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辉  吴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36-3237
民间金融是真正满足农村经济需要的融资机制,通过明确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民间金融,从而实现对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农户融资困境的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迪航  罗荷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92-6194,6197
分别从农户向正规金融融资困境和向民间金融融资困境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户融资困境的表现。农户向正规金融融资的困境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农户获贷率较低,贷款手续多,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成本偏高和农户单笔融资数额小、零散。农户向民间金融融资的困境表现在:民间融资规模有限和民间融资的隐形成本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民间金融的规范与发展在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互助会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民间金融组织形式,通过相应的规范管理与引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官方金融对农村经济主体融资不足的缺欠,从而为解决中国农村民间经济融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民间融资正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姿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粗略估算,目前民间融资的规模已过万亿.民间融资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当前条件下,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其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邹新阳  王贵彬  张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08-19110
在简述我国学者对民间金融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2个角度介绍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内涵。阐述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形式(包括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民间集资、融资组织、合作、NGO小额信贷组织等)和农村民间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指出其是强弱的联合,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可互动共生,实现互利共赢。分析了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的历史原因、监管原因和文化原因,探讨了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机制:一是规范组织管理机制,包括规模控制机制和银行式经营管理机制;二是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三是适度政府干预机制,包括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减少不正当干预;四是人员素质提高机制,包括培植农村信用文化、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间金融对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骏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32-134,153
运用规范分析法,阐释了我国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所需资金的持久性和时效性、正规金融资金供给不足和民间金融是重要的资金支撑。应用实证分析法阐述了我国民间金融在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上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深化我国民间金融对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对策建议,希望为推动民间金融对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规范化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间金融在此的定义是与正规金融比较而言,即没有经过国家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种金融组织形式、金融行为、金融市场。它的直接形式有直接的民间借贷、轮转基金、私人钱庄、典当、农村合作基金以及一部分集资行为。从制度的角度看,它是民间经济主体在寻求不到体制内金融制度或者主流金融供给支持情况下的自发衍生物。民间融资是现阶段中小企业最有效、最合理、最可行的融资渠道,其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是客观供求条件下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的、为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融通活动的总称.农村民间金融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大金融支柱之一,其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必须要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动员资金、配置资金和规避风险方面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机构有十分明确的边界.在中小规模资金融资领域,与正规金融相比,民间金融在信息成本、谈判成本以及实施监督成本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民间金融规模的增大,它在交易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将逐渐减弱、乃至丧失.对民间金融不能一味采取打压的政策,而应根据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规范其合理的发展边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建国以来的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介绍,从公共产品特性、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征、兼顾公平与效率以及国际经验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选择标准.根据上述标准,结合几种常见的民间融资模式,阐述了如何进行融资模式的选择,并分析了适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民间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