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游的茶缘     
单滨新 《中国茶叶》2010,32(10):26-27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1125~1210年),字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今年是陆游逝世800周年。放翁《剑南诗稿》近万首诗作,其中涉及茶事的有300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他以"茶神"陆羽自比,茶缘渊源深远。  相似文献   

2.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其一生诗作著述颇丰,而诗作中的茶诗也颇多。陆游的茶诗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并且这类文化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更有精神层面的,不仅是陆游见多识广表象的表现,更是陆游丰富内心世界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建瓯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唐宋时期著名的北苑茶产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了不少关于北苑茶的诗篇。 南宋淳熙五年,即公元1178年,陆游奉命离蜀东归,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这年冬天,他赴闽任,驻建宁府。当时,陆游已经54岁了,由于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壮志难伸,心情忧愤。他在《适闽》诗中写道:“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未恨光阴疾驹隙,但  相似文献   

4.
一信一诗武夷茶出了山。茶史确认,茶始于唐而盛于宋.茶叶为福建名产之一.唐韩偓避乱入闽,福州荔枝已列贡品,而无茶品,他的诗中有“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惟教进荔枝.”(《吴评韩翰林集》)而李肇在《唐国史补》说:“当时风气重品茶,福州方山(原属建州,俗称五虎山,今属闽候)有露芽为第一”当时福建名茶之一种.《三山志》载:“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至麟德殿说法,赐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盖建茶未盛前也.”  相似文献   

5.
曾几与茶     
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志甫,号茶山居上,赣州(今属江西赣州市人,徒居河南(今河南洛阳)。历任提举谁东莱盐(提举,官名,原意是管理,宋代以后设立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江西和浙西提刑,因主张抗金,为秦桧排斥,后官至戴文阁待制,以奉通大夫致仕,溢文清。其诗学江西派,现存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有悲愤时事之作,风格清俊,陆游曾从他学诗。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茶山集人曾几好饮茶,写有茶诗近四十篇,其中对福建的龙凤团条吟咏尤多。一、名茶之诗(一)福建茶逮干得龙团胜雪莱两胯以…  相似文献   

6.
巩志 《福建茶叶》1995,(1):40-41
“君不见武夷溪边栗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诗中的“前丁后蔡,”指的是北宋时福建转运使丁渭和蔡襄,他两受诏在建州造贡茶,深得皇帝的喜爱,蔡襄改制剂“小龙团”,御批为“上品龙茶,于是建州(闽北)北苑茶随之广为传开,被诗人称赞为“建州官条天下组。”蔡襄(1012-1067)字君漠,亦称忠惠、瑞明。宋代茶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和书法家。兴化军仙游(福建仙游枫亭)人,自幼勤俭好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在泉州任职,庆历三年(1043)知谏言,赞助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次年出知福州,政福建路转…  相似文献   

7.
陸放翁与茶     
陆游是南宋的大诗人,他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主张坚决抗金,但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一生创作诗歌很多,曾有“六十年间万首诗”之称。今尚存九千首。在他的诗篇中,写到有关于茶事的诗也是十分多的,目前搜集到的茶诗,已有320多首。从这些诗篇看,放翁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把他的诗篇粗略地概括一下,可列为九个方面。一、以陆羽自比,曾写过茶经在放翁的诗篇里,曾多次出现过以陆羽自比的诗句,如下可见。  相似文献   

8.
单滨新 《茶叶通讯》2010,37(3):50-51,54
<正>南宋著名诗人陆游(1125~1210年),字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今年是陆游逝世800周年。纵观放翁《剑南诗稿》近万首诗作,其中涉及茶事的有300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他以"茶神"陆羽自比,茶缘渊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正>南宋著名诗人陆游(1125—1210年),字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今年是陆游逝世800周年。纵观放翁《剑南诗稿》近万首诗作,其中涉及茶事的有300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他以"茶神"陆羽自比,茶缘渊源深远。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与陆游分别是北宋与南宋代表性诗人,都写过具有代表性的茶诗作品。他们的茶诗均对宋朝的茶事、茶艺、茶俗、茶功与茶情做了记录与描述。比较二者茶诗写作在记录内容与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区别,可以管窥北宋与南宋茶诗写作在审美、品位与价值观追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陆游是南宋时期比较多产的诗人,由于人生的奇特经历,其很多诗的内容都与茶有很大关联。对陆游的茶诗进行分析,能够加深对陆游的了解,强化对其思想境界的认识,对陆游的人生有更加全面的领悟。  相似文献   

