65)块/笼显著多于烟草叶片上的卵块数量(3±1.73)块/笼,玉米上的幼虫数量(834.67±275.16)头/笼显著多于烟草上的幼虫数量(92±55.83)头/笼,表明草地贪夜蛾更喜欢选择玉米进行产卵和取食。烟草上草地贪夜蛾幼虫死亡率达92.53%±1.46%,但其能在烟草上产卵和存活。取食玉米籽粒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体重、蛹重分别为(17.22±1.90)d、24.35%±8.13%、(0.261±0.112)g/头、(0.187±0.030)g/头,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对应的参数分别为(26.80±1.89)d、85.49%±4.16%、(0.034±0.028)g/头、(0.131±0.028)g/头,表明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幼虫死亡率显著升高,幼虫体重和蛹重显著下降。与取食玉米籽粒的草地贪夜蛾相比,取食烟草叶片的个体适合度显著降低,但成虫配对后能够产卵并孵化出幼虫。与非嗜好寄主烟草相比,草地贪夜蛾取食嗜好寄主玉米表现出更高的适合度,其偏好选择玉米进行产卵和取食,但在烟草上也能完成生活史,种群密度大时存在为害烟草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草地贪夜蛾在广西浦北县的发生为害情况,于2019—2021年开展系统调查、大田普查、灯光诱集。结果表明,浦北县已成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全县17个乡镇(街道)玉米种植区四季玉米均受到草地贪夜蛾为害,纬度较低的、玉米种植面积大的区域发生较重;春玉米、秋玉米受害重;玉米各主要生育期均可受害,以喇叭口期虫量高、受害重;灯下成虫盛发期在5—8月、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生产上应做好玉米全年全生育期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为探明该虫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能力,本研究利用人工接虫的方式模拟草地贪夜蛾冬季的田间存活状态,调查幼虫存活率、龄期、植株被害率,并利用线性模型预测草地贪夜蛾田间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田间平均气温低于10℃并持续8~10 d时死亡率达到100%;10月15日接入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无法完成完整世代周期,但仍能为害玉米幼苗,接虫后30 d玉米植株的被害率均达100%;根据模型公式,采用10月15日至11月18日期间的温度预测发育历期,得到卵、幼虫、蛹以及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23、46.86、40.70、69.38 d。本研究初步探明了草地贪夜蛾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规律,研究结果为虫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对4种寄主植物的偏好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寄主的偏好性,采用自由选择法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荞麦、薏米和菜豆植株的选择性和偏好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成虫在不同寄主上的产卵偏好性不同,在玉米上的卵块数(14.5块)和卵粒数(1 631.5粒)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卵孵化率在菜豆上最低;初孵幼虫在玉米和薏米上的存活率(96.3%和97.0%)均显著高于荞麦上(88.3%),在菜豆上存活率(78.4%)最低。草地贪夜蛾3龄和4龄幼虫取食选择率从高到低为:玉米薏米荞麦菜豆;5龄幼虫不喜欢取食菜豆,对其余3种寄主无明显的偏好。上述结果说明,草地贪夜蛾成虫产卵偏好性和幼虫取食偏好性在4种寄主上差异明显,其最喜欢玉米,最不喜欢菜豆。  相似文献   

11.
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春玉米上人工模拟亚洲玉米螟自然发生情况,玉米螟为害主要影响单穗净重、百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虫和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沈单16号玉米1代接虫为害最重,产量损失为17.72%;丹玉39号玉米1、2代复合接虫为害最重为14.61%。接卵0、0.5、1、2、4块/株之间单穗净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不同生育期遭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63年在北京防蛾网室的条件下,在盆栽春玉米上分期用人工接种螟卵,試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得出如下的結果: 玉米产量的损失与玉米螟为害当时玉米的生育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在螟虫数量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心叶期(心叶中期、心叶末期)被害较穗期(灌浆期)影响产量显著为大;心叶末期孵化的螟虫,其为害所造成的損失又显著较心叶中期为大。心叶期被害的处理,产量較对照区显著減低,但穗期被害的处理,每株平均虫数为3.5—15.1时,产量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同一接种时期,处理間平均虫数的差异大部分是显著的,但产量間的差异則不显著。玉米受害时期对产量的影响远較同一时期不同虫量的影响为明显。虫数与心叶中期和穗期接种的两个处理的产量有显著的負相关,相关系数分別为-0.89和-0.88;虽然产量随着虫数的增加而递減的趋势是明显的,但每株虫数在1—12头的范围內,产量间差异不一定显著。虫数与心叶末期接种的处理的产量,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供試株数太少的原因。应用迴归方程式計算时,每增加一虫产量的損失,心叶中期为3.17%,穗期为1.84%。接种后被害玉米发育受到影响,心叶期遭受螟害植株高度減低17%。作者等指出心叶末期孵化为害的螟虫影响玉米产量特别严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玉米抽雄时,这批幼虫尚未成熟,大量轉移蛀入茎稈或为害正在成长中的雌穗,妨碍营养物的輸送和雌穗的正常受粉所致。本文試驗所得的結果,初步指出当前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提倡在心叶末期施药的措施,不仅从減少虫数上看是适当的,从保証产量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大麦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贪夜蛾在中国可取食为害玉米、高粱、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但其在大麦田的发生为害情况尚不清楚。