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黑胚病及其对种子发芽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试验表明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是引致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菌,占病原分离物91%。黑胚病虽然对种子的发芽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影响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力。当前推广的品种中,黑胚率为11.1%左右,严重的高达42.8%。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海东地区小麦赤霉病致病菌种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驹 《植物保护》2001,27(3):17-19
1993~1995年在青海海东地区采集1005个麦类赤霉病标样 ,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别属于镰刀菌属的 7个种 ,其中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54.3% ,接骨木镰刀菌 (F .sambucinum)出现频率为19.3% ,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和黄色镰刀菌(F .culmorum)出现频率均为6.5%,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和茄病镰刀菌(F .solani)为3.2%。对小麦穗部致病力测定结果 ,禾谷镰刀菌为“强” ,接骨木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为“中-强” ,三线镰刀菌为“弱-中” ,黄色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为“弱”  相似文献   

3.
从水稻旱育秧病苗上分离到67个菌株 ,经鉴定分属于镰刀菌58个、腐霉菌7个、丝核菌2个。经回接测定其致病性 ,结果表明致病的镰刀菌主要是串珠镰刀菌 (Fusarium moniliforme) ;腐霉菌中主要是盐腐霉 (Pythium salinum)、间生腐霉 (P .interedium)和顶生腐霉 (P .acrogenum) ;丝核菌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接种试验表明串珠镰刀菌在6~8d龄幼苗的根中部侵染发病率最高 ,腐霉菌和丝核菌在一叶一心期茎基部侵染发病率最高。药剂试验表明以浸种灵(二硫氰基甲烷)、土菌消(hymexazol)、甲霜灵(metalaxyl)等种子处理加土壤处理 ,防效优于单独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  相似文献   

4.
大蒜鳞茎腐烂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苏太仓产蒜区及南京周边市场采集的病蒜上分离到 5株细菌和 3种真菌 ,经柯赫氏法则验证 ,均确定为大蒜鳞茎腐烂的病原菌。经细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 :g W、g 1属芽孢杆菌 (Bacillus spp .) ;g Y、g 2为欧文氏菌 (Erwinia spp .) ;g 3属红球菌 (Rhodococcu ssp .)。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鉴定结果表明 :3株真菌F1、F2、F3分别属于黄青霉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和尖胞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5.
新疆食葵种子健康检测和杀菌剂消毒处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DA平板法检测了来自新疆自治区的2个品种的食葵种子带菌情况,并测定了9种不同杀菌剂对食葵种子带菌消毒处理效果和对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食葵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镰孢霉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有链格孢属和曲霉属(As-pergillus),其他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还有根霉属(Rhizopus)和枝孢属(Cladosporium)等;2个食葵品种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有较大差异,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大。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和咪鲜胺具有良好的种子带菌消毒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棉枯萎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菌丝体中提取的蛋白质为抗原,制备出3个生理小种、6个菌系的抗血清。琼脂双扩散试验效价1/16—1/32。这些抗血清与串珠(F.moniliforme)、半裸(F.semitectum)、木贼(F.equiseti)和茄病(F.solani)等4种镰刀菌的双扩试验,无肉眼可见或仅有微弱的沉淀线出现,其血清学关系较远;与尖孢种内的黄瓜(F.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菜豆(F.oxysporum f. sp. phaseoli)和啤酒花(F. oxysporum f.spp.)等3个专化型的双扩试验,具有明显的沉淀线,其形状、条数及清晰度有差异并出现交叉,血清学关系较为密切;与棉枯萎镰刀菌3个小种14个菌系的双扩试验,具有多条沉淀线,融合多,分枝少,同源反应比异源反应清楚,其血清学关系更为密切。 综合分析镰刀菌的形态,致病性和琼脂双扩散试验结果,表明镰刀菌血清学关系与镰刀菌形态学、致病性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血清学方法可作为棉枯萎镰刀菌分类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辽宁省多个地区的调查,发现此病害发生普遍,尤其是二年生的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严重。五味子茎基腐病在5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初为发生盛期。本文对五味子茎基腐病进行了症状描述,并对不同地点采集的病样分别进行木质部和韧皮部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对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病害可由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茄腐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4种镰刀菌属真菌引起。针对此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红花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平皿法检测了红花种子的带菌情况,并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红花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红花种子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黄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镰孢霉属(Fusarium spp.)、黑根霉属(Rhizopus spp.)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福美双与多菌灵混剂、噁霉灵、甲基立枯磷、种衣剂1号、种衣剂2号分别对不同批次红花种子所带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针对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测定了其对花椒的4种靶标病原菌,即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根腐病菌(F. solani)和落叶病菌(Marssonina sp.)