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以四川省9个采集地的野生百合为材料,测定百合鳞茎、茎秆、叶片和花的多酚、总黄酮、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物活性评价野生百合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野生百合鳞茎、茎秆、花和叶片中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3.64、5.96、11.40、13.47 mg/g,各器官间差异显著(P<0.05);叶片的抗氧化活性最强,鳞茎最弱,器官间差异显著(P<0.05);多酚类物质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力、铜离子还原能力、金属螯合能力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57~0.99。雅安市泸定县兴隆乡宝兴百合叶片(综合隶属值排序第1)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鳞茎的最低。  相似文献   

2.
岷江流域王百合与通江百合资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岷江流域王百合(Lilium regale)和通江百合(Lilium sargentiae)不同居群的分布、生境、种球特征等进行了野外调查;同时比较了两个百合种在南京种植后的生物学特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研究了两个种18个样品的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差异,并用相似系数法对同工酶谱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王百合3个居群间的鳞茎宽度、形状和鳞片色泽存在显著差异,通江百合4个居群间的鳞茎宽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鳞茎形状和鳞片色泽无明显差异。两个百合种叶片中共出现7条PPO同工酶酶带,形成3个活性区域,样品间谱带差异大。根据聚类结果,可将王百合3个居群的14个样品分为4类,通江百合4个居群的4个样品分为2类。  相似文献   

3.
孙婷  刘玉珊  尚迪  许震寰  刘静  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82-11283
[目的]研究岷江百合、卷丹百合和淡黄花百合3种野生百合实生后代的植物学性状。[方法]通过对3种野生百合的实生种子进行播种,全生育期调查实生后代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基干高度、鳞茎质量等植物学性状。[结果]不同品种间和同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均以种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而个体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野生百合今后的遗传育种、产业化快繁等方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李黛  代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49-8551
[目的]研究务川野生百合引种至遵义栽培的可行性。[方法]以从务川引入的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 Baker)等4个品种为试材,研究其在遵义市的生长习性,观察它们的物候期、生长发育规律、花性状、种球特性等,为引种的可行性提出依据。[结果]各种百合的物候期、生长发育规律、花性状和种球质量均有较大差异,其中淡黄花百合、野百合和南川百合适应性较好,植株生长健壮;淡黄花百合鳞茎大,经济效益较好,南川百合是园艺上重要的育种材料和药食两用品种,花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结论]淡黄花百合、野百合、南川百合引种至遵义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对野生百合属百合组、钟花组和卷瓣组的8个野生百合种(变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百合花粉形状皆呈椭球形或长椭球形,形状较为一致,具单沟萌发孔,沟延伸到两端;不同种或变种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纹等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花粉形态性状比较基础上,通过SAS软件聚类分析,得到了百合属这3个组植物的合理进化关系,表明花粉形态对区分百合属的某些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利用百合种质资源,采用引种栽培、大田调查的方法,对百合生育期和形态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引种的百合出苗期、现蕾期、花期和生长量变化均不相同,湖南省隆回县的龙牙百合出苗最早;衡山县的野生百合现蕾最早;卷丹花期可延续至8月中旬.百合生长有2种类型:一种是前期快速生长,现蕾后生长减慢,或趋于停止;另一种是开花前后一直缓慢生长.卷丹和百合种间差异较大,但百合种内、卷丹种内差异较小,且比较稳定,说明种质间的变异大于种质内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利用百合种质资源,采用引种栽培、大田调查的方法,对百合生育期和形态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引种的百合出苗期、现蕾期、花期和生长量变化均不相同,湖南省隆回县的龙牙百合出苗最早;衡山县的野生百合现蕾最早;卷丹花期可延续至8月中旬.百合生长有2种类型:一种是前期快速生长,现蕾后生长减慢,或趋于停止;另一种是开花前后一直缓慢生长.卷丹和百合种间差异较大,但百合种内、卷丹种内差异较小,且比较稳定,说明种质间的变异大于种质内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切花百合品种的性状特征,为切花百合的引种、选育、生产安排和种质资源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15个切花百合品种的物候特征,观测各品种茎、叶、花的表型性状,并对表型性状和物候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供试切花百合品种的物候期,早花品种采花生育期共76~79 d;中花品种采花生育期80~97 d;晚花品种采花生育期105 d.品种间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表现出多样性,品种间叶片数、花朵数和叶片宽度差异相比其他性状更为明显,其中,每株叶片数的种间变异系数最大,为44.02%,其次为单株花数和叶片宽;花色丰富,分为5个色系12个色;13个品种的花序类型为伞状兼总状,花姿态横生或直立着生;13个品种具有强的香味;11个品种的叶片姿态平、10个品种叶形披针形.