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研究了野生欧李萌动期、开花期和果实发育期各组织器官中不同形态钙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野生欧李对钙的吸收积累与钙的形态密切相关,木质部和花器官、果实、果柄中的钙主要以果胶钙形态为主,韧皮部和新梢中的钙主要以草酸钙形态为主。在年生长发育时期,木质部中各种形态钙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进入果实成熟膨大期含量回升;韧皮部中各种形态钙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进入果实成熟膨大期水溶钙、果胶钙、磷酸钙和草酸钙含量略有回升;花器官和果实中各种形态钙含量变化呈“下降—增加(或下降)—下降”的变化;在果实发育期,新梢中的水溶钙、果胶钙、草酸钙和剩余钙含量明显增加,而果柄中的水溶钙含量增加最为明显。随生长发育进程各组织器官中存在钙形态转化。木质部、韧皮部、花和果实中水溶钙和果胶钙含量的年变化与相应器官中钙总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野生欧李果实中不同形态钙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野生欧李为材料, 采用逐级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果实中不同形态的钙在果实发育期含量变化及分布, 以期探明钙在欧李果实中含量变化和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性, 为揭示欧李高钙的机理提供材料。结果表明, 果实钙累积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 一是在幼果细胞分裂期, 即花后45 d出现一次累积高峰, 单果累积量达总量的69.39% , 另一次累积高峰发生在细胞膨大期, 累积时间持续30 d左右, 细胞分裂期以果胶钙形态积累为主, 而细胞膨大期以水溶钙形态积累为主; 果实各部位钙分布以果肉居多, 占单果钙累积总量的72.50% , 其次为核仁和核皮; 果实不同形态钙累积量为: 水溶钙>果胶钙>磷酸钙>草酸钙>残渣钙, 其中活性钙(水溶钙和果胶钙) 组分占钙累积总量的69.87%; 嫁接欧李果实中不同形态钙含量组成比例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以晶玉草莓为材料,研究采前叶面喷施螯合钙对草莓果实品质、果实钙不同形态含量及贮藏期草莓灰霉病病情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叶面喷施螯合钙能显著提高草莓成熟期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贮藏期草莓灰霉病病情指数;果胶酸钙是草莓果实中主要钙形态,其含量占果实中总钙含量的27.3%~33.2%;相关性分析表明,草莓果实硬度与果胶酸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钙含量与水溶性有机酸钙、果胶酸钙、磷酸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硝酸钙与草酸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面喷施螯合钙处理可促进草莓果实中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化,延缓果实软化,其中以绿熟期喷施5 mmol/L螯合钙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2%氯化钙处理、0.2%壳聚糖涂膜处理及2%柠檬酸处理对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及钙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柠檬酸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果皮中总钙含量,延缓了总钙含量的下降;果胶酸钙是果皮中的主要钙形态,约占全钙的53.4%~75.1%;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和柠檬酸处理显著抑制了果皮中水溶性钙、果胶酸钙下降,促进草酸钙的增加;贮藏末期,氯化钙处理"南果梨"果皮褐变指数为5.556%、壳聚糖涂膜处理果皮褐变指数为16.667%、柠檬酸处理果皮褐变指数为25.000%,对照果皮褐变指数高达88.889%。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褐变与水溶性钙、果胶酸钙和草酸钙呈显著负相关,与磷酸钙呈显著正相关;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和柠檬酸处理等3种处理都能通过控制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变,抑制了果皮褐变的发生,其中以氯化钙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10年生的寒富苹果为试材,设置喷施糖醇钙、氨基酸钙、氯化钙、硝酸钙和清水5个处理,研究4种钙制剂对果实生长、品质以及钙代谢影响。结果表明,4种钙制剂喷施均可提高寒富果实单果重和纵横径,显著增强硬度,减缓软化,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相较于氯化钙和硝酸钙,糖醇钙处理更能提高寒富果实的单果重和硬度;而氨基酸钙在改善内在品质、提高风味方面更具有优势。随着寒富果实生长,果实总钙和水溶性钙含量呈下降趋势,草酸钙含量呈上升趋势,磷酸钙含量变化较小,果胶钙含量则处于较高水平。喷钙处理能显著增加果实的总钙、果胶钙的含量,降低草酸钙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以‘黄冠’梨为材料,研究了采后热处理(38 ℃热空气24 h),钙处理(6% CaCl2浸果15 min)及热加钙处理(6% CaCl2 + 38 ℃)对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钙形态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以清水浸果为对照。结果表明:果胶钙为果实中主要的钙形态,其含量占全钙的49.7% ~ 55.8%,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果实的总钙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2.95和31.58 µg · g-1;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及果胶钙含量的下降,促进了草酸钙含量的增加,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热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和果胶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G和纤维素酶与果实硬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ME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钙处理、热加钙处理通过抑制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化、细胞壁组成成分降解以及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延缓果实软化,其中以6% CaCl2 + 38 ℃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苹果果实软化与果胶含量、质膜透性和钙溶性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金冠、新红星、富士和碣石红苹果品种为试材,研究表明,在室温贮藏过程中,软化快的金冠、新红星果肉细胞的质膜透性和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增高,原果胶含量明显降低,而软化慢的富士和碣石红变化较小。