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象符号,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是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徽州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且各有特色,但各村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各不相同。为了解徽州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建议,对传统村落进行分类,而后筛选出6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其保护和发展方式,并基于此提出保护发展建议,同时也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历史遗产,是属于全世界的文化瑰宝,对传统村落的分类研究有助于传统资源的活态传承,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本文以川南传统村落为样本,整理川南地区各传统村落历史发展特点及现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解读和分析,将传统村落划分为4类,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为中国传统村落 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传统村落的背景和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困 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原则,进而提出了互联网+思维下的传 统村落保护途径,希望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嘉绒藏区国家级传统村落直波村为例,从空间构成的角度运用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5个要素对村落景观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村落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和特征,并结合直波村自身空间特征、景观资源优势和现状发展问题提出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地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从秦皇岛市沿海村落景观现状入手,分析其现状产生原因及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从自然与人文资源2大类中确定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得出目前其沿海村落景观现状为良好。在此基础上,提出沿海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提升要挖掘滨海优势,强调景观生态性,从旅游发展角度出发空间完善村落格局,打造景观细节,传承更新传统建筑特色,并注重植物规划,构建乡土植物群落,加强旅游与风景结合,强化文化景观建设,用景观建设推动沿海村落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湖州荻港村落文化积淀深厚,从早期的渔猎文化发展到农耕文化及所带来的名人文化在村落中仍清晰可辨。该文选取荻港村这一案例村,通过探析其传统村落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的现状,分析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尝试从协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恢复文化生态3个方面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体育行为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意识文化三个层面对湖南省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并针对村落居民不容乐观的锻炼情况,匮乏的体育场地器材,薄弱的体育意识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台州市传统村落的实地考察情况,系统地阐述了台州市传统村落的资源现状、所面临的危机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台州市传统村落需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活态传统村落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居民保护意识、改善产业发展方式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基本对策,为台州市推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南粤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粤古驿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沿线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是延续村落物质空间,使村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必然途径.以从化古驿道沿线的钱岗古村为例,在分析钱岗古村保护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村落发展的因素,提出构建村落与古驿道整体性保护与活化框架、深挖村落传统文化、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是乡村文脉、民俗风情延续的关键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激发传统村落的新活力,同时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福建各地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在复兴文脉、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但部分传统村落仍面临保护主体匮乏、产业发展单一、文化创新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对福建省传统村落活化现状进行解读,进而提出对传统村落活化的策略,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余登利  冉景丞  刘绍飞  彭灼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01-6603,6638
对茂兰生物圈保护区内的尧古布依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发现该村寨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村民对旅游开发致富的愿望强烈。与此同时,指出村寨现存主要问题在于建筑破损严重,村寨环境状况较差,文化传承人员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尧古民族村寨开发的总体定位,探讨了其旅游产品开发的构想与布局。强调应依托茂兰生物圈保护区自然风光,以"远古布依,民俗之源"为主题,以"一廊四区"为总体布局,最终实现村寨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相统一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宜城市黄冲村为例,首先以村干部角色为出发点,研究村干部在黄冲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村民致富带头人"、"村级组织建设人"和"村域发展当家人"这3种角色的特点,揭示村干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和可借鉴之处。其次进一步探寻其行为逻辑下的动机,从竞选村干部动机、工作动机、工作行为状态和效果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根据黄冲村村干部工作的可借鉴之处和村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合理设计工资水平,提升村干部工资报酬;强化职业素质培训,健全村干部发展机制;建立配套减压机制,减轻村干部工作倦怠;加强村民民主监督,强化村干部声誉机制,这4个方面提出设立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对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强村富民的具体行动。云南省发展"一村一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目前,云南省涌现了越来越多具有一定区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特色鲜明的专业村,逐步形成了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本文简要阐述了"一村一品"的涵义,分析了云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宋燕鹏  张素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59-4361
对石家庄市"城中村"的典型之一——槐底村的民间信仰内容及衰退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城中村"民间信仰发展状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但就陕西而言,城乡居民贷款余额、城镇化率、农业总产值是影响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农业机械化程度、本地电话用户、农村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乡村从业人员数4个因素,对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区域上呈现明显差异;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对陕西村域经济发展影响最不显著。从农村金融制度、县域城镇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村基本建设投资,提出了促进陕西省村域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立足历史与问题导向,研究创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村庄规划内容,归纳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结合新时代的多重要求,通过对村庄规划的科学认知,阐述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分析了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村庄规划发展的保障措施。首先,村庄规划从传统的单一导向规划转向分类指引规划;其次,村庄规划工作重点从居民点规划转变为全域空间管控;最后,从单一规划向多规合一的思维转变且村庄规划还要预留弹性空间。乡村规划师要深刻认识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内涵,以村民为主体,统筹城乡各种资源,分析研判村庄的优劣势,进行全要素规划,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相似文献   

17.
论广州城中村的管理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的存在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进一步受到质疑。然而,"城中村"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使城市不得不正视此特殊地带,并采取帮扶措施,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广州城中村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州城中村的概况,结合城中村的相关理论,提出广州城中村管理及改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村落体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圣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924-6926
对21世纪以来我国村落体育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村落体育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但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深入实证研究不够,发展对策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建议将村落体育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观察,把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进一步突出村落农民的主体性,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拓村落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大通县长宁镇现代农业生态示范村的建设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调查研究,建设示范村可为大通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村庄规划向多规合一的方向转变,其定位转变为: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 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因此,在这新形势下,综合考虑各方面自然地理要素对村庄规划的影响以实现对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 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