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近几年的生猪规模养殖中,猪附红细胞胚体与其他病混合感染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蚊蝇较多的夏秋季节易发生。2013年5月,在信丰县一个规模养殖场养户所养的480头育肥猪中,发病时有178头呈急性表现,出现高热、皮肤发红、咳嗽、关节肿胀、跛行、共济失调为主的症状,发病率在38%以上,死亡率15%以上。1临床症状病猪在发病初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0.5~42℃,高热稽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特别是蚊蝇较多的地方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皮肤苍白至黄染,血液稀薄,体温40~41℃,病程较长,仔猪死亡率较高。猪瘟主要在冬春季节高发,其他季节也有发病,不分年龄、性别,死亡率极高。2012年7月,思南县东华乡某养猪场1周内有29头猪(母猪5头、仔猪16头、育肥猪8头)发病后1~2天死亡,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通过流行  相似文献   

3.
猪感冒不分季节、年龄,冬春多于春秋。据1989年以来临床就诊猪病统计,其感冒病例占到发病总数的85%以上。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灌服白拟荆芥防风汤,注射西药每每应效,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2006年夏秋季节,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由于该病不分年龄,即不管仔猪、育肥猪还是母猪均可发病死亡,死亡率可达50%以上。甚至某些小型养猪场母猪的死亡率达40%,育肥猪可达80%以上。一旦猪场发生该病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该病的发生,猪场对该病的防控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本人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以来,高热症已成为夏秋季节生猪最主要疫病,高热症在许多地区(如华东地区的6省1市)每年6~9月份流行,10月份止息,而第二年夏秋季节又依然发生。由于年复一年在夏秋季节流行猪的高热症,使许多地区的生猪养殖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某些地区可以使整个村庄生猪一扫光(发病死亡及发病淘汰),成为单个的甚至连片的无猪村和无猪地区。使得该地区的一些农民因为害怕猪得高热症而多年不敢养猪;许多空置的猪圈被改做羊圈、鸡舍或用来堆放杂物。往往一场生猪“高热症”大流行过后,许多地区的农村猪空圈率高达50%以上;有的省夏秋生猪高热症的发病猪高达几百万头,死亡加淘汰猪达发病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6.
高热性猪病常见于夏秋季节,多以稽留热或反复高热为主要特征,病猪体温大多升至41℃以上,常出现耳朵发紫、皮肤充血或出血等现象,发病率约占全年的70%左右。临床上,我们应根据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弓形体病、猪流感、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常见高热性猪病的表现形式,从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早期治疗等方面加以鉴别,及时诊断,辨证施治,以免贻误时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从流行病学方面进行鉴别诊断流行病学鉴别诊断是对正在流行的猪疫病进行诊断的基础。许多猪疫病在流行病学方面都存在一定差…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以来,高热症已成为夏秋季节生猪最主要疫病,高热症在许多地区(如华东地区的6省1市)每年6~9月份流行,10月份止息,而第二年夏秋季节又依然发生。由于年复一年在夏秋季节流行猪的高热症,使许多地区的生猪养殖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某些地区可以使整个村庄生猪一扫光(发病死亡及发病淘汰),成为单个的甚至连片的无猪村和无猪地区。使得该地区的一些农民因为害怕猪得高热症而多年不敢养猪;许多空置的猪圈被改做羊圈、鸡舍或用来堆放杂物。往往一场生猪“高热症”大流行过后,许多地区的农村猪空圈率高达50%以上;有的省夏秋生猪高热症的发病猪高达几百万头,死亡加淘汰猪达发病数的70%以上 。  相似文献   