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个百合品种被划分为4个类群,叶片数多的莎尔塔罗,物候期较晚的凯利福和西伯利亚,以及香味较弱的赞比西最先被分类,说明性状差异明显的品种聚类效果好,与对物候特征及数量和质量性状的调查结果一致.[结论]15个切花百合物候特征差异较明显,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切花生产计划;品种间存在较高的表型多样性水平,可引进栽培以丰富滇中地区的品种结构,并利用优良性状和独特性状进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获得贵州野生淡黄花百合的离体快繁体系。[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影响淡黄花百合珠芽不定芽诱导、小鳞茎增殖和生根培养的主要因素。[结果]在淡黄花百合初代培养过程中,生长素浓度、珠芽大小、珠芽处理方式、接种时间均能对不定芽的诱导产生影响。其中,以8月下旬采取粒径大于等于1 cm的珠芽,剥去外层鳞片后接种在附加0.1 mg/LIBA的1/2 MS培养基上的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培养基类型和继代时间对增殖培养有显著影响,以40 d内转接继代在1/2 MS+0.1 mg/LKT+0.1 mg/LIBA的培养基上的增殖效果最好,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7.3%,小鳞茎诱导率高达100%,且不定芽生长健壮。在1/2 MS+0.1 mg/L IBA培养基上生长和生根情况均为良好。按照培养室炼苗、室外炼苗和移栽的程序,淡黄花百合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98%以上。[结论]成功实现了淡黄花百合的驯化移栽,该技术体系可以为贵州野生淡黄花百合的资源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决百合在北方盐碱地区百合种球生长和产量的问题.[方法]以OT型百合'Robina'为材料,克隆了百合液泡膜钠氢逆向转运蛋白基因(LoNHX2),并使用前期试验得出的半致死浓度200 mM NaCl对百合种球进行处理,通过荧光定量分析百合LoNHX2基因在盐处理后不同时间及不同部位的表达状况.[结果]结果表明:(1)百合LoNHX2基因全长为1 608 bp,编码525个氨基酸;(2)百合LoNHX2蛋白性质稳定,由20种氨基酸组成,为脂溶性蛋白;(3) 200 mM NaCl对百合种球根系进行盐胁迫处理后,LoNHX2基因在百合根部的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4)对百合盛花期不同部位中LoNHX2基因表达量分析,LoNHX2基因在花瓣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片、茎、根,表达量最低的是鳞茎.[结论]发现百合LoNHX2基因在盐胁迫中有重要作用,可通过降低细胞质中Na+的浓度,从而降低高盐胁迫对植物细胞的伤害.为百合种球耐盐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百合在北方产业化发展及园林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紫金山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资源。[方法]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对南京紫金山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结果]紫金山共有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51科143属263种,其中多年生草本花卉有40科106属183种;1、2年生草本花卉有19科36属58种;草质藤本花卉有14科17属22种。根据观赏特性,这些植物可分为观花类(255种)、观果类(27种)、观叶类(30种)3种。从花色看,以蓝紫色系花种类最多(87种),其余为白色系花(73种)、黄色系花(67种)、红色系花(30种)、绿色系花(12种)。[结论]调查结果为南京乡土花卉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春梅  曹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83-183,235
[目的]解决麝香百合种球的扩繁问题。[方法]根据不同的种球大小和重量,设20个级别处理,研究麝香百合种球大小对鳞茎生长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百合种球大小在50~65 g的处理对鳞茎鲜重、干重、直径和鳞片数量的增加效果明显;鳞茎直径、鲜重和干重与百合种球大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其回归关系式分别为:Y1=40.117 0-22.946 9X1+3.854 5X12,Y2=-12.611 2+0.879 5X2-0.002 059X22和Y3=-10.365 6+2.685 1X3-0.018 91X32。[结论]该研究为麝香百合种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参照李懋学和Stebbins的方法,对细叶百合、兰州百合、亚洲百合("精粹"和"托里诺")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细叶百合和兰州百合为二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2m+4sm(2SAT)+8st+10t和2n=2x=24=10sm(4SAT)+6st+8t,分属3A和3B型;"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为三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36=3 m+6sm+18st+9t和2n=3x=36=3 m+3sm+12st+18t,均为3B型。此外,细叶百合、"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株间或细胞间均存在着染色体数目变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切花月季品种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  韩卫民  秦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30-2732
[目的]筛选出最适合石河子地区栽培的切花月季品种。[方法]从河南信阳引进9个切花月季品种在石河子地区大棚种植,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切花品质、年产量、抗病性及瓶插寿命。[结果]红柏林、红衣主教和金奖章的切花直立健壮。红衣主教和金奖章的抗病性较强;科威帝、红柏林和罗佩斯的抗病性中等。红柏林、红衣主教、瑞非拉和金奖章花色纯正,花型最佳,花枝挺直,切花品质较好。各切花月季品种现蕾到初花所需天数为28~32 d,产量均较高,瓶插寿命都在10 d以上。[结论]金奖章、红柏林和红衣主教抗病性较强,花色纯正,产量高,瓶插寿命长,适合石河子地区作大棚切花栽培。  相似文献   

15.
