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产上如果长期、单一、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同一种病虫害,就会出现药效明显减退,甚至无效的现象,这就说明这种病虫产生了抗药性。病虫产生抗药性不仅对农药的效力会产生很严重的消极影响,造成生产成本上升,防治效果下降,给生产带来损失,而且还会因盲目  相似文献   

2.
冯国明 《种子科技》2012,30(5):45-46
在黄瓜病虫防治中,农药的施用方法十分重要。方法得当,防治效果好,防治次数少,成本降低,蔬菜的品质好,产量高。反之,则造成环境污染,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病虫产生抗药性,农药成本增加。总的来说,农药的使用原则是"适时、适量、合理、对症、统一、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3.
<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确保农业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作物病虫害,有许多弱点和弊端。一是污染环境,危害人畜健康;二是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三是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农药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在病虫防治上,要从经济、安全、有效地  相似文献   

4.
敖礼林 《科学种养》2014,(12):30-31
<正>病虫产生抗药性并不奇怪,这是它们抵御不良和恶劣环境的一种本能生物反应。然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析病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提高防控效果。一、病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1.同种或同类农药的连续使用长期、多次、连续、重复使用一种或一类农药,药效就会减弱或丧失,这就使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在农药浓度有效和合适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异常性气候现象频频出现,农户在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也在递增。农药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为此,植保部门不断呼吁农户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安徽省病虫害绿色防控开展情况如何?农户又可以采取哪些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全国农业病虫发生面积超过70亿亩次,每年防治使用农药30多万吨(折百),制剂100余万吨,为及时、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障粮食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不当用药、过量用药,导致残留污染等负面问题突出,作者提出了目前农药应用方面存在诸如施药机械不适应、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等6个主要问题。当前,要适应形势要求,转变病虫防治方式,抓"控药",抓精准施药,切实提高农药利用率。为此,作者提出了包括推广应用高效药械,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等6条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农药是当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最普遍、最重要、最有效的物质,是化学防治的主体,尽管农药存在着污染环境、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杀伤天敌、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病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但是它也有其他防治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如速效、高效、广谱、使用方便、省工省  相似文献   

8.
农药施用效果差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建中 《种业导刊》2009,(7):37-37,39
1 农药施用效果差的原因 1.1 使用浓度不当 每一种农药在不同的防治时期,防治不同的病虫所使用的浓度不同。浓度过高,既增加成本,还可能产生药害;浓度过低,达不到防治目的。因此,农药浓度使用不当是施用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棉区棉蚜抗药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9年,在石河子棉区的不同地点,选用220余种杀虫剂以点滴法对棉蚜进行了系统的抗药性监测,测定结果表明:棉蚜对农药的抗笥强弱同棉蚜发生的消长规律有关;近年由于垦区普遍采用以生防为主,改进化防技术的综合防治,棉蚜对各种农药的抗性逐年降低或保持在较低水平,莫索湾湾(一四八团场)因历史上用药较科学合理,故棉蚜对农药的抗性敏感,棉蚜对菊酯类农药和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的抗性逐年增加,历年连续施用久  相似文献   

10.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3年通过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广东等19个省(区)6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等水稻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水稻主要害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性水平显著上升,亟待优化防治策略,加强科学用药,抓好技术指导,开展统防统治,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专家指出,水稻的全球种  相似文献   

11.
《山东蔬菜》2009,(4):28-28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农民和农技推广工作者能对植物源农药品种有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2.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害虫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人们长期依赖施化学农药来消灭病虫害,而且化学防治目前仍是病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见效快,在病虫害大发生时,可在短时间内把它们杀灭。但单纯依赖和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将会引起病虫区系变化加剧,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越来越严重。由于人们对化学农药的认识不足,常出现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尤其是茶树害虫,往往见虫就打药,喷药量和次数逐年增加,倍数加大,使某些害虫逐年忍受以致慢慢适应而得以生存,致使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又由于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人们不得不提高农药用量与次数,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农业部办公厅近日通报2009年水稻病虫防治用农药市场监督抽查情况,农药样品质量合格率为83.1%,74批次产品不合格被曝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由浙江省提出的杨梅树上防治介壳虫、杭白菊上防治蚜虫的4种药剂———30%松脂酸钠水乳剂、20%松脂酸钠可溶粉剂、45%松脂酸钠可溶粉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通过了农业部农药登记评审。这标志着我国杨梅、杭白菊等特色作物病虫防治步入有合法农药可用的历史新阶段,为国内其它地区解决区域特色病虫防治登记用药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农药市场信息》2007,(7):39-39
<正>根据2006年浙江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实况、冬前病虫残留基数、省气象台对2007年1 ̄9月天气趋势预报,并结合品种抗病(虫)性、耕作制度、作物布局,以及病虫抗药性等因素,综合分析认为:2007年浙江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将呈偏重发生态势,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实施禁用的第一年。在高毒农药禁用后,及时筛选一批可替代的农药品种,并研发、集成一批配套的使用技术,是保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据北京市农业局透露,今年是北京市植保科技入户第一年,为了摸清农民的需求,解决农药使用不合理及高毒农药使用较普遍等问题,项目以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密云县、平谷区为示范点,确定设施蔬菜、优质小麦、鲜食玉米、有机桃的主要病虫为防治对象,对示范村、示范户的农药使用基本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农民参与式座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讨论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难点与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内容包括5大类(农户基本信息,产品,技术,田间农事操作,其他)25小项(涉及病虫防治技术、农药使用技术、农药购买途径等),根据调研结果,确定项目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及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近段时间,笔者下乡调查农业生产情况时发现,在一些偏僻的山区农村,农民乱用、滥施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其表现:一是不注意对症用药,大多数农民是跟着别人用药,不注意田里发生的是什么病虫,基本上是家里有什么农药就用什么农药。二是唯恐病虫防治不好,  相似文献   

19.
<正>为准确预报晚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早部署晚稻病虫防治指导工作,江西省植保植检局于8月9~10日在南昌市召开了全省晚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分析会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早稻及当前中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对晚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会商,并就晚稻病虫害测报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农作物产业化、规模化的连片种植,以及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加之全球变暖造成的连年暖冬,病虫安全越冬基数逐年增加,各地农作物病虫为害日趋严重,农户用于病虫防治的投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递增,所以农药厂家也大量涌现。由于新上马的多数是规模小的厂家,产品良莠不齐,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厂家便在标识和包装上设下“温柔陷阱”,使不少农民朋友误落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