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越争霸”与稻作东传(摘要)南京博物院谷建祥中国稻作农耕文化的东传,使日本迅速地由绳文文化步入弥生文化,社会生活类型从渔猎型向农耕型过渡;它不仅使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急剧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在生活模式、风俗习惯、农耕礼仪等各方面始终保持着与中...  相似文献   

2.
安徽是中华民族农业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之一。研究安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不仅能对安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证实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试以安徽人和省外人士在安徽对农业科学技术作出的贡献,阐明安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果向同志们求教。自原始社会以来,安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一、萌芽阶段:此阶段为大约距今1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的原始社会时期。距今二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安…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以来自然界就不再是一个缓慢变化的生态系统,它的一切变化都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在旧石器时代(距今三百万年至一万二千年),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到农牧业出现后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开始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但由于当时人口数量较少,生产规模比较小,人们的生产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不大。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后,随着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4.
林蔚文 《农业考古》2002,(3):138-151
福建地区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时期,以闽江流域为主要活动区域的原始人类已经有了一些原始农业生产活动。迄今为止各地考古发现的资料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不过他们的生产形态相当落后,大致上还处于刀耕火种和渔猎采集并重的原始阶段。秦汉以后,随着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输入,福建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地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基本稳定和成熟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1引言人类已进入发达国家科技技术为引领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以计算机为代表,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与  相似文献   

6.
上海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建设主线,当代农耕文化的复兴是乡村振兴极其重要的部分。通过梳理上海近代以来农耕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不同时期农耕文化背后的经济、政治背景,归纳整理出上海地区历史上部分重要民俗节庆。研究发现:上海近代以来农耕文化的流变可分为江南农耕文化传承期、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并行与耦合期、农耕文化的式微期、农耕文化的复兴与转型期等四个阶段,其流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体上体现为农耕社会-半农耕半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过程。上海农耕文化的流变始终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它既具有相对稳定的传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紫砂陶是中国陶瓷中的一支奇葩。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走出混沌状态,从原始社会的采集、渔猎向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生活过渡的划时代标志之一,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成果。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彩陶的鼎盛时期;4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彩陶还在继续繁荣;长江流域在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年代不差上下,继承河姆渡文化发展起来的马家滨文化,因1959年首次在浙江嘉兴马家滨发现而得名。其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宜兴位于长江下  相似文献   

8.
正三千年前,当我们进入农耕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把牛当作六畜之一,牛与人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周易》中有"乾为马,坤为牛"的记载。春秋时《礼记·月令》中记载:周代习俗冬末官府祭鬼,作土牛、送寒气以迎春。后世改为立春日举行,所作土牛叫"春牛"。近现代,历书开篇多以春牛图为首,以示一年之歉丰。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相似文献   

9.
杨杰 《甘肃农业》2004,4(7):87-88
一、引言自人类步入农耕社会 ,定居于土地之上 ,土地之出产与果实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物质之所需 ,至此 ,人告别了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活。农耕社会产品的剩余为人类上层建筑的建立成为可能 ,人类文明自此更枝繁叶茂。从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的转变 ,使人类从大自然的依附下解放出来 ,“人类的整个生活范围 ,从生物学方面 (包括食物、人口统计、疾病 ,等等 )到文化方面(社会组织、政治、宗教、美学 ,等等 ) ,已呈现完全新的面貌。”土地成为了重要的财富 ,有言曰“土地为财富之母 ,劳动为财富之父”即为真实写照。至今日 ,土地早已进入法律的视…  相似文献   

10.
现在,在考古学和人类学的领域中,再也没有比农耕及其起源过程更引人注目的问题了。不仅如此,即使在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农耕也是必然要讨论的问题。其理由是因为,世界各地的文明社会,无农耕便无以存在。农耕(或农业)维持着当今的全人类,这绝非过甚其词。即便是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和澳洲的土著人,亦不能不说现在正依存于农业文明(社会)。姑且不论此利弊何在,时至今日,从事采集狩猎经济的人已为数不多了。农耕的起源确实是文明的起点与基础。人类在100万年的时间里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为何在1万年前转向食物生产呢?对于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兴趣的人吗?由于确切的证据残存不多,能够凭借想象力的思考,成为多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  相似文献   

