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城市滨水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城市最具活力和生态价值的区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本文以武汉市滨水区为例,阐述进行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城市滨水区绿化的常用植物品种、植物配植的形式以及常规的群落组合,以期为城市滨水区绿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昆山市为例,综合分析了昆山1985-2008年城市化过程中水域景观格局的演变情况,总结探讨水域景观的生态修复方法以及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过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无疑打破了原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平衡,因而研究城市化背景下区域水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1。    相似文献   

4.
对郑州市8个主要城市滨水区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城市滨水区植物群落中乔灌木配置较丰富,水生植物则比较单一;郑州滨水区的植物物种中,乡土物种所占比重较少,且个别样地还出现外来入侵物种。早期建设的滨水区绿地在物种多样性方面都要优于新建设绿地;滨水区绿地绿化形式基本相同,物种都较为单一,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对城市滨水植物的应用与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处于特殊的水陆交际地带,属生态敏感地带,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共存的特征。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影响着滨水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以徐汇滨江带为例,分析了其景观动态演化过程,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城市化演变进程中景观格局的演化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区具有非常高的使用频度,其植物景观营造必须遵循生态的原则。文章介绍了城市滨水区植物群落的特征,从色彩搭配、线条变换、疏密变化以及植物群落内部视线处景观变化等几个层面上,分析了滨水区植物造景的特色。在全文的最后部分,有针对性的提出若干解决思路,期待为今后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陆地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心,在创造了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失衡等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蓝天白云等原本最自然的需求竞成为城市居民的奢望。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工业化、城市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趋势,这既是统筹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容易忽略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引发城市生态危机的社会敏感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8.
滨水区是城市中特定的空间,是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这些空间场所需具有环境优美、绿化宜人、服务设施完善、视觉景观舒适等特点,来满足人们对水的特俗感情。本文结合牡丹江地区设计实践,针对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建设中滨水区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在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如规划缺乏整体性、水质污染严重、驳岸处理破坏生态环境等.结合实践,总结归纳出城市滨水区设计的6个控制性要素:功能要素、生态要素、景观空间要素、历史文脉要素、交通要素和安全要素.  相似文献   

10.
以福州市滨水景观系统规划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滨水区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理念与总体规划思路,并提出了景观规划中的一些设计理念和总体规划思路,提出通过合理开发城市滨水区,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曾丽丽 《湖南林业》2011,(12):37-39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环境走廊。"圭塘河生态景观区"项目内河道长度约3公里,项目用地北起香樟路,南至湘府路,东沿万家丽路和新河路,西至规划支路和地籍红线西界线,总用地面积为74.78公顷,是长沙市雨花区最宝贵的城市绿线。随着圭塘河生态景观区的规划设计和西岸地产项目的规划建设,一河两岸迎来了规划互动的局面。滨水区被生态学家喻为生态交错带,是生态与景观的共存体,在规划滨水区景观的同时,必然需要造就生态滨水区,生态的滨水区景观环境也是最自然、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独特的资源,是城市活动空间的核心地带。沿江滨水公共绿地应围绕自然生态、防洪、城市开敞空间和旅游休闲等多个功能目标来进行设计,以期创造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滨江景观。  相似文献   

13.
建设森林城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对周边地区起着辐射和带动作用。城市在人类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自身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的主体,其平衡生态、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其他方面所不能替代的。建设森林城市就是...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滨水环境区,具有亲水性的空间要素、历史文化景观要素、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空间要素,分析了在城市滨水区建设中,为了创造优美的环境,在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系统与区域原则、空间线路便利性原则、景观生态性原则、多目标兼顾原则,并通过景观功能配置、景观环境要素因素作用、景观空间结构设计探讨了特色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及经济现代化的必然手段和必然结果。城市化一方面为国家、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土地、水域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养育,能源、交通和产业体系重新布局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等越来越多,市中心出现“热岛、雨岛、混浊岛、干岛、温岛”五岛现象,因此,在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滨水环境区,具有亲水性的空间要素、历史文化景观要素、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空间要素,分析了在城市滨水区建设中,为了创造优美的环境,在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系统与区域原则、空间线路便利性原则、景观生态性原则、多目标兼顾原则,并通过景观功能配置、景观环境要素因素作用、景观空间结构设计探讨了特色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生态廊道和文化载体,以郑州市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总体设计构思、景观分区、交通组织、新材料运用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将滨水景观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区处在陆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的边界,其景观生态边界效应明显,以石家庄环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二期南段为例,探讨如何以自然式的群落栽植为主要手段,多物种、多层次、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地构建城市绿色环带,以生态化、自然化、亲水性的理念构筑城市蓝色环带,形成绿带、蓝带交织的生态景观长廊。  相似文献   

19.
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是人类聚居从事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特殊生态环境,同时又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和集中体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和人口的增加,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运动在我国迅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客观上促进了城市的商业繁华、生活便利、交通发达,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城市周围生态环境也在迅速恶化,突出表现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已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属于滨海重盐碱地区,立地条件特…  相似文献   

20.
城市林业是把林学、园林学、城市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文章介绍了城市林业的提出及城市化迅速发展明显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环境,使城市生态环境严重失衡;论述了城市林业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出发展城市林业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