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湖南省茶叶公司于一九八0年八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在新化县第一招待所联合召开了6~(CR)—35型红碎茶揉捻机(以下简称35型揉捻机)鉴定会。会议认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一九七八年三月下达我省研究设计、制造新型红碎茶的揉捻机具  相似文献   

2.
科技简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福建省福鼎茶机厂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了CR—16型小型茶叶揉捻机(见下图),该机主要用于少量条形茶的揉捻作业。 CR—16型茶叶揉捻机由揉桶(内径160毫米)、揉盘(直径300毫米)、加压机构、传动机构和机座等主要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3.
浙茶绿255型揉捻机(原CRT55型),是中型绿茶初制机械。它适用于国营茶场使用。在有条件的社、队办的绿茶初制厂也可以应用。(见刊头照片) 该机也适用于其他条形茶类的揉捻。一、机器结构浙茶绿255型茶叶揉捻机结构分:传动减速机构、揉盘装置、揉桶装置、加压机构  相似文献   

4.
以往揉捻机的加压机构通常为手工操作。由于操作手柄随揉桶三角架转动,操作时较不安全也不方便;而且往往不能按照揉捻工艺要求及时调整压力,影响了揉茶质量;尤其在一人管理数台揉捻机时,操作频繁,更是感到困难。为此,我们设计了6CR-55A型揉捻机,该揉捻机现由浙江嵊县茶机厂制造,并于1981年8月通过了浙江省新产品鉴定,投入批量生产。6CR-55A型揉捻机采用离心重块所产生的向主动力矩实现自动加压,重压时压力恒  相似文献   

5.
<正>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与设备茶树品种为龙井43号,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揉捻机型为6CR30型揉捻机。2.投叶量与参数设置(1)投叶量:以自然装满揉桶为度。(2)揉捻机压力参数设置标准。无压:揉捻机盖与揉桶上边沿合垄平齐的位置。轻压:揉捻机转动手柄顺时针转动4~5圈,揉盖下降距桶沿1.6~2.0cm。稍重压:揉捻机转动手柄顺时针转动8~9圈(揉盖下降  相似文献   

6.
根据机械工业部1985年下达的可变程序控制加压茶叶揉捻机新产品开发项目,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和嵊县茶叶机械厂共同研制了6CRK-55型可变程序控制加压茶叶揉捻机,样机经800小时耐久性试验后,于1986年春茶期间投入生产使用,并委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及浙江省茶叶公司等单位对该机进行了多次性能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名优茶生产的不断发展,加工名茶的机械也逐渐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并发挥出较好的作用。浙江省街州市轻工机械厂研制的6CR—160型名茶揉捻机已通过市级鉴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从1980年开始研制茶叶连续揉捻机,1987年在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的配合下,研制出了第三代样机,定名为6CR—WL往复式茶叶连续揉捻机,1988年9月22日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并取得了专利。该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了手工揉茶的方法,其结构主要由机架、揉捻链板(履带板)、揉捻箱、曲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皮带链轮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揉捻链板:由长宽高相等的若干个铸铝履带板用链条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9.
杨亨栋 《茶叶》1991,17(2):38-40
揉捻是绿茶初制必要的一道工序,揉捻叶质量首先取决于鲜叶的物理性状(包括柔软性、韧性、可塑性及粘性)和嫩度;其次决定于揉捻机的性能。而揉捻叶细胞的破损率和成条率是衡量揉捻工艺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就揉捻机性能试验的一些资料做如下分析。一、试验工艺1.供试材料:福云6号;福云7号;福鼎大白茶;福安菜茶。2.供试机型:福鼎茶机厂制造的6 CR-25型;6CR-40型;6CR-45型;6CR-65型。性能指标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浙江富阳县受降茶机修造厂,综合了国内绿茶初制连续化的特点,取长补短,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反复实践,现已初步研制成“6CS—420型茶叶连续杀青机”和“6CR—840型茶叶连续揉捻机”,这为实现长炒青“一条龙”生产,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浙江机科所与临安、富阳、嵊县茶机厂协作,共同研制成6CR-Z45、-Z55、-Z65型茶叶揉捻机,于1983年6月初顺利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这三种揉捻机的零部件通用化程度达65%以上,基本上成为一个系列产品。在保证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基础上,节约了原材料,其中Z65型与同类机型相比,机身重量减轻50%。经制茶性能测定,成条率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由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经过近2年的创新设计和研发,试制的双搓动茶叶自动揉捻机组经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阶段。揉捻机是茶叶初制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茶鲜叶经杀青后进入揉捻加工,促使茶叶成条,破坏叶组织细胞。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5、35、45、55、65型等系列茶叶揉捻机均以单机运行为主体,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通过近几年来研究开发,部分型号的揉捻机根据生产线的需  相似文献   