果实中钙溶性以水溶性钙最多,贮藏期间,金冠、新红星苹果水溶性钙下降较为明显,其他溶性的钙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而富士、碣石红的钙溶性变化无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苹果果实软化与果胶含量、质膜透性和钙溶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冠、新红星、富士和碣石红苹果品种为试材,研究表明,在室温贮藏过程中,软化快的金冠、新红星果肉细胞的质膜透性和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增高,原果胶含量明显降低,而软化慢的富士和碣石红变化较小。果实中钙溶性以水溶性钙最多,贮藏期间,金冠、新红星苹果水溶性钙下降较为明显,其他溶性的钙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而富士、碣石红的钙溶性变化无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采后热空气处理对嘎拉苹果质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整果穿刺(Puncture)和质地多面分析(TPA)的方法研究采后热处理(38℃4d)对嘎拉苹果质地的影响,同时研究热处理对果实不同溶解性果胶含量的影响,建立不同溶解性果胶含量与果肉硬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2种测试方法都能较好的反映苹果质地特点;嘎拉苹果的果肉硬度与水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碳酸钠溶性果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CDTA(环乙二胺四乙酸)溶性果胶、硫酸溶性果胶、总果胶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采后热处理能显著提高贮藏后期嘎拉苹果的果皮和果肉硬度、果肉的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这主要是由于热处理显著减少了嘎拉苹果水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并维持较高的碳酸钠溶性果胶,但对CDTA溶性果胶、硫酸溶性果胶和总果胶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梨果实发育中果肉及种子钙和果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果实耐贮性和质地有明显差异的‘黄花’和‘湘南’梨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与种子中Ca2 、总钙含量和果肉果胶含量的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两品种果肉细胞中总钙和Ca2 含量在幼果发育前期较高,以后呈下降趋势,采收时黄花梨果肉中的总钙含量明显高于湘南梨;2)种子中总钙含量远高于果肉,随果实发育而逐渐上升,且黄花梨在7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后上升加快直至采收,而湘南梨则在7月中旬后停止上升;种子中的Ca2 含量在后期均有一个迅速上升峰;3)原果胶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上升,中后期下降,后期黄花梨远低于湘南梨;而水溶性果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两品种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果实套袋对黄冠梨花斑病的发生及果皮钙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迎涛  李晓  李勇  李六林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11,38(8):1507-1514
 为进一步阐明套袋黄冠梨果面“花斑病”发生与钙营养变化的关系,在调查不同套袋处理果实“花斑病”发生率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采用逐级提取不同溶性钙的方法,对黄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各形态钙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套3层袋果实 “花斑病”的发病率为22.5%,而对照果实的发生率仅为1.5%;在花后70 d内,即果实快速膨大前,各处理果皮中总钙含量及不同形态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进入膨大期后,套3层袋处理果皮中总钙含量、水溶性钙、NaCl溶性钙和醋酸溶性钙含量低于不套袋处理,而盐酸溶性钙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在果实发育后期,不套袋处理果皮中以水溶性钙为主,在成熟果实中占总钙量的45.6%,3层袋处理则以盐酸溶性钙的比例最大,为47.7%。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发现,水溶性钙、NaCl溶性钙、醋酸溶性钙与“花斑病”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以NaCl溶性钙负效应最大,HCl溶性钙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总钙与“花斑病”发生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0%、2%、3%、4%4种不同浓度的CaCl2浸泡果实,研究了苹果采后不同浓度钙处理对贮藏期间苹果果实硬度和不同种类果胶含量的影响,以期探明莱西地区"富士"苹果采后钙处理的最适应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苹果果实的硬度下降,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增加,共价结合果胶(CSP)含量减少,离子型果胶(ISP)含量变化不大;苹果果实硬度与WS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S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离子型果胶(ISP)无显著相关性;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钙处理都能改善贮藏期间苹果果实的硬度,能减缓WSP含量的增加和CSP含量的减少;4种浓度的钙处理中以2%CaCl2处理的效果最好;采后钙处理能有效保持苹果在贮藏期间的硬度,有效减缓WSP含量的增加和CSP含量的减少,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软化,延长了苹果的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3.
外源钙对桃不同部位钙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年生皮球桃为试材,研究探讨了外源钙(CaCl2、Ca(NO3)2)对叶、茎、果实钙含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片中的钙含量变化相对较平稳;果肉和果核中钙含量从果实硬核期到膨大期逐渐升高,达到一定量后逐渐降低,采前1个月钙含量基本趋于平衡;在果肉和果核的钙含量达最大时茎钙含量最低,果肉和果核中钙含量降到低点时茎钙含量达最大;果实的横、纵、侧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从硬核期到成熟,生长曲线呈‘快-慢-快’型增长;Ca(NO3)2处理果实单果重最重,为219.19g;CaCl2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2.1%、9.24%。  相似文献   

14.
