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Nd3+:YAG脉冲激光器调Q技术出发,研究了不同腔长条件下电光调Q激光器输出脉冲的宽度、能量和峰值功率特征,得到了不同腔长的调Q激光器输出脉冲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器腔长的改变能较好地调节脉冲的输出特性,对脉冲激光器的灵活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通过半导体光放大器(SOA,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s)抑制光通信系统中激光器的相对强度噪声,进而提升信噪比的方法。该方案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增益饱和特性,检测光信号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噪声功率以及信噪比。通过optisystem仿真发现,使用SOA放大的光信号系统输出信号的噪声功率远小于激光器直接生成光信号系统输出信号的噪声功率。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光注入下1 300nm-VCSEL在阈值电流附近的非线性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平行光注入下,激光器输出功率随注入功率的增加呈现出非线性变化.当失谐频率较大时,激光器输出功率将随注入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突然下降,然后再缓慢增加.通过连续增加或减小外部注入光功率,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将出现呈逆时针变化的双稳环;正交光注入下VCSEL的输出特性与平行光注入下的情况类似,且在连续增加或减小外部注入光功率的过程中能观察到呈顺时针变化的双稳环.  相似文献   

4.
拥有一把拉风的激光枪,相信是很多小孩童年的梦想,这也是当年激光笔大流行的原因。不过玩具一般的激光笔不超过5mW的功率,显然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内心隐藏的破坏欲,但大功率(输出功率在150mW以上)的激光发射器十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非线性偏振旋转环形腔中引入一种全光纤化的角度可调的起偏器,简化了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结构,通过调节环形腔内的光纤起偏器和1/4波片的角度就能够实现锁模脉冲的输出。基于此简化结构,引入基于单片机的触发反馈电路,控制偏振片和波片的旋转状态,实现了腔内锁模脉冲的自动调节输出,得到平均功率为8mW的、重复频率为5.6 MHz的全自动锁模脉冲稳态输出。  相似文献   

6.
针对激光加工的特殊要求,研制出连续激励斩光盘式调Q CO2脉冲激光器,获得了高重复频率、高峰值功率、短脉宽并具有较高的平均功率和较好模式的CO2调Q脉冲输出。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法、燃烧法和溶解-凝胶法等3种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常用方法合成了La0.7Sr0.3MnO3(LSM)材料.合成的粉体成,钙钛矿结构,没有杂相生成.采用三电极法对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制备的3种LSM阴极材料应用于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装成单电池,采用四电极法对单电池的输出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SM阴极材料在800℃下界面电阻最小。约为3Ω·cm^2,表现出良好的电性能.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SM阴极材料制备的单电池电化学性能优良,在800℃时,输出功率密度达745mW/cm^2.  相似文献   

8.
对交直流小功率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功率测量算法进行研究,基于低功耗微处理器MSP430F5529、低功耗直流功率计量芯片INA226和交流功率计量芯片HLW8012设计了交直流小功率测量系统.系统能自动识别输入的电源类型,交流电源(1 V~5 V)或直流电源(200 mV~30 V)输入时,调整负载,能够测量40 mW~1 W的有功功率,测量误差小于1%.系统中交直流功率测量模块采用串联接法,有效简化了软硬件设计,降低系统功耗,系统电路功耗小于30 mW.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台高功率低价模二氧化碳连续激光器,已由我校研制成功,并于1989年11月18日通过鉴定.激光界的学者专家确认该激光器为6千瓦连续输出的高质量低阶模激光器,其各项指标已达国家"七五"攻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SrCo0.9Dy0.1O3-δ(SCDO),并对其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CDO为立方钙钛矿结构,SCDO的电导率在工作温度范围内高于600S/cm,满足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对阴极材料电导率的要求;温度的升高降低了电池的欧姆阻抗和电极的极化阻抗,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极化电阻提高了电池的功率输出;在800℃,SCDO电极材料的极化阻抗仅为0.18Ω·cm2,功率密度达到433mW/c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对抗生素磺胺间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SMM)的降解效果及MFCs的产电性能,通过构建单室MFCs,比较不同电极材料、菌种种类、抗生素初始浓度以及腐植酸存在条件下MFCs对SMM的降解效果及其产电性能。结果表明:3种阳极材料下MFCs对SMM的降解率及产电性能的高低为碳毡碳纸石墨棒;在SMM初始浓度为10 mg·L~(-1)的条件下,以Shewanella putrefaciens为菌种的MFCs对SMM的降解率达到58.92%,高于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的降解率46.48%,MFCs的最大输出功率前者比后者约高6.51 mW·m~(-2);随着抗生素初始浓度的增加,SMM的降解效果逐渐减弱,MFCs的电压输出逐渐降低;随着腐植酸浓度增加,SMM的降解率逐渐提高,MFCs的产电性能逐渐增强。研究表明,MFCs可以利用SMM作为燃料,在实现降解的同时输出电能,这为水体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高效低耗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自行构建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中温(30℃)处理糖蜜废水进行微生物产电。试验采取批次发酵连续运行100d,监测电压输出变化及挥发性有机酸的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器接种启动后的第4天电压输出显著增加至840mV,在随后的80d电压输出稳定变化在800~960 mV。MFC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30mW.m-3,内阻为85Ω,反应器运行100d后库伦效率为2.95%。在整个产电过程中,乙酸和丙酸是主要的末端发酵产物,且乙酸的产量在运行的前60d占挥发酸总量的66%以上;丙酸含量最高为32.4%。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激光辐照水和水仙花对水仙花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金盏银台水仙花为材料,以无辐照处理为对照,用He-Ne激光器分别以辐照强度0.75、1.20、1.50和1.80 mW对4组水仙花的水培养液和另外4组水仙花辐照处理5、10、15、20和25 min,研究各处理水仙花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各辐照处理的水仙花叶长、叶宽、花瓣直径、花茎直径、开花时间等都好于CK。0.75 mW激光辐照水仙花对水仙花生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在5~20 min,水仙花叶长、叶宽、花瓣直径、花茎直径随1.20 mW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5~25 min,水仙花叶长、叶宽、花瓣直径、花茎直径随1.50 mW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1.80 mW激光照射抑制水仙花生长。[结论]低强度激光辐照可促进水仙花生长。  相似文献   