我们对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处于苗期至分蘖期大麦田的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的虫田率高达62.5%、大麦受害株率为9.33%~100%、虫口密度为1~46头/m2,其中1~3龄幼虫比例达98.6%,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多数草地贪夜蛾幼虫藏匿于大麦心叶为害,取食后叶片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幼虫在大麦田呈聚集分布。基于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大麦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理论抽样模型。本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可对大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研发的幼虫抽样方法为大麦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穗期玉米螟为害对夏玉米产量损失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接卵方法研究夏玉米小黄品种乳熟到完熟阶段玉米螟幼虫数量与产量的相关,得知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呈直线相关。单株每增加幼虫1头,百株产量损失0.17斤,损失百分率为0.89%,影响极小。如按每亩2300株计,在上述玉米生育阶段内无虫时的产量436斤,单株平均有虫1头时,每亩损失约4斤。作者初步认为:北京地区夏玉米使用颗粒剂一次防治螟害,在玉米较早生育期(如心叶末期或开花授粉期)施药,效果应优于在卵高峯前后施药。  相似文献   

1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湖北省后快速蔓延,为害玉米、高粱、甘蔗、薏米等作物,但主要为害玉米,尤其对秋玉米为害最重。本文通过全省植保系统的系统监测和调查,总结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省发生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受害面积,以及春、夏、秋三茬玉米主要被害时期的虫口密度和受害情况。结果显示,5月上中旬草地贪夜蛾从鄂东南、江汉平原南部侵入,5月中下旬是其主要蔓延扩散期;幼虫喜食苗期和喇叭口期玉米;全年玉米受害面积约10.083万hm^2,平均百株虫量3.5~12.3头,虫量秋玉米>夏玉米>春玉米,且同一季玉米播种迟的受害重;根据高空测报灯和性诱捕器的诱虫量,明显的成虫高峰期有2个,分别在8月下旬和9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湖北部分县区仍查见存活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17.
5种杀虫剂超低容量液剂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迁飞性重大害虫,为害玉米的心叶、生长点及雄穗等,能引起严重的损伤、烂心、授粉不良等,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产。本文评价了5种杀虫剂超低容量液剂通过低容量喷雾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原药成本下,6%甲维·茚虫威超低容量液剂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超低容量液剂具有优异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5%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在较低的用量下(有效用量1 g/667m~2)具有良好的保叶和杀虫效果,3%呋虫胺超低容量液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基本无效,但有一定的保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玉米和甘蔗间作对亚洲玉米螟产卵行为的影响,在尼龙网室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在玉米和甘蔗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卵时间、产卵部位及产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亚洲玉米螟均于23∶00开始产卵,02∶00~03∶00达产卵高峰。单作甘蔗、单作玉米和间作甘蔗叶背的玉米螟卵块和卵粒数均高于叶面,而间作玉米叶背与叶面的玉米螟卵块数无显著差异,叶背的卵粒数高于叶面。单作玉米叶脉的玉米螟卵块和卵粒数均显著高于叶缘;间作玉米和单作甘蔗叶脉与叶缘卵块数间无差异,但叶脉处卵粒数高于叶缘,间作甘蔗叶脉的卵块数高于叶缘,叶缘卵粒数高于叶脉。单作甘蔗叶背的亚洲玉米螟卵块主要分布在距叶鞘69.14 cm处,而叶面的卵块主要分布在距叶鞘21.09 cm处;间作甘蔗叶背和叶面卵块分布于距叶鞘35.17 cm和12.34 cm处,二者差异显著。单作玉米上亚洲玉米螟卵块仅分布于叶背沿叶脉远离叶鞘处,而间作玉米叶背和叶面卵块分布于近叶鞘。表明玉米和甘蔗间作对亚洲玉米螟雌蛾产卵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初步探究鲜食玉米对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抗性水平, 在田间草地贪夜蛾自然发生条件下对28个不同类型(甜玉米10个、甜糯玉米8个、糯玉米10个)的鲜食玉米品种进行了心叶期抗虫性鉴定, 研究了不同抗性水平及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产量损失; 在室内研究了取食不同品种玉米苗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经鉴定, 28个品种中无高抗及抗虫品种, 中抗品种12个, 感虫品种15个, 高感品种1个, 分别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2.86%、53.57%和3.57%。28个品种的产量损失为8.30%~40.93%, 室内喂饲后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1.29~15.31 d。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产量损失和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甜玉米、糯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61和0.79, 甜糯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与产量损失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