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豫花15号由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以徐7506-57为母本,P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连续参加了河南、安徽、北京及全国的花生试验,并分别通过了河南、安徽、北京及国家审定。该品种脂肪含量达到55.46%,高抗叶斑病、耐涝性强,在试验中平均单产4500kg/hm2左右,比对照豫花1号、鲁花9号增产均在10%以上,在高产示范中单产已突破7500kg/hm2,目前该品种已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2.
早熟大果花生新品种豫花1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花1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针对河南及周边省份夏播花生飞速发展的形势,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大果花生新品种。在省区试、省生产试验及全国区试中,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达到4150kg/hm2和3000kg/hm2,均比对照种增产10%以上,在示范中,每公顷荚果产量突破7500kg。亚油酸含量38.88%,超过国家“九五”攻关指标37%近两个百分点。生育期120天左右,适合于一年两熟制(麦油两熟)种植。出米率73.83%,比目前同类型的推广种高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郭继民  聂红民  王继发 《花生学报》2003,32(Z1):224-226
豫花13号是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审会审定命名的抗旱稳产优质早熟花生新品种.在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达到3362.85~4198.50kg/hm2和2451.15~3094.95kg/hm2.其生育期110d,适合于麦套或夏直播.抗叶斑病1~2级,锈病0~2级,病毒病0~1级,网斑病0~2级,为较好的抗病品种.据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抗旱性鉴定,其抗旱存活株率为99%,达高抗水平.蛋白质含量25.88%,脂肪含量52.46%,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1.4%和37.7%.  相似文献   

4.
豫花9号(原名濮花10号)花生,是濮阳市农科所选用濮阳513(交)作母本,豫花2号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大果花生新品种,适合麦垄套种。1997年4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选育经过根据高产稳产、优质、早熟、适应性广、大果...  相似文献   

5.
豫花14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所选育,1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早熟、优质白沙型抗病花生新品种。在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达到2960.6-3322.5kg/hm^2和2241.8-2423.9kg/hm^2,籽仁比对照增产10%以上,高产示范中荚果产量达到6750kg/hm^2。其生育期110d左右,适合于夏直播。高抗青枯病,且品质优异,蛋白质含量28.94%,亚油酸含量高达42.58%,荚果美观,籽仁色泽鲜艳、光亮。  相似文献   

6.
花生新品种泉花10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泉花10号系以广A为母本、粤油9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经多年试验、示范和推广,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中抗青枯病等特点。1995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成为福建省最主要的花生当家品种。栽培上应注意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抓好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阜花7号(代号8447-3),是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1984年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出来的珍珠豆型早熟中粒花生新品种。1997年10月由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1.1亲本选配阜花7号是辽宁省风沙地研究所1984年...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9.
对豫花9 号花生新品种的高产潜力、稳产特性及抗逆性采用SSR测验、标准差、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及高稳系数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豫花9 号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在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中均表现高产稳产高效益,特别在有利环境中种植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王建设 《花生学报》2001,30(4):28-30
用中间试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统计分析表明,GS豫花10号属高产潜力大的花生品种,以主茎高对产量的正相关系数,通径系数最大,可以主茎高为主要指标,采取促进生长的栽培措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泉花10号系以广A为母本、粤油9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经多年试验、示范和推广,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中抗青枯病等特点.1995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成为福建省最主要的花生当家品种.栽培上应注意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抓好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豫花23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豫花23号的特征特性,并根据2009-2011年度河南省珍珠豆组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值、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豫花23号的丰产稳产性与其他同步试验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珍珠豆型组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豫花2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1986年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采用锦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中粒型、出米率 76 %左右、高产、荚果饱满整齐的 79 1为母本 ,与地理远缘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的 77/— 13 16 1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父母本具有地理远缘 ,性状相近、后代具有适应性与稳定强的特点。 1987~ 1991年 (F1~F4代 )根据田间长势长相、荚果形状进行选择 ,淘汰不良株形。 1992~ 1993年进行产量、抗病性鉴定 ,选出高产、荚果整齐、出米率高的株系 86 19。 1994~ 1995年进行所内品种比较试验。 1996~1997年参加辽宁省花生品种区…  相似文献   

14.
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花育17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鲁花9号作母本,79266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低脂肪出口型花生新品种。经检测,脂肪含量44.6%,比一般大花生低5个百分点,内在和外观品质符合普通型传统出口大花生标准。在山东省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961.5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2.5%;全国北方区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766.9kg/hm^2,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4.8%。1999年和2001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国家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相似文献   

15.
豫花3号是用濮阳77—2×开7704杂文选育而成。普通型,百果重263.2g,百仁重99.7g,双仁荚果率89.8%,油酸、亚油酸比值1.33.出口果挑选率在40%以上.一般亩产250kg左右。前期长势强,花期集中,发育快,生育期110—125天。是大果、早熟、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优质花生新品种莆花3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花3号系以粤油5号为母本、金花¨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优质、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中抗叶斑病、锈病,抗旱性较强,抗倒性中上,耐涝性中上。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适宜福建省花生产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花生新品种泉花10号的高产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泉花10号高产栽培适宜密度为实收株数在24~30万株/hm2以上;产量因素中,贡献最大的是实收株数,其次为公斤果数,单株总果数最小.泉花10号表现花量少,但开花较集中,且多集中在开花前期.同时还表现出LAI大,NAR高,干物质积累多,果多、果大、果饱,经济系数和分配系数大,库大源大等特点,这些是泉花10号高产的主要成因,也说明了其具有珍珠豆型高产花生的高产性状.  相似文献   

18.
莆花5号系以湘花B为母本、金花18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中抗青枯病、叶斑病、锈病,较强的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性。2014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适宜福建省花生产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花生新品种赣花8号(原名赣花7002),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粤油202-35作母本,87-77FS品系作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油用型花生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2011年1月通过国家花生品种鉴定。赣花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四川、江苏、湖北等长江流域的沙土、沙质壤土种植,作为高产、油用型花生品种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豫花12 号由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用风沙4 号×锦- 4 杂交选育而成,参加河南省区试比白沙1016 增产365% ,参加省生产试验,比白沙1016 增产1656% ,居第一位。1999 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