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惠东县红树林保护区及其周边陆域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保护区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稔山、铁涌、盐洲三镇,现有15种红树植物,约占中国红树植物种数的38.46%。其中真红树10种,约占中国真红树植物种数的35.71%;半红树5种,约占中国半红树植物种数的45.45%。其中稔山有红树植物12种,包括原生真红树植物8种、外来真红树植物1种和半红树植物3种;铁涌有红树植物12种,包括原生真红树植物7种、外来真红树植物1种和半红树植物4种;盐洲有红树植物12种,包括原生真红树植物8种、半红树植物3种和外来真红树植物1种。惠东县红树林保护区的植物种类资源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物种保护价值,对惠东县红树林保护区植被调查及其周边区域陆域植物生态调查研究,为惠东县红树林保护区未来的发展及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红树林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的红树林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亚湾红树林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广东惠州,调查表明共有13种红树林植物,包括8种真红树和5种半红树。组成植被主要有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和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群落,还有零星分布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等层片。概述了该区的红树林植物资源,提出利用乡土树种构建彩色红树林景观带。同时,为了避免危害鹭鸟的筑巢地,针对无瓣海桑群落,应采取阶段性更新和适时进行人工干预以提升生态景观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14670hm^2,其中湛江市红树林占总面积的84.8%;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26科40种(其中真红树10种,半红树11种,伴生植物19种)。红树林主要树种有: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广东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林业实用技术》2021,(9):23-27
东涌红树林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东涌社区东涌河口,其中有较大面积的彩叶红树林景观,极具观赏与生态保育价值。2020年4—5月期间线路踏查及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红树林湿地有真红树植物5科6属6种,半红树植物7科9属9种。真红树群落有海漆群落、秋茄群落、白骨壤群、桐花树群落、木榄群落、老鼠簕群落;半红树群落有黄槿群落、苦郎树群落、露兜树群落、草海桐群落、马甲子群落。其中海漆群落面积达2.39 hm2,占主要优势。计算了不同斑块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现有红树林林地面积约4 hm~2,在过去5年增加了近1 hm~2,原因为东涌河道淤积为红树植物提供了新的生境。需要从管理与生境保护等方面加强东涌红树林保育。  相似文献   

5.
苦郎树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苦郎树是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大青属的攀援状灌木,是一种重要的半红树植物,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物化学、药用价值、抗性生理、育苗造林等方面综述了苦郎树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苦郎树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几种半红树植物的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珠海市淇澳岛道路绿化工程尝试了一些半红树植物的移植试验,通过跟踪调查和收集这些半红树植物的大树移栽数据,掌握了半红树植物的大树移栽技术,总结出半红树植物大树移栽和管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高蕴璋同志在担任《中国植物志》红树科的编写和整理标本过程中,发现了一新种和一新变种。旁杞木(广西土名)——新种,Carallia longipes灌木或乔木。过去有些人将本种误认为锯叶竹节树,认为该种的花的各轮名子的数目可能不很固定;有一部分雄蕊演  相似文献   

8.
