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8个不同基因型蚕豆品种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蚕豆种皮原花青素含量范围在0.122%~5.444%,平均为2.784%,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蚕豆种皮颜色由浅变深,其原花青素含量呈近似线性增长,但种皮颜色相同的蚕豆品种之间原花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蚕豆种皮颜色可作为鉴别原花青素含量的重要指示性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花苜蓿次生壁合成的基因网络调控变化和表达模式,确定一些关键候选基因和转录因子,为紫花苜蓿次生壁加厚调控网络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中苜1号’紫花苜蓿分枝期(S1)、现蕾期(S2)、初花期(S3)和盛花期(S4)的茎进行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次生壁主要物质含量和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以紫花苜蓿的近缘物种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并组装构建转录本。利用F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以Fold change(差异表达倍数)≥2或≤0.5(表达上调或下调)、FDR(false discover rate)≤0.05为筛选条件,在3个相邻时期转录组比较组合中(S2vs S1,S3 vs S2,S4 vs S3)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ene Ontology数据库和KEGG Pathway数据库对紫花苜蓿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和参与的代谢途径进行注释。【结果】共获得41 734个基因在紫花苜蓿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表达情况,27个功能注释与紫花苜蓿纤维素、木质素合成密切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其变化趋势与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即随着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表达水平逐渐提高。研究表明,初花期是紫花苜蓿次生壁合成调控的转折期,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其合成基因表达量在初花期均显著提高。MTR_2g016630(Ces)和MTR_7g103590(Ces A1)等纤维素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在初花期显著上升,木质素合成途径中,MTR_1g064090(PAL1)、MTR_1g111240(C4H)和MTR_2g104960(CCR)基因表达量在初花期或盛花期相比分枝期上调表达倍数达到10倍以上。本研究中27个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在紫花苜蓿不同发育时期差异性表达,其中NAC家族和MYB家族转录因子有18个,也有少量WRKY、BHLH、ERF、C3H等转录因子。【结论】获得‘中苜1号’紫花苜蓿在4个生长发育时期茎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共获得5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稳定上调基因24个,稳定下调基因30个。这些基因很有可能参与紫花苜蓿次生壁的合成调控。 相似文献
6.
7.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重要的调控因子,可与bHLH和WD40类转录因子形成二元MYB-bHLH或三元MBW复合体,对植物花青素合成与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花青素合成途径、MYB转录因子类型、MYB转录因子正向及负向调控、MYB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后续研究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本综述可为花青素... 相似文献
8.
9.
花青素是高等植物中发现的一种次生代谢物,能够决定花和果实的颜色,保护植物免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损伤。花青素生物合成由一系列结构基因编码的酶催化完成,属于类黄酮途径一个特异分支,其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受由MYB、bHLH和WD40 3类转录因子组成的MBW(MYB-bHLH-WD40)转录复合体协同调控。文章主要就MYB、bHLH和WD40 3类转录因子在调节结构基因表达和花青素合成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翠绿色和粉红色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叶片中花青素的合成机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及差异代谢物(Differential accumulated metabolites,DAMs)。通过对藜麦叶片的DEGs进行分析发现: 与花青素生物合成密切相的DEGs有11个分别为4CL、C3’H、HCT、CHS、CHI、ANR、CYP75B1、UGT79B1、FG3、FG2、CYP73A;转录因子有4个分别为:MYC2、BHLH14、HY5和TGA。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有7条GO Terms(GO:0009812(类黄酮代谢过程,flavonoid metabolic process)、GO:0010468(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GO:0051553(黄酮生物合成过程,flavone biosynthetic process)、GO:0009813(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flavonoid biosynthetic process)、GO:0009411(应对紫外线,response to UV)、GO:0043169(阳离子绑定,cation binding)和GO:0016703(氧化还原酶活动,oxidoreductase activity))与花青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KEGG富集分析发现6条(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ko00360)、苯丙素的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ko00940)、类黄酮生物合成(Flavonoid biosynthesis,ko00941)、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ko04075)、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Flavone and flavonol biosynthesis,ko00944)和昼夜节律-植物(Circadian rhythm-plant,ko04712))与花青素生物合成显著相关的代谢途径。代谢组学分析确定了矢车菊素3-O-3\",6\"-O-二丙二基葡萄糖苷(Cyanidin 3-O-3\",6\"-O-dimalonyl glucoside)和柚皮素(Naringenin)可能是粉红色藜麦叶片形成的关键DAMs;转录组-代谢组学联合分析表明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是藜麦叶片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富集途径;通过qRT-PCR对10个DEGs进行验证,结果表明qRT-PCR的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国北方广大花生产区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出油率高及适应性、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花生品种,选出8个花生材料,以花育19为对照,通过不同试验比较,观察其生育期、抗病性、生物学性状、各品质指标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L15-3产量高,稳产性好,2015-2016年连续2a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花育19提高34.31%,居所有参试材料第一位;在8个参试花生品种中,L15-3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26.5%,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57.6%;出油率高达56.4%,属于高含油量类型。L15-3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品质好出油率高。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对花生品质粗脂肪及高蛋白优质花生品种需求逐步提高,L15-3选育成功,很好解决了我国大果花生高产与品质、大果与品质呈负相关的矛盾,集大果、高产、稳产、品质好、出油率高于一身。适宜在我国北方广大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北海市的花生品种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对引进的13个花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观察花生的产量、抗病性和生育特性等指标。[结果]桂花819、桂花106号、Z62/Q198、贺油339、Z62/Q881和穗香128的产量都比参照高,特别是桂花819号和桂花106号.分别高出18.46%和14.49%。百仁重表现也较为突出,综合性状好。[结论]桂花819最高和桂花21号等几个品种适合在北海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对参试的12个花生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鉴定出适宜河南省夏播种植的花生品种。[方法]对不同花生品种的生育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性表现、产量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开农86、豫花98、商花24号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增产极显著,综合表现较好。其中,开农86、商花24号果型中等,出仁率高,单株生产力大,特别适宜夏播。豫花98和豫花92果小、仁小,荚果显著增产,推荐参加小粒花生品比试验;商花25号、开农85荚果分别比对照仅增产6.84%、5.09%。[结论]该研究为夏播花生新品种在河南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