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办初制茶厂,应积极貫彻执行“以土为主,土洋結合;以中小型为主,大中小型結合”的方針。按建厂的規模分类,可分为大型的日产干茶40—50担,中型厂日产干茶20一30担,小型厂日产干茶10担左右的初制茶厂。大中型茶厂一般可配备洋土結合的机器。小型厂以自制木質和鉄木結構的机器为主。按制茶的种类,可分为紅茶厂,炒青眉茶厂,炒青圓茶厂、扁茶厂,和烘青厂。不論規模大小,生产那一种茶类,在建厂的方法和步驟上大致总是一样的。为了順利实现省委提出的“1960年基本实現茶叶初制机械  相似文献   

2.
优化改造初制茶厂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银永 《茶叶》2005,31(1):48-49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宗茶初制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调整茶类结构、减轻初制茶厂改造压力,依托龙头企业改造初制茶厂,政府要增加对改造初制茶厂的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加工环节的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童西川  程星祥 《茶叶》1992,18(2):46-48
目前,农村初制茶厂已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探讨一下初制茶厂的节能途径。对降低初制成本、节约能源,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一工作,不可能从单方面孤立进行。应从制茶的全过程,包括炒茶灶型、制茶机种、节煤器、制茶工艺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配套进行。现根据我县近年执行情况作一汇报,供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开化县是浙江省出口眉茶基地县之一。1990年产茶3150吨,自60年代以来,已建成初制茶厂326座,拥有各种茶机2477台,基本实现了制茶机械化。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多,市场竞争激烈,现有初制厂工艺、设备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产品质量有所下降。为扩大销售,提高制茶质量,必须对现有初制茶厂进行改造。一、当前存在问题1.建厂早、机型多、设备落后。自60年  相似文献   

5.
周海东 《茶叶通讯》2011,38(3):41+44-41,44
1莲都区初制茶厂的基本情况目前莲都区自有品牌生产加工企业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茶厂8家。年加工茶叶产值≤10万元茶厂18家,  相似文献   

6.
浙江紅茶初制机械实驗工作,。从1958年8月,由商业厅土产处和茶厂組成了試驗工作組,試驗地点在諸暨县,由于县党政领导的重视,以及諾暨紅茶初制厂和城南茶厂的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实驗的任务。这些机械中,虽然尚有部分还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7.
我国茶叶初制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叶初制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炒青和烘青绿茶已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但是,目前绿茶初制机械,型号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合理选型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和初制茶厂的经济效益,同时,茶机的选型也是初制茶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品质上存在外形松、扁、碎、曲,内质有烟焦味和红梗红叶等弊病还相当普遍,产生这些品质问题的原因,除了采制技术不当之外,茶机的选型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就绿茶初制机械的选型问题谈些浅识,仅供参考.一、制茶机械选型的基本原则制茶机械的选型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选型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制茶性能要好 这是选择制茶机械的首要条件.要选制茶性能符合制茶工艺要求,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够适应高、中、低档原料制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机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处)、商业厅(土产处)、农学院(茶叶系、閑林农場)、杭州茶厂、以及商业部茶业局派員組成了“浙江省綠茶初制机械試驗組”,1958年5—9月,在浙江农学院閑林农場进行了整套綠茶(眉茶)初制机械的設計試制和試验工作;同时进行了用机械初制眉茶,探求其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的比較試驗。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茶叶加工责任制也相应地建立起来了。目前浙江省在制茶加工方面,有以下几种生产责任制形式: 1.收青加工初制茶厂收购青叶,按等级及时付清茶款。这种类型象淳安县郭村公社有126个制茶厂,大多采取这种方式,实行结果比较好:①通过青叶评级收购,能够促进采叶质量的提高;②加强责任心,有利制茶质量的提高;③方便群众,茶农只要交售青叶,不必自己再去制茶,也不要自己去卖茶叶,省时省工少劳神,群众乐意接受。有的茶厂,考虑到收青评级没有经验或较难掌握,茶叶出售后,扣去必要的工本、积累、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初制茶厂的优化改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陆德彪  毛祖法 《茶叶》2004,30(4):192-194
剖析浙江省初制茶厂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初制茶厂优化改造的目标与要求,明确了推进初制茶厂优化改造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临安县横湖公社红伟茶厂的动力是水轮机,制茶机械是去年试验的一套58型绿茶初制机械,是社办的设备缺好的初制厂。1958年8月份开始建厂,在县、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农、商、学校等单位协助下,广大社员日夜苦干,顺利完成建厂工作。于4月24日正式投入春茶生产,一年来制茶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58,(3)
浙江省余杭县是一个半山区,全县生产内容较多,有水稻田、旱地、茶园、(采摘茶园)还有桑地、山林等。生产内容繁多、特别在争取各项生产大跃进,争取提前实现千斤粮、百斤茶的指标下,出现了粮、茶生产在劳动和季节上的紧张矛盾。为了解决和克眼这种矛盾,在上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茶叶初制工具方面进行技术革新,试办了初制茶厂。自1957年下半年至今年二茶期间共试办了各种形式的初制厂六座,其中有水力的4座(其中2座已划为杭县管辖),电力一座、畜力一座。这些茶厂都巳络续投入了生产,大大节省了劳力,根据各初制厂生产情况来看,已经初步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随着茶叶市场的开放和多渠道经营的发展,许多单位相继办起了初精制茶厂,制茶机械的应用扩大了,制茶机械安全用电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忽视安全用电有造成设备损毁,人身触电的危险,在安装、修理茶机电气设备时,如果不按技术要求乱拉线、接线,甚至用铁丝代替导线  相似文献   

