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黄龙全 《蚕业科学》1989,15(4):225-227
饲养39个蚕品种,对其茧层含胶率与茧丝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作了试验,并对302个蚕品种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系二化性品种的茧层含胶率与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茧丝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他类型品种无显著相关;茧层含胶率与解舒率、茧丝纤度间呈一致性的负相关,比较平均含胶率:中一化四眠〈日一化四眠〈中一化三眠〈中二化四眠〈日二化四眠〈多化四眠〈欧一代四眠。  相似文献   

2.
给桑量和茧丝量的相关性试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调查通过对两对蚕品种:粗纤度品种206×205和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在养蚕过程中,采取在同样的饲养蚕头数,同样的饲养环境下,给予不同的给桑量,出现了随着给桑量的增加,全茧量增加、茧层增厚、茧丝长加长、茧丝量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不同,蚕品种间也有开差。茧丝纤度增粗的趋向不明显。但50kg桑叶产茧量出现下降的趋势,茧层率变化的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家蚕品种资源的茧丝纤度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5,21(3):158-162
对200个家蚕保育品种的茧丝纤度进行调查,平均2.80dtex(2.52D),最粗3.93dtex(3.54D),最细1.72dtex(1.55D)。茧丝纤度以日系品种最粗,欧系品种次之,中系品种再次之,热带系统品种最细。以化性论,一化品种最粗,二化品种次之,多化种最细。与其他性状进行的相关分析表明,纤度与茧丝长、解舒丝长、茧层含胶率、净度成负相关,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与全茧量、茧层量、蛹体重、五龄一日茧层量、茧丝量成正相关,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与发育经过和体质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贾仲伟 《江苏蚕业》2009,31(4):54-55
三眠蚕品种"JA白"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干茧出丝率、纤度分别是1.116g、0.188g、16.85%、932.4m、38.2%、1.777dt,比四眠蚕品种"JA"分别减少33.01%、52.88%、7.10个百分点、265.8m、4.1个百分点、0.765dt。其中,茧丝长、出丝率在不同眠性间的差异在显著水平а=0.05下未达到显著水平,而纤度性状在显著水平а=0.01下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家蚕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估算了15个家蚕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并用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计算了十项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初步认为:(1)应用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在类群间选配杂交组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2)遗传距离与全茧量、万蚕产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层量、虫蛹率的杂种优势有高度的正相关,与茧丝长、茧丝量的杂种优势率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茧层率、茧丝纤度、净度的杂种优势率几乎没有相关关系;(3)遗传距离可以作为预测某些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6.
王章娥 《蚕业科学》1997,23(1):14-19
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育成了茧丝量高的蚕品种苏(213)和茧层率高、丝质优的蚕品种春(628),然后选配成四元杂交种苏·镇×春·光。经多次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试繁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耐氟性较强,制种性能好、茧型大而匀正,茧丝质良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20.59%,茧丝长1419m,解舒丝长1046m,净度95.87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7.
<正> 家蚕雌雄个体间经济性状存在着明显差异。雄蚕食桑少,叶丝转化率、茧层率和出丝率高,专养雄蚕能够有效提高蚕茧生产效益。雄蚕的茧丝纤度细,专养雄蚕能够克服雌雄混养时蚕茧大小不一,茧丝纤度开差大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生丝品质。  相似文献   

8.
桑蚕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育种工作中,需要对作为育种目标的许多数量性状进行选择,由于性状间相关关系的存在,对某项或某些数量性状选择时,往往会导致其它数量性状的相应变化。因此了解和掌握桑蚕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对提高育种工作的选择效果是极为重要的。沈敦辉早在1928年就研究了茧丝长、茧丝量、茧丝纤度间的相关关系;以后孙本忠等(1936)调查了5龄起蚕体重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间,茧层量与茧层率、茧丝量、茧丝长间,缫折与茧层量、茧丝量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了用三服蚕×四眠蚕生产F1代杂交种培育细纤度家蚕品种是可行的。通过测配选出两对成绩较好的杂交组合,平均茧丝纤度小于2D,茧层率20-21%,茧丝长1200米左右,解舒率76.66%,与激素诱导三眠蚕相比较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桑蚕品种资源5龄1日茧层量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235个桑蚕品种的5龄1日茧层量,平均3.65cg,最大5.63cg,小小1.67cg。一化种大于二化种,二化种大于多化种。中国系统最大,欧洲系统次之,日本系统第三、热系统最小。相关分析表明,5龄1日茧层量与茧层量、全茧量、茧层率、茧丝量成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茧丝长、解舒丝长成正相关,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纤度成正相关,但仅在欧系一化中达显著水平;与发育经过成负相关,亦仅在欧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便于根据不同丝素蛋白制品开发要求控制丝素蛋白的分子质量,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不同溶解体系制取丝素蛋白的分子质量,并对不同分子质量丝素蛋白制备的再生丝素膜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微商热重(DTG)和热水溶失率等结构与性能的测试。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在LiBr-CH3CH2OH-H2O、Ca(NO3)2-CH3OH-H2O和Na-SCN-H2O溶解体系中的丝素蛋白分子质量较高且分布广;在CaCl2-CH3CH2OH-H2O和LiBr-H2O溶解体系中的丝素蛋白分子质量较低。FTIR、TGA、DTG和热水溶失率测试结果显示,低分子质量丝素蛋白溶液在成膜时较难形成α-结构和β折叠结构;而高分子质量丝素蛋白溶液在成膜时则较容易转变形成这2种结构。  相似文献   