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花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297个微生物菌株,其中105个为真菌,192个为细菌。通过初筛,获得了20个对3种及以上靶标病原菌均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将其中7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5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3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的不同种,2个鉴定为安徽黄杆菌(Flavobacterium anhuiense),3个为其他种。经复筛和验证,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P87的生防潜力最强,可以作为花椒病害生物防治的备选菌种。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小麦条锈病不同病级所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率 ,探讨了损失率以及田间产量损失程度的简便测算方法。小麦条锈病病级与小麦穗粒数、千粒重、穗重关系密切 ,其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1=62.29-3.11X±1.16(r=-0.9920);Y2=44.79-2.74X±1.98(r=-0.9708);Y3=2.68-0.235X±0.08(r=0.9937)。小麦中后期功能叶受害损失较大 ,最终集中表现在穗重降低上 ,损失率回归方程为:Y3′=9.27X-5.76±3.07(r=0.9937)。上穗危害损失率回归方程为:YY3 ′=3.00X+0.64±0.58(r=0.9958) ,经测验相关系数均为极显著。中后期叶片受害病级 1级时损失率为3.5% ,以后每增加1个级别穗重降低0.235g ,损失率增加9.27% ;上穗危害穗部病级增加 1级穗重降低0.1g ,损失率增加3%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外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 Cenchrus longispinus对氮素高效利用的微生态机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长刺蒺藜草、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s三种杂草根际土壤及对照中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类群及功能基因差异。结果显示,长刺蒺藜草入侵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溶性氮含量;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红色杆菌属 Rubr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 Nitrospira及类诺卡氏菌属 Nocardioides微生物丰度与其他3个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并与根际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氮代谢功能基因nasBnifK丰度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且与根际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推测长刺蒺藜草入侵通过增加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红色杆菌属和类诺卡氏菌属微生物丰度影响根际土壤的氮代谢过程,通过减少 nasA基因丰度降低硝酸盐同化速率,其根际土壤有少量nifK固氮基因,表明其有一定的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12.
雷玉明 《植物保护》2002,28(3):36-38
根据田间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表明 ,唐菖蒲腐烂病系由Alternaria tenuis, Penicillium gladioli,Trichothecium roseum ,Paecilomyces sp .复合侵染所致的一种病害。唐菖蒲生长期主要受A .tenuis危害。田间湿度大 ,播种密度高 ,播种过早或过迟 ,土壤板结 ,地下害虫猖獗是造成球茎腐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株的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测定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株在稻田的空间格局属负二项分布(α=0.962,β=1.104),其公共Kc=2.2971;采用种群聚集均数(λ)测定,当稻田每丛病株数在2.327株以下时,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病菌从其它病田上侵入所致;当病株数≥2.372株时,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种子带菌,增加再次侵染的机会,使聚集均数(λ)增大所致。由于属聚集分布,用Iwao资料代换法求取每田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相应Y值。采用Southwood的K。法理论抽样模式,作者建议大田普查,一般轻病田可抽取50—100丛稻;中、重病田可抽取10—50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两因素试验,其中灌溉水盐度设置2个水平:0.35 dS·m-1(淡水,FW)和8.04 dS·m-1(咸水,SW),施氮量设2个水平:0(不施氮,N0)和360 kg·hm-2(施氮,N360),以咸水滴灌的棉田土壤为材料,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1)咸水滴灌显著增加土壤EC1∶5和NH+4-N含量,分别增加了457.74%和73.02%,但显著降低土壤NO-3-N含量,降低了35.88%;施氮显著增加土壤EC1∶5、NO-3-N和NH+4-N含量,分别增加了32.09%、668.33%和39.88%。(2)咸水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潜在硝化势,较淡水处理降低了28.97%;施氮显著增加了土壤潜在硝化势,较不施氮处理增加了317.27%。(3)咸水滴灌显著降低氨氧化细菌(AOB)和全程氨氧化细菌A分支(amoA-clade-A)和B分支(amoA-clade-B)的基因拷贝数,分别降低了81.27%、73.49%和62.51%,但显著增加氨氧化古菌(AOA)的基因拷贝数,增加了487.94%;氮肥施用均显著增加了氨氧化微生物的基因拷贝数,分别增加了511.20%(AOA)、958.13%(AOB)、72.66%(amoA-clade-A)和31.18%(amoA-clade-B)。(4)氨氧化微生物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嗜甲基菌属、亚硝化螺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硝化螺菌属、寡养单胞菌属、食甲基菌属、螯台球菌属、囊胞杆菌属、亚硝基单胞菌属、红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拉姆利式杆菌。(5)咸水滴灌降低了AOA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多样性,但增加了AOB和amoA-clade-B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丰富度;氮肥施用显著降低了AOA和AOB的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增加了amoA-clade-B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综上,盐分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氨氧化古菌是土壤氨氧化作用的优势物种,而氨氧化细菌和全程氨氧化细菌A分支是咸水滴灌棉田氨氧化作用的主导微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5.