14.
尚书磊  张云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718-3719,3736
设计了一种可以满足科学试验需要的小型微波干燥装置,该装置磁控管的微波输出功率可以连续线性调整,并且可以通过比较当前和预设的温度值,自动的调整输出功率,实现设定温度的自动控制。最后通过试验得到了该设备的微波输出功率曲线,验证了该装置的微波输出功率是连续线性可调的。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非国家标准微型电机综合测试台系统。该系统以VisualBasicforWINDOWS3.2为软件平台,采用DDE,DLL新技术,通过检测电机的电流、电压和转矩、转速等参数,计算出其输出功率和效率,并依据这些参数判断电机是否合格。以直而电机为对象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满足厂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市面激光功率探测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光电二极管S-PD850和DSP处理器的激光功率探测器。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即在硬件滤波和补偿下,再通过软件校正使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响应速度。经检测,该光电二极管响应速度可达10kHz以上,同时能够对从100W至2kW的激光器输出功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不经过校正时,与标准检测值之间的误差最大至5%,且误差随检测激光功率波动,但经软件校正后与标准检测值之间的误差可小于1%,说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主要参数。微电脉冲式电子灭鼠器输入电压220伏,瞬间输出电压1800伏,空载功率≤6瓦,灭鼠功率≤35瓦.最大功率60瓦.捕杀范围1000米,杀鼠率98%。  相似文献   

18.
探讨532 nm激光选育高维生素C白菜的可行性。[方法]以白菜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功率密度和不同辐照时间的Nd:YAG倍频激光对白菜种子胚进行辐照,研究激光作用方式对白菜幼苗功能叶片面积、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激光辐照功率为2-20 mW/mm2时,功能叶片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与激光辐照功率、作用时间有关,其中以14 mW/mm2激光预处理白菜种子1 min的效果最佳;辐照时间为1-5 min时,白菜幼苗维生素C含量与激光辐照剂量有关,其中以12 J (20 mW/mm2,3 min)激光预处理白菜种子效果最佳。[结论]适当辐照剂量的532 nm激光辐照白菜种子胚,可显著提高其幼苗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9.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氧化还原介体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子从微生物细胞内传递到电池阳极上.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在不加介体情况下,普通变形菌电池性能优于大肠杆菌.对微生物和氧化还原介体的组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变形菌和硫堇的组合极化曲线趋于平坦,性能比较稳定.功率可达到128.8mW/m2.另外,在加入硫堇后,电池内阻由1724Ω降为200Ω,内阻降幅为88.4%.当0.25mmol/L Fe(Ⅲ)EDTA和0.5mmol/L硫堇混合时,功率可达169.3mW/m2,优于单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20.
针对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间歇性、可变等不稳定性特征,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资源互补特性,将风能和太阳能通过转化、储存、控制等手段,形成稳定的电力输出。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策略, 提出一种适应天气变化较快的基于输出电压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结合蓄电池的智能控制策略,实现智能风光动态互补。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