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耐贮性不同的梨在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以苹果梨和新高为试材,利用乙醇不溶性物质(alcoholinsolublesolids,AIS)分析了梨果实细胞壁组成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2品种在贮藏过程中AIS含量差异和变化不明显;耐贮性强的苹果梨的AIS中总果胶含量和碱溶性果胶含量高,水溶性果胶含量极显著低,而EDTA可溶性果胶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很少,且在整个过程中无多大变化;纤维素在梨贮藏中变化不大,而半纤维素含量有较大变化,但似乎与梨的耐贮性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栽培基质'寒富'苹果树体不同部位不同组分钙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果胶钙与草酸钙一样,在韧皮部中作为果树钙素的重要储存形式,而且栽培基质可以影响钙在不同部位韧皮部中的储存形式,壤土基质的树体中果胶钙在2 a生韧皮部中占绝对优势,草酸钙在1 a生韧皮部中含量较高,而另外两种基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灵武长枣采后低温贮藏期间细胞壁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灵武长枣为试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采后低温(0~2℃)贮藏条件2℃下果实细胞壁组分变化的规律,以期为灵武长枣的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低温(0~2℃)贮藏条件下,果实硬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出跃变型果实的呼吸特征;离子型果胶(ISP)和水溶型果胶(WSP)含量增加,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共价结合型果胶(CSP)、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与果实硬度均呈正相关,其中共价结合型果胶(CSP)和纤维素含量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加工番茄为试材,采用基施枸溶性钙镁肥、水溶性钙镁肥300 kg·hm-2和600 kg·hm-2的方法,研究了2种钙镁肥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提高石灰性土壤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用2种类型钙镁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脐腐病发生率。在2种钙镁肥施用量一致条件下,300 kg·hm-2水溶性钙镁肥比枸溶性钙镁肥增产5.55%,维生素C含量提高45.39%,果实钙含量提高118.18%,脐腐病发生率减少了46.65%;600 kg·hm-2水溶性钙镁肥比枸溶性钙镁肥增产3.99%,维生素C含量提高31.21%,果实钙含量提高27.27%,脐腐病发生率减少41.39%。在钙镁肥类型相同条件下,300、600 kg·hm-2施用量无显著差异。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施用300 kg·hm-2水溶性钙镁肥为最佳施肥方案,既节约施肥成本,又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脐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余剑  王鑫 《蔬菜》2023,(12):24-27
摘要:为探寻最适于甜瓜种植的水溶肥,以5种类型水溶肥,即复合微生物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为供试肥料,以甜瓜博洋9号为供试作物,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溶肥对甜瓜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水溶肥后甜瓜产量最高,为115.23 t/hm2,果实含糖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14.47%、59.99和10.03 g/kg、128.21 mg/kg。所以,复合微生物水溶肥更有利于甜瓜的生长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9.
钙在乙烯促进网纹甜瓜果实软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网纹甜瓜为试材, 通过测定果实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1-氨基环丙烷基羧酸(ACC) 含量及ACC合成酶(ACS) 和ACC氧化酶(ACO) 的活性, 研究钙在乙烯促进网纹甜瓜果实软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浓度为015%外源硝酸钙处理1 h和10μL·L-1外源乙烯处理24 h, 乙烯处理可提高网纹甜瓜果实中水溶性钙含量, 降低果胶酸钙的含量, 提高果实的呼吸速率, 缩短呼吸跃变高峰出现的时间, 并通过提高ACC含量以及ACS和ACO活性, 提高了乙烯释放量; 先乙烯处理后增施钙可进一步提高水溶性钙含量并降低果胶酸钙的含量和提高呼吸速率、ACC含量、ACS和ACO活性以及乙烯释放量。但单施钙可明显提高果实中果胶酸钙的含量, 推迟降低了呼吸速率, 推迟ACC含量、ACS和ACO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峰度值, 从而降低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量; 而与单用钙处理相比, 先钙后乙烯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呼吸速率、ACO活性和乙烯释放量, 但是以上各指标仍低于对照。由此可见, 钙虽然具有延缓网纹甜瓜果实软化的作用, 但可促进乙烯诱导条件下网纹甜瓜果实的软化。  相似文献   

20.
以“里约红”葡萄柚果实为试材,用3% CaCl2、50℃热水单独、复合浸泡处理5 min,在 室温(18±2)℃、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条件下贮藏,研究采后钙、热处理对葡萄柚果实的贮藏效果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后钙、热处理有效控制了果实硬度下降、失重率上升,维持果实共价结合型果胶(SCSP)、24%半纤维素(24KSF)含量,降低了果实水溶性果胶(WSP)、果实离子型果胶(ESP)、4%果实半纤维素(4KSF)含量.其中,以3%CaCl2+50℃处理效果最佳,贮藏75 d果实硬度、乙醇不溶物、果实共价结合型果胶(SCSP)、24KSF分别比对照高出21.31%、6.44%、22.60%和50.46%.此外,钙处理效果优于50℃热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硬度与细胞壁各组分呈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采后钙、热处理可提高贮藏期间葡萄柚果实质地综合品质,抑制细胞壁物质代谢降解,从而延长葡萄柚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