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嘉陵江中游湿地环境与资源现状进行了概述,从环境与资源状况,立法、管理与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嘉陵江中游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与合理地持续利用此区域的植物群落,是有效地保护和发展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在有利于湿地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对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湿地植被资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对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的基础上,从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区位、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产品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定位,提出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形象定位。并以湿地公园内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和湿地文化为依托策划"水域观光湖滨休闲游"、"湿地科考候鸟观赏游"、"渔事农耕生态体验游"、"湿地探索体验游"等四大生态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鄱阳湖的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提出了鄱阳湖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有利于湿地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湿地植被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态旅游对石羊河下游湿地景观的影响分析,得出生态旅游对湿地资源的正面影响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恢复和重建湿地资源、增强大众环保意识及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同时,生态旅游活动对石羊河下游湿地景观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湿地原生植被、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及湿地景观影响方面。针对上述影响因素,保护提出可行性的保护对策和建议,从而达到保护与利用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武义县湿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从湿地生态旅游模式、湿地生态农业模式、湿地生态渔业模式、湿地文化传承利用模式等探讨武义县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并提出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因地制宜、持续发展,政府主导、长效管理,依靠科技、挖掘潜力等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地球上三个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群落及生态效益。湿地生态旅游是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也是有效保护途径之一。福州市湿地景观类型可分为近海和海岸湿地、河湖湿地、人工湿地。湿地具有水陆过渡性景观优越、生态功能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但同时也有易变性、脆弱性及破坏度高的特征。目前福州市不同类型湿地面临着面积锐减、破坏严重、生态价值下降等问题,因此应对福州市湿地生态旅游进行合理规划,适当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及严格的环境审计与生态环境评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于冰沁  杨辉  富宇 《广东园林》2011,33(1):16-19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设计师力求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湿地栖息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建成适宜的湿地景观.文章以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为例,分析了崇明西沙湿地生态现状及其生态旅游资源,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提出了崇明西沙湿地在...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提出了以湿地保护为核心,合理开发利用,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修建性总体规划。评价了湿地资源特征,划分了保护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四个功能区。重点规划了保护保育区的保护措施和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的建设项目,以及配套设施,作为公园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西生态区位重要,湿地资源贫乏,保护和管理好有限的湿地资源,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建设生态文明、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山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山西湿地资源、利用方式与现状,分析研究了湿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鄱阳湖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威胁,并提出鄱阳湖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对鄱阳湖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鄱阳湖保护区湿地与候鸟监测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出发,谈对湿地与候鸟监测的几点建议,认为应该把湿地监测与候鸟监测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地面监测成本低、易于分辨鸟种的优势,空中监测范围广、时间跨度小的优势,定点监测在研究候鸟生活习性方面的优势,全面监测在研究种群动态方面的优势,候鸟个体习性研究在减少人为干扰对研究结果影响方面的优势等,结合多种方式加强湿地与候鸟监测,为保护湿地和候鸟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湿地保护综合立法及其主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保护综合立法是指整合现有与湿地相关的法律规定,并制定地方资源法规、“一区一法”、全国性湿地保护条例和湿地保护法.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这种立法方式综合运用跨行政区域管理、跨部门管理和公众参与的方法,整合湿地保护和湿地利用、流域管理、水资源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和磋商机制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苏省湿地保护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湿地立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湿地立法的价值追求,创设新型的湿地法律调整机制,完善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等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7.
王孟欣 《林产工业》2019,46(4):61-64
通过分析福建华安九龙江湿地的资源情况,找出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划分湿地功能区、恢复湿地的水系和水质、恢复植被和栖息地、增加科研监测设施以保证恢复建设的效果,以及全面开展面向大众的湿地环境教育等策略,以达到全面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航空调查越冬水鸟在鄱阳湖的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鄱阳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十分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年的冬天至翌年的春天,在鄱阳湖栖息有大量越冬水鸟,在方圆千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采用航空调查的方法是快速、全面地对越冬水鸟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的有效方法。2005年的1~2月及2009年2~3月在鄱阳湖地区开展环鄱阳湖的越冬水禽航空调查,2005航调共统计到水禽30种共计321 044只;2009年航调共发现了水禽44种,409 077只。调查发现白鹤、东方白鹳等5个全球受胁种高比例地分布于鄱阳湖区;调查还发现水鸟集中的地点20余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冬鄱阳湖水鸟数量与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水鸟总数在50万只以上,同时鄱阳湖还是部分全球珍稀濒危物种十分重要的越冬地。坚持开展鄱阳湖越冬水鸟的种群数量调查,对于掌握长江流域乃至全球水鸟种群动态十分重要。2011年冬在鄱阳湖开展了越冬水鸟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51种59万余只,其中有14个种达到了全球种群数量1%的标准,同时鸿雁、白鹤、东方白鹳的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国高原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的现状,指出了高原湿地所具有的重大生态功能和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其变化,提出了加强高原湿地保护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