12.
蜘蛛能吐出具有优异机械特性的多种类型的丝,其中管状腺丝用于构建卵囊并具有良好的分子和机械性能,是目前唯一报道的全长cDNA序列的蜘蛛丝。基于为将来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大量生产高性能的仿蜘蛛丝纤维提供基础信息,通过Bac-to-Bac/AcNPV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强启动子驱动下,对2个大小不同的蜘蛛卵囊丝蛋白基因序列(全长cDNA序列和部分cDNA序列)与EGFP报告基因实现了在AcNPV昆虫细胞中的融合表达。绿色荧光和W estern印迹分析表明,被表达出的2个大小不同的卵囊丝融合蛋白在昆虫细胞胞质中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溶解性。含有部分卵囊丝基因的短EGFP-蜘蛛丝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胞质里具有可溶性;而含有全长卵囊丝基因的巨大EGFP-蜘蛛丝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倾向于自我装配形成沉淀聚合物。研究结果也暗示了蜘蛛丝蛋白的分子大小可能对其装配成高性能的丝纤维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 3个不同茧丝纤度蚕品种的茧丝表面及断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发现不仅其纤度大小有极显著的差异 ,而且茧丝切口形态也有很大变化 ,并与生丝的物理性质测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彭婕  吴子婴  周旸  龙博 《蚕业科学》2011,37(4):695-699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朝代及现代绢类织物的表面和纤维截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利用像素法对蚕丝纤维截面积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蚕丝纤维截面积变化的原因。不同朝代及现代的9批绢类织物样品表面的完整度、光洁度、污染度以及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样品来源墓地的环境有关;不同样品蚕丝纤维截面形状有的较扁平,有的较饱满,还有一些呈碎块或空壳状,反映出蚕丝纤维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当时的养蚕技术水平相关;不同朝代样品间、同一朝代样品间的经纬纱线粗细及经纬纱线排列密度有差别,可能与绢类织物的种类及丝织技术水平有关。9批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存在差异,且大多数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方差数值较大,其中:东周到清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从38.57μm2增加至75.80μm2,可能与根据织物最终用途而选用的蚕丝原料以及家蚕长期驯养后茧丝的变化有关;现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在115μm2左右,明显大于古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这种变化可能与长期的蚕品种遗传改良以及饲养技术和缫丝工艺的改进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家蚕膨松丝的聚集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双折射法、声速模量法等测试方法,研究家蚕膨松丝的聚集态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家蚕膨松丝中丝素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均低于普通生丝。这2种真丝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主要由它们的聚集态结构不同而引起的,对真丝材料的力学性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最主要的基本结构因素是丝纤维大分子的取向程度,而材料的结晶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用圆二色光谱研究家蚕膨松丝的丝胶分子构象表明,它的无规卷曲结构多于普通生丝,而β结构含量较低,这是家蚕膨松丝的丝胶具有良好的膨润溶解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绢丝昆虫卵黄原蛋白一级结构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磊  刘朝良 《蚕业科学》2005,31(4):482-485
家蚕、天蚕、蓖麻蚕、柞蚕、野桑蚕、透目天蚕、樟蚕7种绢丝昆虫分别属于鳞翅目的家蚕蛾科和天蚕蛾科的不同属。通过对7种绢丝昆虫卵黄原蛋白一级结构保守序列如信号肽序列、多聚丝氨酸、糖基化位点等的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氨基酸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证明了7种绢丝昆虫的卵黄原蛋白的一级结构在进化上具有很好的保守性,其中蓖麻蚕和樗蚕的亲缘关系最近,家蚕蛾科的野桑蚕和天蚕蛾科的樟蚕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7.
家蚕茧丝相关性状的性连锁QTLs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的茧丝性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以茧丝性状成绩差异较大的家蚕品种兰10和菁松为亲本组配回交1代分离群体(BC1M),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apmaker软件构建含有17个SSR或SNP分子标记的家蚕性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并对茧丝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茧丝长等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扫描,获得与上述5项茧丝相关的QTL位点,其LOD值分别为11.175、6.196、11.036、5.156和8.717。研究结果为家蚕茧丝相关QTL位点的精细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微球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包裹或吸附药物而制成的微小球状实体,粒径范围一般为1~500μm。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理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手术缝合线、人工皮肤、组织工程材料、细胞培养基、药物缓释载体等。以丝素蛋白为原料制备的丝素微球,具有比表面积大、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研究。本文介绍了丝素蛋白缓释微球的研究现状,并对丝素微球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无引发剂接枝聚合对丝素蛋白纤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白秀娥  陈国强 《蚕业科学》2002,28(4):349-351
通过对不同接枝率的丝素蛋白纤维的耐水洗性、吸湿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染色性等的研究和分析 ,探讨了无引发剂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丝素蛋白纤维接枝聚合对丝素蛋白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接枝聚合后丝素蛋白纤维有良好的耐水洗性 ,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均有提高 ,吸湿性下降不明显 ,染色性有所提高 ,接枝率 2 6 %左右吸色深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丝素膜的性能,用对苯二甲酰氯(DB)作改性剂对丝素蛋白进行了接枝改性。研究了对苯二甲酰氯加入量以及不同温度下成膜等对接枝产率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对苯二甲酰氯与丝素形成共价结合;万能电子强力仪检测表明,改性后的丝素膜其力学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当接枝率为6.8%,丝素膜断裂强度可达42.5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