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生产技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浙江省茭白田茭鸭共育和茭鱼共养这两种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比较。同时,对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的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并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2.
分析浮萍暴发生长对茭田及水体的负面影响,总结茭白田养鸭等对浮萍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2):73-74
茭田水体富营养化和秸秆不合理处置是茭白面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介绍了茭白水旱间作种植模式的技术操作要点,分析了水旱间作模式在茭田节水、改良土壤、秸秆无害化利用、清洁田园、节本增效等方面的作用,为茭白产业面源污染防治探索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双季茭白品种梭子茭为材料,就茭白田放养浮萍对茭白植株生长、产量和产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茭白田放养浮萍可以明显降低茭白田水温和土温,且放萍茭白田温度上升速度明显低于对照茭白田.放养浮萍能够显著促进茭白植株的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降低孕茭高度,提早采茭时间,并大幅度提高茭白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大棚双季茭5—8月茭白田空闲期套种一季丝瓜,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创建了茭白—丝瓜—茭白的新型种植模式,从品种选择、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该模式下秋茭、大棚夏茭、丝瓜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茭白按感光性、采收季节分为单季茭和双季茭2种栽培型,在浙江省主要茭白产区,单季茭与双季茭分别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栽种,其上市时间完全错开。总结在浙江平原地区同一块田进行茭白单、双季换茬轮作新模式,具体介绍该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为各地茭白种植提供新的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7,(11)
茭白,古称菰,别名茭笋,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蔬菜。绍兴水乡泽国,如诸暨、嵊州等市都有上千亩的种植基地。今年8月上旬受11号强台风的袭击,许多蔬菜地受涝后损失很大,茭白则能补缺上市,而被誉为“抗灾蔬菜”。根据茭农经验,为提高明年茭白的产量和品质,应做好茭白采茭后留种田的管理工作。1.清理茭田,防治病虫茭白采茭后要及早清除地上部的杂草、病叶和枯黄残叶。并结合亩用25%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西瓜大棚旧尼龙膜平铺覆盖对双季茭浙茭2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大棚旧尼龙膜在冬季平铺覆盖露田茭白30、23 d后,出苗期提前,生长进程加快,产茭时间提早,株形增高,叶片增宽,茭白个体变大,最高苗、孕茭率、产量与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露田茭白对照。西瓜大棚旧尼龙膜平铺覆盖露田茭白30 d处理与23 d处理,最高苗、孕茭率、产量与经济效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桐乡市茭白生产模式及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品种多,种植模式多样,不同品种及模式搭配种植有利于错期上市,延长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双季茭白露地栽培选择抗性强、丰产性好的龙茭2号或浙茭911,7月中旬定植,大田放养浮萍或干燥茭叶覆田降温,采用干湿交替管理法。大棚促早栽培在12月底1月初扣棚,薄肥勤施,注意通风及锈病防治,保持浅水,4月上旬揭膜,根外追肥,以促进茭白迅速膨大,提高品质。单季茭一种双收:6月下旬开始采收,避开其他茭白品种上市高峰期,品质较好,秋茭为割叶再生,其生长速度快,9月底即能上市。单季茭一种三收:通过薹管育苗,6月上中旬定植大田,9月下旬采收秋茭,第2年在6月下旬和9月下旬分别采收夏茭和秋茭。  相似文献   

10.
<正>茭白孕茭时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易造成青茭、畸形茭,引起品质和商品性下降,造成经济损失。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孕茭期灌深水或者茭株基部培土覆盖来提高茭白的品质。在茭白生产中发现,茭田中放养绿萍可以明显降低茭田温度,提高茭白产量还能改善外观品质。绿萍也叫满江红、红萍、细绿萍,属于满江红科蕨类植物,是优良的水生饲料和绿肥植物。目前,利用放养绿萍改善茭白品质、提高孕茭率,增加经济效益,已在茭白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茭白是缙云县传统的蔬菜,2000年以来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针对每年只生产一季茭白,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食源、生长空间和时间等条件,运用生物控制原理,开展茭白田生态立体养鱼养鸭技术示范,2001、2002年示范面积2300亩.  相似文献   

