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地水稻旱育苗青枯,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寒地水稻旱育苗青枯、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杨丽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市154014)水稻苗期青枯、立枯病在全国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自从寒地稻作开始旱育苗以来,发病面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水稻种植热”的出现,致使许多根...  相似文献   

2.
提高北方寒地旱育秧秧苗素质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十年水稻栽培面积迅速增加,1990年67.3万hm^2,1995年上升到83.5万hm^2,2001年达167.2万hm^2,是1990年的2.48倍,是建国初期的15倍多。2001年黑龙江省水稻面积占全国北方14省水稻种植面积的40%以上,总产超过100亿kg,商品量60%以上,2002年黑龙江省水稻栽培面积157万hm^2,虽然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总产仍有87亿kg。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南冬季温暖的气候特点,从选地、做苗床、播种、插秧及收获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寒地水稻南繁种植技术。就整地,施肥,防螺、虫、鸟、鼠害等方面介绍了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是水稻生产上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体系,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黑龙江水稻低产的问题,促进了寒地水稻高产增收.甘南县地处松嫩平原北部,土地较平坦肥沃,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和栽培的制约,水稻开始单产一直徘徊在300kr/667m2左右,为了大面积创高产,推动水稻生产发展.1990~1995年在宏建乡进行2万hm2水稻高产攻关试验,平均产量达到511.5kg/667m2.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提高寒地水稻花药培养效率的几个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寒地水稻花药培养操作规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以便使该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水稻育种,提高工作效率。①根据器官形态指标外推法选择花粉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幼穗,进行6~8℃低温预处理12d左右,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②愈伤组织转移大小以直径1~2mm为宜,当绿苗长至4cm左右时及时进行壮苗培养;③做好接种材料、室内、人员的消毒和卫生工作,降低污染率,加强温室等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花药培养技术在寒地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寒地粳稻花药培养技术,并介绍了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开展花培育种所取得的成就,育成了合江21号等9个花培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50多万hm2,还创造了大批新种质,这些新种质被广泛用于水稻新品种改良。实践证明,粳稻花培育种具有群体规模小、稳定世代早、选择效率高等优点,将花药培养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寒地优质水稻生产与高产水稻生产上的不同特点出发,研究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上的关键措施。对于寒地稻作来说,影响大米食味因素可归结为:品种的遗传性、结实期温度和养分供应状况[1]。欲大幅度提高大米食味,首先要充分利用优质米品种,其次要充分利用土壤特性及施肥管理等栽培技术,使品种的优质特性充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姜龙 《中国种业》2016,(7):10-12
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三水稻生产大省,也是最大的粳稻产地,因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冻土时间长,为了抢积温,创高产,多年来主要采用棚室育苗移栽的水稻生产方式,但目前面临着劳动力短缺、育苗取土难、育苗难、春季用水紧张、增产不增收等问题,轻简化的直播方式正逐渐被选用,为了稳定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增加水稻生产者收入,需要加强直播稻栽培的配套技术研究,解决水稻轻简化栽培与高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528-5534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寒地稻作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寒地水稻育种亲本选育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50对SSR引物对19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217个等位位点,等位位点数目平均值为4.34,供试的SSR标记中被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目变幅在2~10个之间;各位点检测到的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568 7,变幅在0.229 1~0.986 8之间;位点间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532 1,变幅为0.026 1~0.849 0;观测杂合率平均值为0.009 9,变幅为0~0.396 7,其中41个位点为纯合;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482 9,变幅为0.025 8~0.831 0,供试寒地水稻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将19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20个类群。本研究分析了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寒地水稻遗传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江 《中国种业》2007,(5):65-66