12.
钱时霖 《茶叶》2010,36(1):13-13
《中国西代茶诗选》于2008年进行了一次大修正,并增补了87首茶诗,使茶诗由原来的221首增加到308首,茶诗作者亦由94人增加到134人。此外,还增加了“高士卢仝”、“茶花”两个门类,使由原来的11类增加到13类。这样,使本书更具观赏性和参考价值。本书2009年9月由福建天福茶学院茶文化系出版,作为上课用书。欲购者可与该系的陈茶凤先生联系(手机号:15059660930)。  相似文献   

13.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14.
厉鹗与茶     
厉鹗(1692~1752):清文学家。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树,世称樊树先生,浙江钱塘(今杭林1)人。康熙举入。长于诗词,其五言诗尤为幽新隽妙。作品表现闲情逸致,时或杂有孤寂之感。论词推崇周邦彦、姜婆,为浙西词派重要作家。著有《樊激山房集》、<<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东城杂记》、<<湖船录》等。在厉鸽的集子中,可以找到80多首茶诗、Ic多首茶词,还有两套曲子中也写入茶。茶诗。条调的吟诵范围很广,现将某诗部分加以叙述。(一)名茶1、天目山茶:该茶在唐代便有名,由增皎然的《对陆迅饮…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分茶     
宋代北苑“斗茶”风习盛行朝野的同时,在民间还流行一种“分茶”的游艺,在当时又称为“茶百戏”,这是一种怎样的茶俗呢?南宋诗人曾提举福建路(署在建州)常平茶事的陆游在《临安春雨初并》一诗中写道:“矮纸斜行困作草,晴富细乳戏分条。”这“分茶”不是寻常的品茗,也不同于斗条,而是一种独特的烹茶游艺。放翁在诗中把“戏分茶厂与“闲作草”并提的。可见这“分茶”绝非一般的玩耍。宋词人向子湮有《洗溪沙》一首,诗是赠赵能持以扇头来乞词,戏有此赠。赵能着棋、书法、分茶、弹琴。词人把分茶与琴棋书画等艺并列,说明此游艺亦为…  相似文献   

16.
宋·赵估《大观茶论·序》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大意是说,从本朝代开始每年都由建溪(闽江北源,福建北部,即今建瓯)进奉“龙团凤饼”茶,它是天下最好的茶。  相似文献   

17.
巩志 《福建茶叶》2002,(3):49-49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自幼聪颖,是位不寻常的才子。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入翰林院。四年后,补放江南任县令。因父丧辞官,“年甫四十即告归”,致仕后居江宁小仓山,构筑随园“以书籍诗文为事,备林泉之清福;享文章之盛名者数十年”。他生性不喜酒,不学仙、不信佛,唯极喜饮茶,晚年厚爱武夷茶,他的武夷《赏茶》和(试茗》一文一诗与武夷茶结下不解之缘。袁枚辞官归里后,立意周游名山大川,饱览世界奇异风物,遍尝天下名茶。登临黄山、游历天台、…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新石器时代,福建宁德就有彩釉陶茶具。有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镇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376),这比世界最早的茶书陆羽《茶经》(780)间世要早404年。陆羽《茶经》记载:“福州、建州(今建瓯)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9.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茶人,他以创制小龙团茶和著作《茶录》闻名于世。我在1984年曾写了“蔡君谟与茶”,刊登在《福建茶叶》第4期上,现根据新收集到有关他的茶诗方面的资料,写一续篇,蔡襄有茶诗二十余首,这些茶诗,既是福建的珍贵茶事史料。又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品,特撰之以文供大家研究和欣赏。北苑十咏这十咏包括:出东门向北苑路,北龙、茶垄、采茶、造茶、试茶、御井、龙塘风池、修贡亭。纵观这十咏,它写了北苑的地理位置(第一、二首),贡茶(龙凤团茶)的采制和品尝(第三、四、五、六、十首),优质的条…  相似文献   

20.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为闽国,建瓯为建州,霞镇村一带为北苑里(明代初年东吉里划入,改为吉苑里)。其时这里有位茶园业主,姓张名廷晖(字仲光,号三公)。他于闽龙启元年(933)将其住地凤凰山及其周边三十里茶园敬奉给闽国设为北苑御茶园,闽王因此封他为“阁门使”。自有了御茶园的献立及其以后的繁衍,中国茶业便开始走向高峰。首先是自闽国开始,历代朝廷都在建州(后又称建宁府)建“龙焙”(即御焙)、设茶衙,置官督制,并在全国产茶区施行茶政及其榷茶制度,由此促进了国内茶树品种选育、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青采摘、茶品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