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芳  崔照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31-11632,11641
明确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内涵与特征,了解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发展模式对于指导城镇化建设具有攀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对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及特征,并指出在实践中,我国现有的大中城市带动城镇化发展模式、以乡镇经济为主导的小城镇化发展模式、以产业园区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都各有利弊,特殊国情决定了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多样性,应因地制宜,走适合自身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尤其注重城镇内涵提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转移。京津冀区域城镇化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是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多角度构建了京津冀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熵值法对京津冀区域城镇化进行了测度,发现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普遍的制约因素,而且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京津地区。今后京津冀区域应积极利用协同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生态体制机制建设,共建共享京津产业资源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创新协同发展活力,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层面系统加快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城镇化的特征与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得到了国家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学术界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经济规律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趋势的观点;其后从数据角度对传统城镇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入手,结合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加强政府调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调控模式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品位规划,严格维护规划的刚性;转变观念,坚持用经营的理念完善城镇功能;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层次.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现阶段的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资源的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所以,我国必须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模式的重视。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地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将极大程度地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对资源分配模式的创新。在推进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并积极地、全面地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本文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从全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深入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详细梳理了国外城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全域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市场主导的土地流转全域流通机制,制订新型城镇化全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以产城联动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全域协调发展,建立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全域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144-145
现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及社会聚焦点,可是在各个项目落实的过程中,基于我们传统的工业化思维的模式,在追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难以顾全农村的传统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未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这自然不利于社会和谐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相悖。在此内生发展模式则提供了另一种均衡发展可能的模式,从注重文化和生态的新道路的模式创新上来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论文主要从内生式发展角度来探讨如何从本土区域内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如何发展以应对工业"掠夺",从而统筹"新四化"使农村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西欧国家、美国、日韩、拉美国家4种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应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推进制度改革以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新型”的内涵与现实评价——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梳理理论和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新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进行回归估计和相关检验.结果发现:现阶段的新型城镇化总体上还没能摆脱传统城镇化的影响,但城镇化“新型”的内涵已有所体现;现阶段的新型城镇化显著促进了“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建设,充分彰显了城镇化“新型”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和生态文明特征;现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已开始重视“设施城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但效果还不明显.最后,就“人口城镇化”、“环境城镇化”、“设施城镇化”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等内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面临转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也在转变,作者将泛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泛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阐述了二者的互动机理,并为泛旅游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花卉苗木产业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我国花卉苗木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低、忽视乡土植物应用等问题,对此应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完善配套材料、制作、物流业发展;依靠科技手段,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深思引进,积极消化等对策,使花卉苗木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这一矛盾,探讨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应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坚持"东引西进、借势升级、因地制宜、凸特突亮"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发展理念,重构发展战略,强市、富县、优镇,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是判断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要素。根据城镇化内涵,建立长春市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发展类型由土地滞后型变为人口滞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乡村城镇化:农村市场开拓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农村市场开拓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城镇化在实现人口集中、构建农村发展城乡市场对接及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19年安徽省16个城市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测算结果,考察三者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土地城镇化主要依赖土地、人口、固定资产等要素投入驱动;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产业承接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等措施驱动;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三者发展趋势基本同步,趋于良好协调发展,但城市差异呈扩大趋势;2019年16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显著。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互影响,同时,协调发展度受国家政策与城市间不平衡发展影响,可通过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巩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位、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等措施切实推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与发展:农村城市化的中观动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首先建立了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综合分析框架;然后以世界城市化的实践为背景,整合相关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了产业转换与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相关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研究了城乡结合部的内涵、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探讨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现城乡结合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河南浚县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从集聚产业、产城融合、示范引领和建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传统农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作为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在分析了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生存和发展两个层面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