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多发于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5-10月),但是目前冬春也有发生;各种猪都会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其中40~90日龄的保育猪发病率达90%,死亡率达80%,特别是从外地调进的保育猪发病死亡率更高。生长猪的发病率为70%-80%,死亡率为50%-60%,公母猪发病率达50%-80%,死亡率40%-50%,育肥猪发病率30%-40%,死亡率20%-30%。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病猪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贫血和黄疸。本病多发生于夏秋温热季节,很多学者认为蚊虫是重要的传播者。1发病情况湘西州泸溪县某种猪场共饲养种猪22头,其中公猪2头,母猪20头。2001年8月3日开始始陆续发病,到8月10日止22头全部发病,发病后经青霉、磺胺类等抗菌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疗效,死亡3头。据场主介绍该场已于2001年4月8日进行了猪瘟、仔猪副伤寒免疫。2临床症状病猪表现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急和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猪临床初期发生呼吸急促困难、体温升高不退、皮肤发红变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绝食,少数病猪皮肤毛孔处有出血点。猪高热病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空气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如发生疫情,控制不当对养殖场的经济损失极大。1流行病学猪高热病的发生不分日龄、性别和品种具有易感性。受季节影响该病易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病程短一般为一周左右,如采用常规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猪高热病在夏秋季节频频发生,在一个猪场内往往先有几头猪发病,几天内迅速波及全群,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可发生。该病具有发病季节性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等特点,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湿疹是夏秋之季仔猪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传染迅速,死亡率高。近年来,盐城市郊区大纵湖乡兽医站张煦、顾爱平采用野菖蒲煎水抹擦治疗78头患湿疹的仔猪,治愈62头,治愈率达90%以上。野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均可入药。性味苦,主治脾胃寒湿。一般3日萌生,10月枯萎。采用野菖蒲治疗他猪湿疹的方法是:取新鲜的野菖蒲根茎1斤(可  相似文献   

13.
2005~2007年夏秋季节,在河南、湖北等地发生的以呼吸道和繁殖障碍病变为特征的"猪高热病",经临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蓝耳病(PRRS)。笔者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腹腔注射及灌服中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结果,常规治疗组有效率占20%,死亡率达80%;试验治疗组治愈率占66%,总有效率达90%,死亡率10%。试验治疗组较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70%。  相似文献   

14.
<正>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猪烈性传染病,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及部分病猪腹泻或有神经症状、皮肤发红等临床表现。1流行特点此病发病较急且传播速度很快,且发病后会持续很长时间,往往会引发较大的死亡率。夏秋季节一般为此病的高发季节,一旦发病,短时间内便会波及整个猪场,以致造成广泛流行,且主要多发于环境较差的小型养殖场中,如果无法掌握正确的免疫程序还会加重猪群病情,以致养殖  相似文献   

15.
夏秋季节对养猪业来讲可以从每年5月至11月初,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因诸多原因导致这段时间内猪病常见多发。据粗略统计,夏秋季节猪病发生率约占全年的70%左右。这段时间内猪病的显著特点是在临床上以高热为主要特征,体温大多升高到41℃以上,呈稽留热或反复高热。其中常见多发的高热性疾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流行性感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相似文献   

16.
<正>高热是猪外感风寒、内伤和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过程中具有的一个症状,按中兽医理论和病猪热候来看,可分为表寒、表热、热邪入里和热极生风,必须辨证施治。2008-2013年,笔者在承担田宇养殖场和重点养殖专业村的防治任务期间,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猪发烧,可缩短疗程,使病猪早日康复,效果良好。现分证型施治介绍如下。1表寒外感风寒,毛窍闭塞,卫气不能外达,热不外散则出现发烧、发抖、寒颤、钻草堆、卧多立少、减  相似文献   

17.
夏秋季节,猪误食腐烂菜叶后易造成中毒。以前治疗此病时多采用美兰、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一般兽医站均不贮备。因此,笔者曾用双氧水对猪亚硝酸盐中毒进行诊治,疗效很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畜不孕症67例,其中牛12头、猪28头、羊25只。疗效满意。1辨证施治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为肾虚宫寒、肾阳虚弱、肾阴虚、痰湿壅阻四型,各型中药治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来,一到夏秋高温时节,我区猪流行一种皮肤发红、体温高的疾病,该病主要感染50~150kg体重的架子猪和肥猪,其临床特征为: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体温40~41℃,呼吸加快,卧地不起,不食,当地村民称本病为红皮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激素类药物配合鸡蛋清大椎穴注射治疗猪红皮病135例,一般1~2天即愈,治愈率达95%以上,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猪红皮病多发于夏秋高温时节,以皮肤发红、体温高为主要特征,近几年在我区广泛流行,主要感染50~150 kg体重的架子猪和肥猪.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氢化可的松配合鸡蛋清大椎穴注射治疗猪红皮病135例,一般1~2次即愈,治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