对银叶树和海芒果两种半红树植物种子进行常温干藏、椰糠保存和常温沙藏三种贮藏处理,然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 常温沙藏的两种半红树植物种子发芽整齐表现最好,发芽率均最高,分别为84.2%和64.0%;常温干藏处理的两种半红树植物种子发芽整齐表现最差且发芽率最低,分别为62.5%和38.0%.t检验结果为三种贮藏方法处理的银叶树和海芒果种子发芽率均差异极显著.常温沙藏是生产上宜采用的种子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广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2.31%,无论山上还是城乡,适宜植树造林之地几乎都种上了树。怎样进一步增绿添彩?林下种植阴生、半阴生植物已经司空见惯。春暖花开,在南宁市青秀山、广西林科院等地,树上栽"树"、空中添彩的新景观让人眼界大开。广西林业记者随手拍一些镜头,集纳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群落分布与景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树林群落和景观分布特征与规律,以期确认红树林引种扩种工程的实效,为研究区红树林造林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对红树林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支撑。【方法】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解译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数据,采用群落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寒害后红树林群落分布特征、种群优势度及其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淇澳岛红树林中真红树植物为优势种,以引进种无瓣海桑、海桑和乡土种老鼠簕、秋茄和卤蕨为主,无瓣海桑群落以面积占比82.01%成为绝对优势群落,其他主要群落类型包括秋茄群落、卤蕨群落和老鼠簕群落,面积占比分别为5.01%,3.82%和3.31%,真红树群落占总面积的94.15%;半红树植物以海芒果、银叶树和水黄皮为主,重要值相对较低;在种群层面上聚集度最大的是拉关木,其次是水黄皮,较弱的有海桑、秋茄、卤蕨、无瓣海桑和老鼠簕;在群落层面上聚集度较高的有海桑群落和无瓣海桑群落,较低的是卤蕨群落和海漆+杨叶肖槿群落;无瓣海桑和海桑2个引进种发育较好,在中、低潮滩成片生长,对乡土种秋茄等存在抑制作用。【结论】淇澳岛红树林形成了以无瓣海桑群落、秋茄群落、卤蕨群落和老鼠簕群落为主的红树林群落分布格局。从种群和群落2个层次的空间分布研究都显示红树林呈集聚态分布。建议在红树林的引种扩种工程中,适度引种无瓣海桑和海桑,加强乡土红树植物的种植,以保护红树林物种多样性、维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在对全国各主要红树林分布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全国各省区红树植物(包括半红树植物)引种栽培状况,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红树植物(包括半红树植物)种类及分布表。针对各省区红树林造林树种单一的情况,提出了一个各省区红树植物引种栽培的优先选择树种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1.5万公顷,包括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中国红树林湿地直接经济价值不高,而防浪护岸、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功能显著,属于特别容易被价值低估的海岸生态关键区。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毁林围海造田或造盐田,毁林围塘养殖,毁林围海搞城市建设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使红树林面积剧减,环境恶化,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现已建成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8个,还需要吸收科学家积极参与,加强科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13.
红树植物体内元素分布特点与抗盐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文卿  林鹏 《林业科学》2003,39(4):30-36
对福建九龙江口的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海南东寨港的海莲及广西英罗湾的红海榄5种红树植物各器官K、Na、Ca、Mg和Cl等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陆生植物福建武夷山的甜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红树植物体内存在一有效的盐分重新分配机制,各器官之间盐分含量差别较大,而甜槠植物体内Na分布相对比较均匀;(2)这5种红树植物主要是通过积累盐分来抵御生境高盐引起的渗透胁迫;(3)根系拒盐是所有红树植物最重要的排盐机制,在满足细胞渗透调节的前提下。保持地上部分器官较低的盐分浓度是所有红树植物的共同特点;(4)拒盐红树植物(秋茄、海莲和红海榄)与泌盐红树植物(桐花树和白骨壤)除根系排盐效率上有所差别外,在植物体各器官元素积累及分配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我国已在两处发现“胎生”树。树木是靠将在地上发芽生长和根茎繁衍的,可是近年有两处发现了“胎生”树。一是海南岛海滩边.发现了一处”胎生”红树;二是在台湾高雄附近发现了一处“胎生”揽李,红树和榄车每年花开果熟,树果成熟后随即发芽长成幼苗.形成“胎生”,甚为奇异。又在西双版纳发现了“舞树”。在素有“绿色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发现了一种消细叶美的树,只要你对它放音乐,它便根据节奏摇晃,娜娜多姿,饶有情趣。在未定名的情况下,当地人称其为“舞树”。它像人一样,特别敏感,如果音乐节奏太乱和嘈…  相似文献   

15.
