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洁能源互补的发电系统的有效匹配计算一直以来是研究中的重点问题,针对白云鄂博地区的资源状态和当地典型牧户的用电需求进行了用电负荷计算,并进行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以及蓄电池容量的匹配计算。为合理优化清洁能源发电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业大棚清洁供暖系统是由太阳能集热、蓄热、供热一体化系统和辅助能源--空气能系统共同构成,以实现农业大棚清洁供暖,这一系统在农业大棚中的创新应用,解决了北方冬季日光温室中菜、果、花等作物根区温度达不到适宜生长要求,作物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取代了煤炭、电、生物质等常规能源加温污染重、能耗大、热值低、升温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北方冬季严寒气候条件下饮水槽结冰和饮水温度低,导致牲畜产生冷应激反应,影响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等问题,设计了太阳能恒温智能供水系统。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为系统运行提供电能,利用太阳能光热将水加热到适宜的饮水温度范围内,满足牲畜冬季饮用温水的需求,采用温控模块、红外感应及液位开关等设备,实现太阳能制热和牲畜饮水自动控制等功能。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集热效果明显,且系统所需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节能环保、运行费用低。牲畜自动饮水控制大大减轻牧民劳动量和改善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正积极挖掘本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构建首都现代绿色能源体系。在此背景下,亟待对北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和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文章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分别选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资源的丰度指标进行测算,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丰度评价模型。挖掘北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可再生能源资源进行了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北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总体呈现"北丰富、南贫乏""四周丰富、中心贫乏"特征;其中,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风能资源匮乏呈随机分布特征,生物质资源有逐年减少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北京市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4.2让分布式清洁能源利用更便捷用户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电源,作为家庭用电的补充形式,可以发挥分布式电源的削峰填谷作用,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电源、灵活储能系统、微电网接入控制、智能并网装置等建设,实现分布式电源就近、平滑接入电网,使得智能小区真正用上分布式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6.
能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洁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将清洁能源的发展作为21世纪的首要选择。而风能和太阳能是最普遍的自然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本文选择了运用风能和太阳能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锡盟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设备的应用情况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寒冷地区现代温室加温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尤其是夜间),要实现温室的越冬生产必须进行加温。传统的加温系统主要有热水加热、热风加热和电加热,随着加温系统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现代又出现了地源热泵技术、温室地下蓄热加温技术、太阳能辅助技术和空气源热泵技术等新型的加温设备及系统,为现代化温室在加热保温、冬季生产、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设备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温室的保温效率,而且使得温室在反季节生产中发挥了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家禽养殖场清洁清扫强度大、清扫环境恶劣、劳动强度高和养殖员工对特殊气味不适应等难题,设计开发了家禽养殖场清扫机器人.采用清扫风扇和单片机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案,实现了机器人对家禽养殖场大型障碍物进行合理躲避并对废弃物进行清扫等功能.该机器人由移动部分、传感器和清扫3大部分构成,具有体积小、清扫效率高和造价低等优点,为我国家禽养殖业的自动清扫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太阳能自动化滴灌系统,在新疆生产建没兵团的果园进行滴灌。这是国内的首次使用太阳能自动化滴灌系统。这套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板、自动控制器、水泵、过滤器、施肥罐、田间管网等几部分组成,它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太阳能板进行光电转换产生直流电,直接带动水泵自动为田间作物实施灌溉,同时根据光电条件,系统可以自动开启关闭,实现首部控制自动化;冬季农闲时节,该系统还能安装转换设备,满足生活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必须加强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将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发电过程中对化石能源的消耗,还可以降低发电过程中碳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分布式电源供电的智慧交通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指出了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电源的太阳能光伏给系统设备供电,充分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既节能环保又解决供电远距离布线工程.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且无限量的能源?太阳每天投到地球的能量数量惊人一全世界储存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蕴涵的能量总和仅相当于地球20天内接收到的太阳能能量。所以,能收集太阳能用于照明、加热、发电是节约开支的好方法;而利用它干燥粮食、为房屋供暖、向水泵提供动力则十分有利于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家电正日渐受宠由于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便宜和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能源,因此,随着太阳能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太阳能家电正日渐受宠。目前,已经开发并受到欢迎的太阳能家电,主要的有:太阳能热水器由玻璃真空集热管和水箱等构成。经太阳光照射,即...  相似文献   

14.
《农业工程》2010,(11):384-384
近年来,面对能源需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发展可再生、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农业和农村作为我国清洁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重要领域,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举足轻重。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已经成为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展示相关科研成果,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村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将共同组织召开“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围绕太阳能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且无限量的能源.太阳每天投到地球的能量数量惊人--全世界储存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蕴涵的能量总和仅相当于地球20天内接收到的太阳能能量.所以,能收集太阳能用于照明、加热、发电是节约开支的好方法;而利用它干燥粮食、为房屋供暖、向水泵提供动力则十分有利于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1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传统火力发电主要是将煤炭磨成煤粉,传送至锅炉燃烧,通过水蒸气带动汽轮机发电,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燃烧煤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而且煤的开采燃烧对地质和环境有一定的损害。因此,需要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将传统的煤炭发电安全可靠地过渡至清洁能源发电,比如水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  相似文献   

17.
市场速递     
全国首套太阳能自动化滴灌系统落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太阳能自动化滴灌系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果园进行滴灌。这是国内的首次使用太阳能自动化滴灌系统。这套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板、自动控制器、水泵、过滤器、施肥罐、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究了自动化智能控制农业大棚的发展意义。笔者首先提出在农业大棚中通过使用绿色、可再生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农业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设备提供工作电源,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环境量数据采集、智能联动控制的功能及基于太阳能及PLC的农业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提出在后期实现无人值守、远程巡视监控的生态平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海浪能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将其应用到发电领域向无线电设备和传感器提供电能的方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笔者针对海洋能源收集领域,研究设计出一种压电式海浪能量收集器用于低频振动的压电能量收集系统,将其集成化后可作为海洋无线电设备和传感器的供电装置。通过对压电式海浪能量采集器进行外观以及内部结构设计,阐述了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能量采集器悬臂梁的共振频率,获得了有效质量和有效刚度对共振频率的影响规律,为压电式海浪能量收集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缩短玉米果穗的干燥制种时间及降低玉米果穗的干燥成本,充分利用太阳资源,设计了一种计算机远程控制式的小型太阳能集热玉米果穗干燥装置。装置采用计算机局域网远程控制,实现了太阳能集热器干燥装置的风机风速调节,提高了玉米果穗干燥的自动化操作水平。为了实现该功能,本次研究基于Pstools工具包、Socket网络通信及远程唤醒技术设计实现一个局域网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远程开关机和创建操作进程等管理功能,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生产的管理效率。最后,对传统的干燥装置和本文设计的玉米果穗干燥装置的干燥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的太阳能集热器干燥装置最快降水率达到了0.132%,最短干燥时间仅为6.1h,满足玉米果穗等农产品的贮藏、制种干燥要求,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机械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