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洞庭湖植棉区常年植棉面积18万hm2以上,是湖南省主要植棉区,该区多以棉花单作和棉油套作为主,也有部分麦棉连作,菜棉间、套作等。近年来,随着植棉成本的不断上涨,植棉效益变差,加之2014年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棉区种植结构调整后,洞庭湖植棉区植棉面积大大缩减,导致  相似文献   

2.
大麦茬后移栽棉(简称麦后棉)是70年代末继一熟棉改为麦棉两熟后的又一次技术革新。麦后棉的种植面积在长江中下游棉区发展较快,江苏、湖北、上海、安徽等麦后棉面积分别占植棉面积的30%、10%、90%、40%左右,促进了粮棉双丰收。  相似文献   

3.
现就江西棉区适宜耕作改制棉花新品种的选育问题,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一、江西棉区耕作改制的现状和前景江西属于长江流域棉区,从六十年代后到现在,两熟棉地占植棉面积的90%左右。棉花前作物主要有小麦、油菜、蚕豆、  相似文献   

4.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第二批优质棉县(市),常年植棉面积30 000 hm2左右,近10年油后移栽棉占植棉面积55%~70%。诺华棉1号在湖北省潜江市示范种植已有两年,累计示范面积4002为探索其在潜江市暨江汉平原棉区作油后棉栽培的适应性、丰产性为大面积推广及配套高产栽培提供  相似文献   

5.
李冉  杜珉 《中国棉花》2013,40(6):1-4
近些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快速上涨、植棉比较效益低下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三大棉区之一的黄河流域棉区植棉面积下降显著,发展棉花生产机械化成为稳定该流域棉花生产的最终出路。各地积极探索,在轻简栽培技术推广、机械服务组织创新、棉花机械机具研发、核心采收环节试验示范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议国家未来推进黄河流域棉区生产机械化,应该从加快机采棉品种选育、增加关键环节机械购置补贴、培育新型生产和棉机服务主体等方面加以支持。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棉区植棉面积约占全国植棉面积的44%,产量约占全国棉花总产的53~64%,是仅次于黄河流域棉区的第二大棉区。整个棉区处于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毫米,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紫色土、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荆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植棉条件优越,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棉产棉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植棉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油后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使荆州棉区棉田耕作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油棉连作已逐步成为荆州市棉区的主要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棉地越种越瘦瑞昌是赣北棉区的主要产棉县之一。全县植棉面积共八万五千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土壤的主要类型包括:河、湖积冲积相潮土、下属系黄土发育的马肝土、泥质岩类风化物和第四纪红粘土形成的红壤和碳酸盐岩类风化物形成的棕灰土、红灰土等。其中红壤面积约占30%,其余各类土壤大约各占15~20%。这些棉地,大部份都有二、三十年植棉历史。从目前情况看,除沿江滨湖和城乡居民点附近的一部份较肥棉地外,剩下约有60~70%的棉地,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肥力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一是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随着塑料薄膜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的广泛应用,棉区耕作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历年沿用的棉麦两熟制,逐渐向棉麦菜一年多熟演变。近几年来,在孝感、云梦、汉川等县市棉区,安排了不同模式的棉麦菜多熟试验,并组织了示范推广。目前全区多熟制面积已发展到18万亩,占总植棉面积的26.6%。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植棉历史和丰富的植棉经验.作者结合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进展,借鉴当地植棉实践经验,从播种、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总结出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窄膜根区覆盖栽培技术,为棉花绿色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植棉老区。近年来,随着棉花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植棉大县射阳抗虫杂交棉面积达5.7万公顷,占全县植棉面积的96.2%,品种以中棉所29、鲁棉研15号、科棉1号为主,平均每公顷皮棉1635kg,为提高单产、增加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也成为沿海棉区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栽培技术也因此倍受沿海棉区广大棉农所关注。因此,对射阳县大面积夺取抗虫杂交棉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多年实践和探讨。1适宜密度。抗虫杂交棉个体发育优势强、植株高大,宜等行种植。一般…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博州植棉区是新疆的重要优质棉产区,机采棉技术虽在博州棉区推广应用时间只有5年,但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博州机采棉种植模式面积达到6.77万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5.96%;机械采收面积达到4.39万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55.74%。机采棉技术是在膜下滴灌技术、精量播种技术、机械化采收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大幅度提高棉花采收效率、  相似文献   