13.
茶叶初制机械大多为低速作业,要将电机或柴油机的高转速降到茶机使用的低转速,都必须采用减速机构。初制茶机特点之一是,揉捻机的转速在55转/分左右外,锅式、瓶式和滚筒机具的转速大致在12—28转/分。若以4极电机为动力,就需要50—120的减速比,而烘干机则需要400以上的减速比。所以说,初制茶机减速比要求较大。茶机的特点之二是负荷轻、所需功率小。1975年我们曾对一些初制茶机作过一次功率测定(见表1),可见除55型揉捻机外,其余茶机所需的功耗都不大于1千瓦。茶机的特点之三是短期工作,一般茶区一年累计使用时间不到半年,此外多数农村茶厂的维修力量较弱,使用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和嵊县茶机厂共同研制的“6CRK-55型可变程序控制加压茶叶揉捻机”已于1986年9月13日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这是电子技术在我国揉捻机上的首次应用,实现了揉捻过程的自动化。一、程控器的设计依据及操作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加压程度是通过摇动加压手轮的圈数来体现的,例如三级叶,揉捻20分钟,空压3分钟,加4圈轻压5分钟,再加4圈中压5分钟,再加  相似文献   

15.
6CRX-55、65型茶叶揉捻机是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和杭州茶机总厂最近研制成功的。这两种揉捻机的加压机构,除采用电动加压减压外,还新增了“副立柱”机构,克服了揉盖碰桶的弊病,且操作使用方便,现将该加压机构作一介绍。 (一)加压机构的类型目前生产的揉捻机,其加压机构大致分为“龙门式”、“重锤式”和“丝杆滑槽单立柱式”三种。“龙门式”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且揉盖不能摆动,目前仅在大型揉捻机上采用;“重锤式”加压机构在小型揉捻机上有所应用,但揉盖的碰撞现象较严重;“丝杆滑槽单立柱式”加压机构,虽然结构简单,操作方  相似文献   

16.
揉捻是绿茶初制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揉捻机的结构合理与否,对成茶品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数年来,福鼎农械厂通过不断革新,前后试制成不同揉盘结构的55型揉捻机,其揉盘棱骨计有:“18条旧揉盘”,12条旧揉盘”,“12条新揉盘”等三种。由于揉盘结构和揉捻操作技术的差异,往往影响了成茶品质,以致各茶区有不同的反映:例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目前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揉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6CR-40型茶叶揉捻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对茶叶揉捻机进行三维建模,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茶叶揉捻机的揉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求各试验因素对茶叶揉捻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求解,获得揉捻质量最佳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揉桶转速为42 r·min-1、棱骨高度为10 mm、揉盘倾角为3.8°时,茶叶的成条率为88.55%、碎茶率为1.83%。茶叶揉捻机具有较好的揉捻质量。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茶叶萎凋叶揉捻的基本目的是破裂叶細胞,使挤出細胞汁于叶表上而为揉捻叶的醱酵創造有利条件。除此,叶子在揉捻机里揉捻成条使能符合于成条外表形狀的要求。茶叶揉捻的机器—揉捻机(除第一次揉捻采用开口式揉捻机外)均用有压力,被应用于萎凋叶第二次和第三吹的揉捻时。通过压力使茶叶揉捻得更好,也就是說要加强萎凋叶的破碎。利用压力的週期—15分鐘,而最先10分鐘施压视萎凋叶萎凋程度和投入量多少而定。萎凋过度的叶子需要較重的压力,相反的萎凋不足就要較輕的压力。最后5分鐘的揉捻則不用压力。  相似文献   

19.
初制连续化的关键是连续揉捻机,目前国内各种连续揉捻机的研究:如螺旋式、梯式、盘旋式、平板式、履带式、重叠式等连续揉捻机都未能达到先进先出顺序进出茶的要求,645型连续揉捻机虽能克服上述毛病,但结构复杂,造价高昂,不易推广。从上述分析看连续揉捻机的研  相似文献   

20.
袁玉聪 《中国茶叶》2006,28(2):31-31
我国茶叶加工中的揉捻工序一直沿用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完成,其原理是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平面圆周运动,揉桶盖、揉盘及棱骨产生的综合作用使叶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完成揉捻过程。这种揉捻方式应用历史悠久,结合适当工艺,能够完成各种条形茶的揉捻作业。然而传统盘式揉捻机也存在一些不足,揉捻时每次投叶时均需停机,通常只能一桶一桶地加工,很难实现揉捻工序的连续化;功效低,通常每桶茶叶的揉捻时间需30—50min;揉桶透气性不好,容易形成闷揉,影响成茶的鲜爽度;从结构上看,盘式揉捻机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