水稻是高产作物,增产潜力大,目前生产上每hm^2产500kg左右,种植过程中如何科学做好适宜品种选择.育苗方法、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使hm^2产量达到700~800kg,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超高产水稻品种叶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片形状及空间排布是水稻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为探讨在黑龙江寒地特殊生态环境下,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叶部特征,指导寒地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开展了本研究。以黑龙江超级稻松粳9号、龙稻5号和龙粳14为试验材料,分别以生产中同熟期的品种藤系138、龙稻3号和合江19作为对照,进行了水稻群体叶面积动态、齐穗期功能叶片的各性状以及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等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笔者的高产育种经验,提出黑龙江省高产水稻开花后的上3叶特征应为:剑叶较长、基角和张角小,倒2叶和倒3叶厚、基角10~20、张角20~30,叶片衰老慢。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褐变穗"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黑龙江省水稻“褐变穗”的发生特点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应加强选育和合理使用抗病品种,运用农艺保键措施,建立病害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1998年我国农业化肥氮用量达到2470万t,占世界农业氮肥用量的29.7%,而氮肥利用率平均不足33%,其余的氮肥因各种各样途径而损失,如反硝化、淋失、地表径流、氨挥发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近年,国内外对稻田生产中化肥氮损失途径、机理,以及提高氮利用率的实用技术等进行了很多研究,如喷施液态分子膜技术、可控缓释肥料的研究与开发、控释尿素增产机理及增产效果等.黑龙江省水稻面积160万hm2,年氮肥用量以尿素计30万t以上,平均氮利用率仅27%左右.缓释尿素在水稻上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本项试验在不增加施氮量的基础上,利用缓释技术一次施用氮肥,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氮的需求,初步分析缓释尿素应用效果与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AMF复合菌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促进效果,旨在为绿色高产水稻的种植提供技术基础。本试验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测定大田条件下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参数、总生物量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AMF复合菌剂能显著提高内生真菌在水稻根部的侵染率,AMF+PI+AR处理的侵染率高达86.7%,能与水稻根系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施加AMF复合菌剂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水稻总生物量,与PI、AR、AMF、FP、CK相比水稻的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5.9%、31.7%、24.4%、17.2%、38.1%。AMF复合菌剂种植与常规农作物施肥种植相比产量提高了6.9%。AMF复合菌剂能够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并提高产量,相比较常规农作物施肥有着零施肥、低成本、高产量的优势,可实现水稻清洁生产并解决稻田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丁国华 《中国种业》2020,(12):85-86
龙稻25(原代号:哈11124)为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具有优质、多抗兼顾丰产的特点,父母本分别为松粳12、辽星1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结合低世代集团法、高世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经2015年、2016年检测,食味评分达到85~86分,并具有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及稻瘟病抗性;2013~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晚熟组区域、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松粳9增产8.05 %。哈11124于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42个水稻品种进行抗旱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间在抗旱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目前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中抗旱性较好为空育131、垦粳2号、龙稻5号和绥粳3号。  相似文献   

17.
通过 5年试验研究 ,完成了对寒地水稻品种的一般性分类 ,阐述了穗重型品种 (单穗重大于 2 5g)采取穗数型栽培获得高产的观点 ;进一步规范了寒地水稻低成本钵育苗技术规程 ;提出了以“平稳促进”为原则的本田管理模式 :即将氮、磷、钾比例调整为 1∶0 4∶0 6 ,前后期氮肥比例为 :5∶5偏 6∶4∶ ,磷肥后移 2 0 % ;本田生育期内灌溉定额控制在 30 0m3 /6 6 7m2 (不包括自然降水 ) ,实行浅水 (0~ 3cm)间歇灌溉 ;丁草胺用量控制在 2 0kg/hm2 以下。试验示范模式实现了单产6 5 0~ 70 0kg/ 6 6 7m2 ,节本 5 %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姜龙 《中国种业》2016,(8):84-86
介绍了北方寒地水稻直播中的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方式和播种量的选择、水肥管理、倒伏控制、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为直播稻生产者提供参考,为粮食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9.
示范试验水稻本田喷施科威泰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料2遍,能够调节水稻生长,改善水稻长势长相,提高植株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植物营养转化,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千粒重增加0.4 g,为水稻高产稳产奠定基础,产量比对照增收稻谷40 kg/667 m2,增产6.98%,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以基肥和返青肥两种施肥方式,施生物硅肥量为0kg/hm2、150kg/hm2、300kg/hm2、450kg/hm2、600kg/hm2、750kg/hm2六个水平,研究了白浆型水稻土不同生物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生物硅肥施用量(450kg/hm2)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可使叶绿素的含量提高9.56%,从而延缓了水稻功能叶片的光合功能期;水稻叶片的保护酶(CAT、POD)在施用生物硅肥后可维持较高的活性或受到抑制程度较低,使所受膜脂过氧化程度(MDA的含量)相对较低,生物硅肥施用量为450kg/hm2时水稻叶片的CAT、POD活性达最大值,MDA的含量达到最低值,这说明施用生物硅肥促进了膜脂脱氧化作用,延缓功能叶片的衰老;施用生物硅肥后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促进了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移和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协调了源、库关系。在本试验中,生物硅肥施用量为450kg/hm2效果最好,施肥效果各处理表现为:Si3>Si4>Si5>Si2>Si1>Si0,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两种施肥方式基肥的要比返青肥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