14.
一、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作成绩 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初制茶厂的环境、设备等基本条件对保证茶叶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省初制茶厂加快了建设步伐,但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规模小、基础薄弱,全省有初制茶厂近8000家,平均每家年加工量仅11吨;二是加工条件简陋,设备落后陈旧,上世纪80年代以前购置的加工机械占57%;三是卫生状况差,与国家对食品加工场所的要求差距较大,仅8.2%的初制茶厂有卫生许可证.针对这些问题,省农业厅和茶区各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以实施初制茶厂改造为载体,进行大胆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初制茶厂不断增加。全县现已有682个茶厂,5348台茶机,每年担负4000吨茶叶的加工任务。茶厂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中,我县茶区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茶厂也建立起了经营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16.
槽式制茶机包括槽式杀青机、筒槽杀青机、长锅杀青机、长锅三青机、槽式炒干机等几种制茶机器。用此类茶机进行杀青与炒干的毛茶,品质上带有我国斧炒制茶的传统风格,杀青叶芽叶完整,色泽翠绿、均匀,条索紧直,汤色明亮,香气纯正;且能连续生产,排湿性能好,又能节约能源,是近年较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机种。但在生产中个别茶厂片面追求功效,使槽式杀青机超负荷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名优茶产销形势的快速发展,不少茶叶专业户放弃了大宗茶的生产,全年都加工名优茶,导致了大宗茶初制机械的闲置、浪费。针对这一情况,1993年,义乌市农业局分别在杨梅岗农场和道人峰茶厂进行试验,探索利用现有大宗茶初制机械(烘青茶机)加工优质绿茶(或称机制毛峰)的途径和方法,一举取得了成功并继而推广开来。如今,利用大宗茶初制机械加工优质绿茶与利用名优茶机加工名优茶,已成为义乌市用机械加工名优茶的两大特色。 一、加工工艺要求 在加工优质绿茶时,原有用于加工烘青毛茶的全套初制机械,包…  相似文献   

18.
手工及机械初制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初制工艺独特,长期以来均靠手工进行初制。然而随着近代茶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乌龙茶初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序由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从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人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机器制造和手工操作的乌  相似文献   

19.
茶叶初制机械是在茶叶初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的总称,按各茶类的工艺要求不同选用相应的机具。不过,有些机器可以通用,因而避免了设备的庞杂性。为使读者在了解茶叶初制机械的具体机种之前,对茶叶加工机械建立一个整体轮廓印象,我们在第一讲中简略介绍一下各主要机型、作用及其适用的茶类等。 茶  相似文献   

20.
汪晓祥 《茶叶》1989,(1):38-39
目前,我省农村初制茶厂已发展到2000多个,红绿茶初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在设备技术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我省红绿茶区东至、歙县15个初制茶厂的调查,谈点看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岗位责任不明确据调查,主要是制度不健全,忽视了茶机设备的技术管理,因而造成了机器设备磨损消耗大,每年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