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常用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是宝应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常年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5.3万hm2以上,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目前宝应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宝应县植保植检站于2010年选用生产中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了防治对  相似文献   

2.
对淮安市2011年水稻纹枯病大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探讨防治对策,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沿河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6670 hm^2以上,占沿河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2.5%,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目前沿河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沿河县植保植检站于2013年选用生产中几种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采集病株标本、室内人工接种、大田病情调查等方法,对小麦纹枯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侵染小麦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是导致小麦纹枯病的优势种,水稻纹枯病菌虽然可以侵染小麦,但致病力弱。前茬为水稻或旱作物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是我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程度较重.为试验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探索其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施药时期、用量、施药次数等,笔者2013年在宜城市郑集镇进行了24%塞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独或混合施用不同浓度的两种药剂,造成水稻纹枯病不同发生程度,继而观察接茬小麦纹枯病病情,结果进一步证明,水稻纹枯病与接茬小麦纹枯病极显著正相关,其后效应明显。指出在实行水稻—小麦种植方式地区,要注意水稻与小麦纹枯病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是湖北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程度较重.为了了解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探索其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施药时期、用量、施药次数等,笔者2013年进行了满穗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是由死体营养型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亚群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在世界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是限制水稻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虽然国内外学者针对纹枯病菌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该菌寄主范围较广、抗性水稻资源缺乏及其田间抗性鉴定的不稳定性等问题,该病害的研究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挖掘自然界中存在的纹枯病抗源材料,选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控该病害、降低水稻产量损失,从而最大限度保障全球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稻纹枯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分子机制、抗性水稻基因资源挖掘及其抗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机制解析及抗纹枯病水稻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纹枯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多年来通过对水稻抗纹枯病的筛选 ,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但筛选鉴定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品种。本文就水稻抗纹枯病的机制、抗性遗传及生物工程育种进行了综述 ,对今后水稻抗纹枯病基因工程等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较高水平的抗源.王子斌等~([1])研究表明,对水稻纹枯病进行苗期鉴定会缩小品种间抗感差距.而目前对水稻纹枯病成株期的鉴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方法,使得抗病品种的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影响了水稻抗纹枯病育种工作的进展~([2]).  相似文献   

11.
金明霞  彭九生  喻爱林 《江西植保》2006,29(3):127-127,126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ZU剂对水稻纹枯病原菌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药效表明ZU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30%爱苗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在2009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30%爱苗乳油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以制剂量26mL/667m~2施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67%~87.3%,同时使水稻增产6%~25%。  相似文献   

13.
解淀粉芽胞杆菌YU-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初步探索其生防作用机理。收集水稻、甘蓝、黄瓜等不同植物根际土壤,采用稀释分离和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有抑菌作用的菌株;通过离体接种防效、盆栽防效、抑菌谱、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及形成的抑制作用等方面评价其生防潜力,并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37份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细菌297株,其中4株对纹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菌株YU-1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89.8%;对西瓜枯萎病菌、草莓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85%以上;对水稻纹枯病的离体和盆栽防效分别为73.1%和66.3%;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抑菌率在92%以上;经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由此可看出,菌株YU-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具有进一步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气象因子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水稻纹枯病自2003年以来连续重发生,严重制约着水稻产量。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认为,7~8月降雨日数、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与7~8月份降雨日数呈正相关,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水平;与7~8月份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在日均温≥22℃时,与日平均温度有一定关系,但在田间菌源特别充足的情况下,7~8月份日平均温度25.5~27.8℃时,温度的高低对纹枯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配方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6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对比,以筛选出较理想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的纹枯病发病盛期,间隔7 d使用2次40%己唑醇·嘧菌酯SC 225 g/ha和24%噻呋酰胺SC 300 g/ha,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对水稻生长安全,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用30%己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药剂,其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安全。建议每667 m2用15~20 g,对水45 L,在纹枯病发生初期均匀喷雾,7~10 d再喷一次。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杆"、"烂脚瘟"、"云纹病",属热带系病害,我国稻区均有发生,以南部稻区为害重。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在隆昌县也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水稻生产影响大,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笔者介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的归属情况, 2015-2017年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17个水稻主产区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 分离获得水稻纹枯病菌214株, 运用水稻纹枯病菌的不同病原菌及融合群的特异性引物对214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病原菌种类和融合群鉴定, 并利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对供试水稻丝核菌的融合群归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14株水稻纹枯病菌分属于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 菌株数分别为198株和16株, 占比分别为92.52%和7.48%。茄丝核菌菌株分属于2个融合群, 分别为AG1-IA和AG4, 菌株数分别为191株和7株, 占比分别为96.46%和3.54%。水稻丝核菌菌株均属于AG-Bb融合群, 菌株数为16株。不同年份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和地域分布无明显变化, 而不同地域间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融合群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 AG1-IA融合群在中国东北三省各个水稻产区均有分布且均为优势融合群, AG4融合群在辽宁省盘锦市出现频率最高, 水稻丝核菌AG-Bb融合群在吉林省吉林市、通化市和梅河口市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病情的分级标准,过去有关报道是参照水稻纹枯病的分级方法。然而,小麦纹枯病和水稻纹枯病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发生,形成了不同的发病特点,导致产量损失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进行小麦纹枯病分级标准的探讨和损失率测定。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和同行们商榷。一、分级标准小麦纹枯病与水稻纹枯病相比,其发病方式有三个不同点:首先,是发病生育期不同,水稻纹枯病通常在秧苗移栽后(分蘖末期)见病,初病时普遍率低;而小麦纹枯病在麦子出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于2009年用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拿敌稳每667m2剂量15g和10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优于12.5%井·腊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