12.
研究敌磺钠对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第2茬茭白的结茭影响,以及施用过敌磺钠的薹管用于种苗的结茭表现。结果表明:在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第2茬茭白上施用2次浓度为15 g·L-1(有效成分)的敌磺钠能促进茭白提早结茭,缩短采茭期,提高产量;以施用过敌磺钠的薹管作为种苗,采用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管理,采茭期推迟,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茭白采用保护地(大棚)栽培技术可提早上市,实现早春供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现从种植地块选择、品种选择、培育茭秧、搭棚前的茭白田管理、盖棚、棚内温度和肥水控制、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对上海市青浦区茭白保护地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茭白保护地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茭白—鱼—蛙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立体种养模式。田中种植茭白 ,一年收两季 ,四面围沟养殖名特优鱼类和蛙类 ,每亩平均经济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是常规收入的5倍。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一、茭田的选择及整理选择排灌方便的肥水田、深脚烂泥田、低产稻田 ,离原田埂2m远处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茭白新品种的品比试验和余茭1号高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余茭1号具有前期分蘖较强,长势健壮,抗茭白锈病,孕茭节位低等优点,种植效益明显,适于扩大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6.
探究共生茭白、鸭子的生长、收益情况,以及对茭田杂草、病虫害的防控作用,并总结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茭白在培育和种植过程中,若茭白黑粉菌侵入效果不佳、外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气候干旱、缺肥或肥料过多、分蘖过多等,都会引起茭白出现雄茭和灰茭;杀菌剂使用不当以及不良射线的辐射也是茭白发生雄茭和灰茭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选用优良茭白品种,注重种株的更新和优化,坚持年年选种、择优选种;优化茭白田间生长环境,谨慎使用杀菌剂,从根本上降低雄茭和灰茭的发生概率,以有效提升茭白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茭自田内进行养鱼、我国有些地方曾试养过、但未形成规模,因此,对“茭白田养鱼的工程设计”,至今还无先例。笔者就一般茭白田养鱼之情况,将其归纳如下: 一、茭白田的选择 1.要有进、排水方便的茭白田:有些茭白田,虽终年蔷水,但无进、排水,如利用其养鱼,则产量不高,特别是在盛夏和初秋季节,遇到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因无进、排水,再加上茭叶复盖水面,减少风浪,会引起缺氧而死亡。 2.对于田土的要求,应以种植茭白为主,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泥脚要浅一些。因为腐植质(泥脚)太厚,往往会对茭白产生“烂根”现象,同时又会放出有毒气体(CO_2、CH_4等)毒害鱼类。  相似文献   

19.
为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水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绿色配套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介绍了里下河地区"茭白+克氏原螯虾"绿色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一茭三虾"种养时空耦合、绿色施肥、绿色防控及水位调控和投饵等绿色配套生产技术模式,该模式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茭白田的空间和水资源条件,茭白田周年可收获一季茭白和3批克氏原螯虾,较单一茭白种植或克氏原螯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明显;采用绿色施肥、绿色防控生产技术可减少化肥用量6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70%以上,具有减肥、减药、增产和增效作用,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茭白又名茭瓜、茭笋,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作物,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栽培较广,是大众喜爱的蔬菜之一。茭白有一熟茭和两熟茭两个类型。两熟茭又称两季茭,种植一次收获两次。第一次在种植当年的10月底始收,产量较低;第二次在次年4~6月收,产量较高。茭白要适时采收。当茭白花茎上的中心叶紧密,两张外叶向花茎合拢,心叶短于外叶,叶梢形成“白眼”,白眼处收缩像蜂腰时,便可采收。准备贮藏的茭白应留30厘米左右长的叶梢,以保护茭肉。贮藏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