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拥有9284.3ha^2红树林,分布于100多处内湾或开阔海岸;其红树林有大型藻类69种,13种乡土真红树植物和9种乡土半红树植物,其它伴生植物100多种;另有引进7种真红树植物,其中无瓣海桑为速生外来树种,在当地人工红树林中占优势。红树林生境多样主要呈小斑块状分散分布,主要有17种群落类型,面临因人为活动和沿海污染的严重干扰,减弱了其作为过境鸟类栖息地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红树林保护措施。图1表4参18。  相似文献   

16.
钦州市红树林保护与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钦州市有真红树植物 9种 ,半红树植物 3种 ,红树林伴生植物 4种。红树林面积30 5 7 3hm2 ,被占红树林面积 10 74 9hm2 。法制法规的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混乱使得多年来红树林资源遭受很大的破坏 ,红树林质量明显下降。在明确林业部门为红树林管理与保护的主管部门后 ,应加快建立红树林保护区 ,加速红树林资源恢复 ,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 ,维护红树林海岸生态系统平衡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红树林资源调查及其发展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2001年调查,浙江省共有红树和半红树植物3种,即秋茄、苦槛蓝、海滨木槿。全省现有红树林20.6hm^2,未成林红树林地236.1hm^2,宜林地面积5195.6hm^2。分析了红树林的现状特点,提出了浙江省红树林立地分类系统,最后进行了红树林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白骨壤,又名海榄雌、母榄(广西),是生长在海滩上的一种红树植物,广西沿海广为分布。 白骨壤,花小,桔黄色,花期4~12月,幼树生长3~5年开花结果。 果扁球形,直径约1.2厘米,成熟期为7~10月,单株采收量可达数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广西白骨壤果实年产量至少有数万公斤。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红树林树种生长与叶片元素含量特征,比较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角果木 (Ceriops tagal)、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 stylos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桐 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6个树种成活率、生长量、叶片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结果表明,栽植 120 d后,6种红树树种的成活率均在85%以上;苗高净生长量在2.60~10.32 cm之间,地径净生长量在 8.62~16.92 mm之间,以桐花树和正红树的生长较快。白骨壤的叶片N含量最高,角果木K含量较高,红海榄Ca含量较高;6种红树叶片N/P值均小于14,属于N制约型植物;叶片化学元素K/P、N/K、Ca/K、Ca/Mg和K/Mg的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PCA分析结果表明,6种红树树种均能较好地各聚为一类,每个树种对其生长量因子、叶片元素含量因子和化学计量因子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20.
周婧  杨琦  李钢  徐静 《林业科学》2019,(1):89-102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河口地带的耐盐植物群落,分布在南纬30°与北纬30°之间,具有盐胁迫、高矿物组成、强还原性、频繁的潮汐等特征,也使植物对营养、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殊生境使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必然会造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良好生物活性、独特化学结构的活性功能分子。红树属是红树林植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个属,包括8个种,分别是红海榄、红树、红茄苳、美洲红树、Rhizophora harrisonii、R.racemosa、树冬红树和萨摩红树。迄今为止,从红树属分离出内生真菌类群已达23目41科64属,其中对拟盘多毛孢属、青霉属和毛霉属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的最为广泛;从红树属内生真菌中分离鉴定出195种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色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杂氧蒽醌类化合物、肽类、酚酸类化合物、内酯类等化合物,从红树属植物中发现许多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从中国南海红树林红茄苳内生拟盘多毛孢真菌中发现一系列罕见的具有亲脂性取代基的新色酮类化合物pestalotiopsones A-F (107—112),从拟盘多毛孢属JCM2A4中发现2个具有柔性结构的补身烷型倍半萜-环青霉醛酸的新骨架化合物pestalotiopens A和B (83, 84)。此外,许多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如化合物pestalpolyol 1(119)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为4.10μmol·L-1。从内生真菌毛霉QEN-189中分离到的吲哚生物碱rhizovarins A,B和F(46, 47, 50)对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强,IC50值分别为11.5、6.3和9.2μmol·L-1,对白血病细胞HL-60有强抑制作用,IC50值为9.6、5和7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