13.
黄淮平原棉区包括山东、河南全省、冀中南、苏北和皖北,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之一;常年植棉面积300多万公顷,占全国棉田总面积的55%以上。80年代以前,该棉区主要以一熟棉花为主;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对粮棉需求的不断增加,棉麦两熟制迅速发展。至1992年,两熟面积发展到200多万  相似文献   

14.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已成为全国棉区提高单产,实现粮(油)棉双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发展很快。八一年,江苏省已发展到五百零八万亩,占全省棉田的一半以上;上海市发展到一百零四万亩,占棉田的百分之六十;山东、河南育苗移栽面积都在百万亩以上;湖北、浙江、湖南等省一些主要产棉县也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不少高产社队都以育苗移栽当家。八二年各省、市又有进一步发展。我省除少数棉区搞得较多外,多数棉区尚未推广,八二年全省育苗移栽面积还不到植棉面积的百分之十。为了大力提高我省棉花单产,今后我们应该把发展育苗移栽作为普及科学植棉的主要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棉油(油菜)两熟双移栽是发展我省棉油生产,提高产量品质的好耕作制度之一。1989年彭泽县棉油套栽面积占总棉田面积80%以上,其他棉区棉油两熟双移栽也在不断扩大。为适应我省广大棉区特别是水改旱新植棉区发展棉、油连作两熟双移栽的生产技术需要,夺取亩产皮棉100kg以上,亩产油菜籽150kg以上的双高产大丰收,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效益看棉花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封市地处我国四大棉花主产区之一的黄淮棉区 ,常年植棉面积约 7.33万公顷 ,分别占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河南全省棉花总面积的2 2 .4%、9.5 %。但是 ,随着国家植棉政策的变化 ,调减、压缩植棉面积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棉花是否可种 ,植棉面积是否应该调减 ,经济效益应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为了弄清种植棉花的成本构成和效益情况 ,笔者在市辖五个植棉县随机抽取 41 0户农户对同一生长季节种植的粮 (玉米、水稻 )、棉 (普通棉、抗虫棉 )、油 (花生 )、瓜 (西瓜 )、菜 (胡萝卜、大白菜 ) 5类 8种农作物进行了调查 ,调查面积 1 42 …  相似文献   

17.
都昌县地处赣北鄱湖沿岸,共有旱地21万亩,其中红壤旱地14.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8.9%,近3年来,植棉面积在8.2~10.6万亩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年年上升。1981年亩产皮棉首破百市斤关后,连续五年五大步,亩产皮棉增加到60.5公斤,总产皮棉突破五千吨,开创了丘陵红壤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新局面。总结我县30余年的植棉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改土治水、大搞棉地基本建设我县红壤地有百分之八十属泥土,系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具有酸、瘦、  相似文献   

18.
棉花是喜温经济作物。在棉田上覆盖地膜,能改善土壤的温度、水分、养分和土壤结构等条件。当生态环境中的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就能明显促进棉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我国南、北方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得到了正确推广应用,多数均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但生产实践又提出了新问题,即地膜棉虽早发,却易早衰,这在长江中下游棉区,就不能充分利用无霜期长的生产优势,加之单位面积地膜投资又较大,因此限制了地膜植棉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微薄地  相似文献   

19.
棉地冬种榨菜胜过油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产棉区如何提高棉地冬种效益,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棉农探索的课题。安乡县地处湘北,棉花一直是农作物中的重头戏,是全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全县植棉面积23.3km^2。而棉地冬季作物过去是油菜一统天下,然而,从2003年开始,安乡县棉地冬种榨菜成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据NCC植棉意向调查:2011年美国植棉总面积506.4万hm^2,同比增长14.0%。其中,陆地棉面积为496.28万hm^2,同比增13.9%;超长绒棉(ELS)10.16万hm^2,同比增23.1%。美国东南、中南、西南、西部四大棉区陆地棉面积分别为118.58万、92.39万、266.49万和18.82万hm^2,同比分别增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