李云飞  王玉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2-7263
[目的]为明确鳞茎的发育规律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州百合(Liliumdavidii var. unicolor Hort.)为材料,经(6±0.5℃)低温贮藏67和101 d后种植,在其花蕾伸出顶端2 ̄3 cm时摘花蕾,以后定期检测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母鳞茎和新鳞茎经低温贮藏101 d处理的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均高于贮藏67 d处理的。两种贮藏时间处理下,母鳞茎和新鳞茎的淀粉含量都持续上升。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母鳞茎中升高,在67 d处理新鳞茎中下降,101 d处理的先升后降。67、101 d处理的母鳞茎和新鳞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同总可溶性糖的基本一致,鳞茎淀粉酶活性都下降。[结论]贮藏处理的鳞茎内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淀粉含量增加,延长贮藏时间有利于鳞茎中淀粉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麝香百合切花新品种白玉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为百合育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铁炮百合品种雷山和麝香百合品种白森林为亲本,通过杂交和回交,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新品种白玉。[结果]新品种具有植株长势旺盛、切花品质优良、种球繁育性能良好、多代繁育性状稳定、花芽分化对长日照的依赖性小、扦插苗直接生产切花等优点。同时,总结了栽培和繁球技术要点。[结论]麝香百合白玉性状良好,2006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区域分布及引种驯化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黑龙江省区域气候的差异为基础,依据地貌特征,将黑龙江省野生花卉的分布划分为四个区:四北部山地半干旱气候区;北部及东南部山地、丘陵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西部草原、草甸半干旱气候区;东部平原、沼泽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并列出各区主要野生花卉的分布、生态学特征及观赏价值。认为:种源产地、植物材料、引种季节和方式的选择、限制植物引种适应性的主要生态因子的确定,是决定引种驯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选配亲本组合及杂种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兰州百合与亚洲百合及杂交后代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进行分析。[结果]以兰州百合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的蛋白质谱中不仅出现了与亲本同源但比亲本染色加深的带,且出现了亲本中不存在的新带。杂种F1过氧化物酶谱主要表现为亲本的不完全互补型和杂种型。[结论]蛋白质谱和过氧化物酶谱可作为百合杂种鉴定的生化指标及进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淡黄花百合花期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波  李黛  窦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13-14615
[目的]研究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 Bakerapud Hook.f.)花期生物量分配,以期为黄花百合的田间管理和合理采摘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贵州省务川县境内野生淡黄花百合花期的不同构件进行了称量,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结果]淡黄花百合在花期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顺序为鳞片〉地上茎〉叶〉花〉地下茎〉茎生根〉鳞茎盘或基盘根。作为百合粉原料的鳞片生物量分配在鲜重时(33.4%)和干重时(41.2%)均为最大。鳞片干重生物量与植株基径、株高及其他构件干重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鳞片干重生物量分配与地上茎和地下茎的干重生物量分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植株生殖构件(花)的干重生物量分配呈显著负相关(0.01〈P〈0.05)。[结论]淡黄花百合植株在养分分配及物质积累与植株的生长上存在着内在协调性联系。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生殖构件和茎对鳞片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摘顶时间对漫水河百合产量的影响,找出最佳摘顶时间,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比较花蕾初现前20 d、花蕾初现前10 d、花蕾初现和不摘顶处理对漫水河百合磷茎重、产量和预防早衰的影响。[结果]花蕾初现时摘顶的百合产量显著高于花蕾初现前10~20 d摘顶或不摘顶的处理。[结论]花蕾初现时摘顶最利于漫水河百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