12.
1发展绿色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性回归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科技革命是推动产业革命的主要动力。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到20世纪中叶的信息革命以来的200年间,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农耕时代向工业化时代跨越,又加快了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跨越,对世界经济发展和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经济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形态而言的,农业经济时代主要使用的是手工工具,人们的智力虽然比原始社会有一定的提高,但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却很小;工业经济时代,是由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的,出现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生产,资本和资金成为主要资源,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工业化,使人类社会由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此时知识经济虽有很大的发展,但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仍未过一半.近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正面向技术社会过渡,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70%以上,如美国信息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重由1980的59%增加到1988年的85%以上,进入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以微软为代表的四万多家微软公司.1994年至1996年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27%.……  相似文献   

14.
温故而知新,温故可创新。重读四万年前直至近现代分布于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约5000万幅岩画之历史,陷入一个崭新、深奥而残酷的窘境:世界竟无一人敢说自己读懂了岩画!在高岩和穴居顶刻绘岩画耗资巨大,绝非纯艺术;岩画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伟大时代精神的象征。重温岩画,发现其主旨在于:宣示领地,保卫穴居,它是保家的"锁"、戍边的"兵",给人安心安全和安宁;岩画还美化居室和领地,成为距今4.15万年室园和渔猎苑之祖型,成为记录历史的灿烂史诗。  相似文献   

15.
略论裴李岗文化“台地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李岗文化的分布以嵩山东麓河流台地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距今约8000--7000年,属新石器早期偏晚的阶段.聚落环境特征为山前河流台地、低丘或河湖阶地,其聚落生业的典型结构为"台地(低地或阶地)农业"."台地农业"不仅是全新世大暖期地理气候条件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与影响的产物,也体现了人类从山地向平原过渡进发的阶段性生业环境特征,其中还蕴涵了早期人类社会为生存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技术形式及原始社会组织结构,这对探讨中原地区文明肇端前夜的人类聚落形态及原始社会组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近三百万年历史的最近一万年左右,经过长期采集、渔猎生活,第一次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开创了人类社会第一个生产部门——农业。这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转折。 一、天然食物日益供不应求,农业成为人类的迫切需要 采猎时期,如果采猎所得足以糊口,原始人将会继续采猎,无需另谋生计,农业就提不上日程。但事实上,采猎发展到一定阶段,采猎所得和人类生活需求之间发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一方面来自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来自食物资源的缩减。  相似文献   

17.
<正>1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既重要又紧迫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  相似文献   

18.
恐龙时代     
<正>恐龙出现在距今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6600万年前,一块来自太空的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以及大量的动物灭绝。恐龙灭绝了!但是它们的后代——鸟类却生存了下来。地球生命诞生时间表从最早的脊椎动物出现到人类诞生,一张表看懂地球6亿年生命演进过程。知识拓展1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是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多数学者也都比较认同。但也有其他观点,比如大规模火山活动。2 "恐龙是鸟类的祖先",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理论,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正1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既重要又紧迫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距今12000年前的新旧石器过度阶段,栽培稻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南岭、武夷山一带,但新石器时代后,稻作农业则主要在洞庭湖西部的岗地平原区发展起来。距今10000年~距今7000年,稻作农业在澧阳平原初步发展,主要表现是:水稻的进一步栽培、稻作工具的细化、定居农业聚落的形成、稻作农业区的向外扩展;距今7000年~距5500年,史前稻作农业区格局形成,稻田灌溉体系出现,稻作农业成为主要生计方式;距今5500年~距今4000年,稻谷品种得到优化,稻谷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