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我国草地贪夜蛾年发生世代区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年发生世代数,为提高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不同恒温(20、24、28、32、36℃)条件,以玉米苗为幼虫食物测定了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计算出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此基础上,结合1985年-2014年30年全国605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预测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年发生世代数,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其年发生世代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卵、1~6龄幼虫、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0、9.63、13.03、12.88、11.09、13.04、10.73、13.90、13.98℃和16.68℃,有效积温分别为41.32、41.32、18.71、28.23、45.87、60.33、55.90、90.97、166.86日·度和121.90日·度;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6℃,有效积温为584.0日·度。根据全国不同地区气象数据推测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理论年平均发生世代数在0~7.41代之间,总体上发生世代数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我国1月份12.6℃等温线以南地区全年最低温度高于草地贪夜蛾发育起点温度,为周年繁殖区域,主要位于云南南部(全年发生世代数最高可超过5代)、广西南部、广东中部以南、福建东南部(全年世代数最高可超过6代)、台湾大部(全年世代数最高可超过7代)以及海南省全境(全年可发生7代以上)。江南和江淮迁飞过渡区主要为4~5代区和3~4代区。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主要为2~3代区和1~2代区,部分为3~4代区。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已在近100个国家发生危害并对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19年1月我国首次在云南江城县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玉米,到9月份已蔓延至全国21个省(市)。草地贪夜蛾源于热带地区,可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周年繁殖,已成为我国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对玉米、小麦、花生和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3.
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黏虫,起源于美洲,两年内扩散至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自2018年底入侵我国云南以来,5个月内已扩散至我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本研究基于MaxEnt分别利用草地贪夜蛾目前在全球的所有分布点以及全年分布点(去除季节性分布点)两套分布数据分别预测该虫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以期为有关部门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我国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等省需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全年监测及防控,在春、夏、秋季,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辽宁等省、市(自治区)也需对该虫进行监测防控。关于该虫的潜在地理分布及潜在经济损失的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草地贪夜蛾冬春季虫源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 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 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45个县/区/市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适宜区, 有64个县/区/市为幼虫冬春季发生区。周年繁殖适宜区和幼虫冬春季发生区主要分布在25°N以南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大部区域, 以及西部怒江和北部金沙江沿岸部分地区。2)云南东西部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西部至南部普遍发生, 种群数量高, 为害严重, 有虫田率超过90%, 平均受害株率为30%~59%, 平均百株虫量为20~47头; 东南局部区域发生轻, 平均被害株率13.01%, 百株虫量12头; 中部及以北地区除河谷热区外, 冬春季未见有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结果与虫源分布区预测结果重合度较高。3)玉米种植分布和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有直接影响, 同时, 用药水平及种植模式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预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西植保》2019,32(2):34-34,F0003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可以为害玉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为主的80多植物,具有适生区域广、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为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2019年1月从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省,3月11日广西首次在河池市宜州区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4月以来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各地相继发生,4月26日覆盖全区14个市,至5月底全区已有92个县(区、市)报告虫情,发生(达标)面积51.7万亩。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越冬范围与潜在扩散区,通过调查野外越冬种群及模拟越冬试验分析草地贪夜蛾在江西省南昌市越冬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的越冬虫态,并通过低温驯化探究草地贪夜蛾对低温的适应性进化能力。结果表明,在江西省南昌市,进入冬季后草地贪夜蛾蛹和3龄幼虫的存活时间较长,可能为草地贪夜蛾的越冬虫态;3龄幼虫可从12月初存活至第2年1月底至2月初,但无法越过完整冬天;前期的低温驯化会显著提高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和6龄幼虫在极端低温(-8℃处理2 h)下的存活率,并显著缩短其在经历0℃处理12 h后的冷昏迷恢复时间,证明其具有低温驯化能力及扩散至较冷地区越冬的潜力,江西省南昌市及相近等温带可能会成为草地贪夜蛾的冬繁区。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我国的迁飞路径和发生区划,基于2014—2018年历史气象资料,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和有效积温模型模拟该虫在我国的迁飞过程和发育进度。结果显示,我国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可划分为4个区域:一是华南南部9~12代区,即常年越冬区,大致在1月10℃等温线以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南部以及海南岛,除了本地越冬种群外,3、4月不断有境外虫源迁入;二是长江以南6~8代区,包括长江以南大部分区域以及云南省大部、贵州省东南部,该区域3月即可出现成虫迁入,主迁入期为4、5月;三是黄淮海及西南3~5代区,包括江淮、黄淮地区、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贵州省大部,其中黄河以南地区4、5月开始由长江以南地区零星迁入,主迁入期为5、6月,而黄河以北地区全年发生3~4代,主迁入期为7月;四是北方1~2代区,包括甘肃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和河北等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以及东北地区,该区域7月才出现成虫迁入。本研究所模拟的我国草地贪夜蛾迁飞过程和时空分布范围,可为该虫的监测预警方案和防控策略制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缅甸虫源迁入中国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对非洲和南亚国家的入侵已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该虫2018年年底已在缅甸形成虫源基地,并零星进入中国云南西南部地区。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了缅甸和华南地区春、夏两季(3-8月)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缅甸地区草地贪夜蛾在此期间进入中国的迁飞轨迹以及主要降落和波及的地区。结果表明:3-4月盛行的微弱西风不利于远距离迁移,但成虫的自主飞行可形成对云南和广西局部地区的近距离入侵;进入5月份后,随着西南夏季风的加强,云南和广西全境成为缅甸虫源的主要迁入地,并可能波及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等省。因此,4月份之前要重点监控云南和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为害,此后,应将监控区域扩大至中国中南部地区的各个省份。  相似文献   

9.