以己唑醇为配体与醋酸铜配合获得元素组成异化的己唑醇铜配合物。配合物对小麦种子浸种处理,待萌发生长至幼苗阶段将其进行NaCl胁迫处理,通过对幼苗脯氨酸含量以及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P5CR表达变化的测定,评价己唑醇铜配合物对植物抗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及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00 mmol·L-1 NaCl胁迫下,配合物处理后脯氨酸含量最高,达55.44 μg·g-1,相比己唑醇和醋酸铜处理分别增加13.68%和58.45%;而100 mmol·L-1 NaCl处理6 h,己唑醇铜配合物处理小麦幼苗的脯氨酸合成增幅最大,P5CS、P5CR表达量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麦幼苗的渗透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6.
早春播娘蒿对小麦的危害损失和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研究了鲁西平原麦区播娘蒿(Deseurainia sophia L.schur)与小麦的竞争关系,通过两年试验,得出了播娘蒿有关生物性状与小麦产量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播娘蒿密度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为幂函数曲线回归,即:y’=0.5226X0.6635)并求得当地生产水平下经济危害允许损失率(EIL)为2.56%,播娘蒿经济防除阈值(ET)模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稻区水稻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改进的纹枯病菌接种法,对当前我国南方稻区17个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测定和分析了各材料的纹枯病病级(RD)、相对病斑高度(HR)及株高(HP)。通过试验,将17个骨干亲本分为抗病、中等抗病、中等感病和感病4种类型;筛选出了3个抗病亲本(明恢63、蜀恢527、广恢128)和3个中抗亲本(绵恢725、珍汕97B和协青早B);供试亲本的平均RD为4.78,平均HR为0.52;通过分析,发现纹枯病病级(RD)和相对病斑高度(HR)呈极显著正相关(y=8.373x+0.435,y=RD;x=HR)、株高和病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从3块病田的37株罹病小麦上分离得到56个真菌菌株,分别被鉴定为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Fr.)Ces.]、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Corda et Fr.)Sacc.]、麦斑点附球霉[Epicoccum triticiP.Henn.]、小壳色单隔孢菌[Diplodiellasp.]、交链孢菌[Alternariaspp.]、芽枝霉[Cladosporiumsp.]、黑孢霉[Nigrosporasp.]。其中,雪腐镰刀菌致病性最强,燕麦镰刀菌致病性中强,麦斑点附球霉致病性弱,其余菌不致病。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型气体信号硫化氢(H22S)对渗透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裸燕麦(Avena nude)品种‘定莜9号’种子为材料,采用H2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浸种浓度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渗透胁迫两因素试验,其中NaHS浓度设0、0. 2、1. 0 mmol·L-1和5. 0 mmol·L-14个水平,PEG浓度设0、119、149、178 g·L-1和202 g·L-15个水平,进行完全组合设计,共20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裸燕麦种子萌发参数(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和幼苗生长参数(胚根长、胚芽长和幼苗干重),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种子的耐渗透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NaHS浓度和PEG浓度对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参数均有显著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胚根长影响显著。(2)在同一NaHS浓度下,随着PEG浓度提高,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参数均显著下降,而平均发芽时间呈增加趋势。(3)在相同PEG浓度下,0.2 mmol·L-1NaHS浸种对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参数均无显著影响;1.0 mmol·L-1NaHS浸种提高了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贮藏物质转运率、胚根长、胚芽长和幼苗干重,降低了平均发芽时间;5.0 mmol·L-1NaHS浸种提高了平均发芽时间,而其余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参数均呈下降趋势。(4)利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知,用1.0 mmol·L-1NaHS浸种可提高PEG渗透胁迫下的综合评价D值,而5.0 mmol·L-1NaHS浸种处理的D值显著下降。由此表明,适宜浓度NaHS (1.0 mmol·L-1)浸种能够促进渗透胁迫下裸燕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0.
肾状线虫属重要种类的鉴定和特征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宇 《植物保护》2008,34(2):101-106
记述了目前世界上认可的肾状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已知的10个种的重要鉴定特征、世界分布和寄主范围。这10个种包括越南肾状线虫(R.anamictus)、短管肾状线虫(R.brevitubulus)、北方贝肾状线虫(R.borea-lis)、短尾肾状线虫(R.clavicaudatus)、离异肾状线虫(R.leptus)、大囊肾状线虫(R.macrodoratus)、长肾状线虫(R.macrosoma)、微小肾状线虫(R.parvus)、肾形肾状线虫(R.reniformis)和甘蔗肾状线虫(R.sacchari)。并对其最具经济意义的两种线虫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