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该虫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到5月下旬,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入侵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5个省(市、自治区)。预计6月和7月将到达我国的玉米主产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受威胁玉米面积1 300多万hm 2,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玉米生产安全。我国玉米的种植布局随季节和纬度变化从南至北递次推移,时间和空间上互补,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其种群区域性迁移和周年繁殖为害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及时控制其为害,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防控草地贪夜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2021年湖南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与虫源地,基于2021年湖南省60个县(市、区)的高空测报灯诱集数据及性诱捕数据,通过HYSPILT分析平台分析其迁飞轨迹及虫源地,同时使用NCL气象软件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期间的天气背景,获得草地贪夜蛾在湖南省的迁飞路径。结果表明,2021年3月下旬最早在湘西南(怀化市)发现草地贪夜蛾,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入草地贪夜蛾大规模迁入期。草地贪夜蛾主要经西、中、东3条路线迁入湖南省,西线以贵州省为主要虫源地,中线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主要虫源地,东线则以广东省为主要虫源地。草地贪夜蛾迁出路径由湘西南迁向湘东北直至迁飞出省,最远可达江苏省沿海地区。结合迁飞轨迹与水平风场分析发现,由东太平洋以及孟加拉湾的热带及亚热带暖湿气流提供的运载气流是草地贪夜蛾迁飞的重要条件。2021年湖南省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整体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小部分分布在广东省。  相似文献   

11.
新菠萝灰粉蚧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被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特别是墨西哥到巴西之间,另外欧洲、非洲和亚洲也有少量分布。新菠萝灰粉蚧于1998年在我国首次发现,随后在广东省的部分地区大量暴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CLIMEX 3.0与ArcGIS 9.3结合的方法研究该虫在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气候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在我国的适生范围主要分布在18.3°N~27.3°N,包括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福建、湖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西藏等省市,适生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03%。其中整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云南南部、福建东南部和台湾西南部高度适生。基于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适生区向北扩展,面积将增加至全国总面积的18.97%;到2050年,适生区北界将向北移至32.8°N,上海、江苏和安徽南部均将成为适生区。鉴于新菠萝灰粉蚧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应进一步加强针对该虫的检疫、根除措施,完善疫情监测体系,预防其新的进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水稻簇矮病的地理分布,经济损失、寄主范围和越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草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通过阈值依赖和非阈值依赖对MAXENT和Desktop GARP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MAXENT预测结果较好,因此采用MAXENT对飞机草进行适生区预测,结果显示,飞机草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南方的海南、台湾、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其中云南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中东部、广东北部及东部、福建南部将是开展飞机草监测及预警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基于DYMEX和DIVA-GIS的昆士兰果实蝇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DYMEX软件的地点比较和DIVA-GIS软件的BIOCLIM两种模型,分析昆士兰果实蝇Bactrocera tryoni(Froggatt)在中国及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预测出我国33.3~18.2°N、95.8~122.1°E范围内的地区为昆士兰果实蝇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其中,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和江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及台湾部分地区为高度适生区;全球昆士兰果实蝇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南亚、南美洲、北美洲南部沿海地区、地中海沿岸部分地区以及非洲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为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玉米是我国草地贪夜蛾为害最重的作物。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发生,发生区域由南至北逐步扩散,虫口密度由南至北逐步递减,发生时间西部早于东部,虫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缅甸是我国2019年重要的虫源地,未来应加强对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虫源的监测;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冬繁区,应尽快摸清其区域和面积;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可能发生的代次,提出南方春玉米的种植对草地贪夜蛾起到诱集作用,可延缓或减轻其北迁的时间和虫量,因此,应重视我国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合理布局,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长期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为害特点,利用田间调查数据对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分布范围、受害作物种类、幼虫种群动态和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除阿坝州外的20个市州都有发生,重发区域集中在川东和攀西地区;受害作物以玉米为主,甘蔗、高粱、小麦和油菜零星受害;在攀西地区和川东北地区观察到2个幼虫为害高峰,其余地区只有1个幼虫为害高峰;草地贪夜蛾在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局部地区为周年繁殖区,其在四川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18.
从传入和定殖可能性两方面分析了康沃尔疫霉(Phytophthora kernoviae)的风险性,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康沃尔疫霉(P.kernoviae)传入我国及其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定殖具有高风险性,主要包括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尤其花卉进出口基地云南省;上述地区应加强康沃尔疫霉(P.kernoviae)的检疫工作,实行严格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