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地闪密度、雷电流强度、GDP、人口密度、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6种评价指标,搭建PSR雷电风险定量化模型,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区域压力、区域状态和区域响应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广东省雷电灾害风险定量化结果。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位于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珠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从南往北区域风险逐渐降低;粤东区域有一片次高风险区,位于汕头西北大部、揭阳中东部和潮州西南大部分区域;粤西风险次高区主要位于茂名和湛江北部。通过广东省内1 075个雷灾伤亡发生位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雷电风险区与实际雷灾发生情况相符,两者的二次回归相关系数达0.882 0。该雷电灾害风险等级的直观显示能够为雷电安全资料不完整的地区(如偏远的农村地区)的雷电安全防护策略制定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做好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防雷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雷电监测技术是开展调查鉴定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该文通过调取湖南雷电监测系统2002—2008年相关数据资料,对落雷次数、雷电密度、雷电流幅值、雷电日等数据资料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湖南地区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雷电流幅值等特征等,从而更为直观地了解了湖南地区的雷电特征。并通过湖南地区雷电灾害的致灾分析,能较为直观地了解到湖南雷电灾害的湖南雷电灾害行业分布、湖南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时间分布及雷击人群及环境事件百分比,为今后广泛开展雷电监测系统在农村民居雷灾调查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1—2017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数据,重点针对农村雷灾事故、学校雷灾事故、气象系统内雷灾事故以及雷灾导致的人身伤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合广西雷电易发区域及数据分析情况,分析雷电灾害变化趋势,提出目前广西防雷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菏泽市属于多雷区,雷电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统计2004—2013年的菏泽市雷电灾害,从时空分布及灾害种类对菏泽市雷电灾害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农村雷灾以人员伤亡为主,城市雷灾以电器损坏为主,且时空分布不均衡,与城市所处地理区域、城市面积、经济发展程度及人口数量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濮阳市5个县市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雷暴日(2001—2017年)数据、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2005—2017年),以及濮阳市雷击灾害频度、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损失模数作为濮阳市各县市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评估评价指标,对濮阳市雷电灾害致灾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某一区域雷暴灾害的产生和带来的影响既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环境,以及该区域的人口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密切相关。基于有关资料构建濮阳市雷电灾害评价指标,为该区域预防与降低雷电灾害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SPSS统计分析系统,通过对2007—2011年宁夏雷电监测资料和1998—2013年宁夏的雷电灾害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探讨了宁夏5市雷电灾害特征,分析了雷击事件数、雷击死亡人数、雷电日数、雷电闪击次数、雷电闪击密度等因素与行政区域面积、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等的相关性,阐述了宁夏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指标和区域划分,提出了雷电灾害风险指数的研究思路及其评估与区划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吉林省1997-2014年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初步的分析了吉林省雷灾事故的行业分布情况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吉林省闪电定位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雷电灾害的分析帮助人们提高防雷减灾的意识,合理安排防雷工程建设,减轻雷灾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综合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庆市2006-2008年ADTD雷电监测资料和1999-2008年雷电灾害统计数据,选取雷击密度M、雷电灾害频数P、经济损失模数D和生命易损模数L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计算出各区县雷灾易损性分析指标值,然后采用5级分区法对各指标进行分级并确定其分级标准,获得各区县的易损性等级值.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县易损性等级值进行累加,并取平均值为该区县易损性综合评估指标值,再采用5级分区法对重庆市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进行区划,同时结合风险区划结果对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风险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综合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2006-2008年ADTD雷电监测资料和1999-2008年雷电灾害统计数据,选取雷击密度M、雷电灾害频数P、经济损失模数D和生命易损模数L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计算出各区县雷灾易损性分析指标值,然后采用5级分区法对各指标进行分级并确定其分级标准,获得各区县的易损性等级值.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县易损性等级值进行累加,并取平均值为该区县易损性综合评估指标值,再采用5级分区法对重庆市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进行区划,同时结合风险区划结果对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风险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旨在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科学水平,有效防范自然灾害风险。利用宣城市雷电灾害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 对宣城市农村雷电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电灾害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占比89.3%,建筑物受损全部发 生在农村。对2010~2020 年宣城市闪电定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合孕灾环境,利用ArcGIS 绘制宣城市雷电致灾危 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雷电灾害人员伤亡都分布在雷电致灾高危险区和较高危险区。选取1 个雷击村,根据其地形、 地质、土壤、环境和雷电活动规律等,结合区域雷电致灾危险性等级,采取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雷电灾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建恒  杨仲江  吴孟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20-12723
针对河北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区位特征,应用河北省电力部门提供的1999~2008年闪电定位资料和河北省30年(1971~2000年)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全省雷电时空分布分析;以气象部门统计的自2000年以来的雷灾资料,并结合民政、统计、保险等部门的雷灾记录,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个方面,研究全省雷电灾害的宏观分布情况,针对几个雷灾多发行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65—2013年宜昌市雷暴气象资料,分析了宜昌市雷暴气候特征,计算了雷电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并结合人口密度、GDP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从承灾体的暴露度与易损性方面研究了雷电灾害特征,探讨了宜昌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绘制了宜昌市雷电灾害风险综合区划分布图。结果表明:宜昌市雷暴天气年、月、季差异大,雷暴日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全年每月都有雷暴天气发生,月平均雷暴日数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空间分布特点是雷暴天气在五峰、长阳和城区西南山区、丘陵多,枝江和当阳东部平原少;各县(市)雷电灾害风险差异较大,市区、各县城城区、乡镇人口及建筑密集区雷电灾害风险高,乡村风险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拉萨市历年人工地面观测资料、闪电定位仪等资料,采用ArkGIS等软件和层次分析法,研究拉萨市城区历史雷击及雷灾情况、爆炸危险场所分布,最终划分出拉萨市城区雷灾易发区,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区年均雷暴日数为70.5 d,月雷暴日数主要在5—9月,11月—次年3月几乎无雷暴出现,月雷暴日分布呈单峰型;雷电活动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出现在14∶00—次日02∶00。拉萨市城区闪电分布较为均匀,负闪电占绝大多数。雷电灾害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雷暴活动期长等特点。城中、城东、城南区域为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城北、城西/开发区雷灾易发等级中等,柳梧新区雷灾易发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内蒙古地区1971 ~2011年11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1998 ~2011年雷电灾害数据及内蒙古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选取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损失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盟市雷灾易损性风险值,然后采用5级分区法对内蒙古地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雷电灾害极高易损区集中在呼和浩特市,高易损区分布在包头和通辽地区,中易损区分布在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和乌兰察布市,低易损区分布在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乌海市,阿拉善盟为极低易损区.  相似文献   

15.
闪电定位资料在内蒙古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流的幅值等参数是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在此通过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案例,初步分析了3个案例的地闪定位误差,介绍了内蒙古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特点,指出地闪定位的雷电流强度精度和位置精度的重要性,探讨了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宋喃喃  刘邕 《安徽农业科学》2015,(4):206-208,311
根据天津地区2008~2012年闪电监测资料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分析了天津地区闪电活动规律及雷电灾害分布特征.在未考虑下垫面的基础上,利用分级统计法对天津各行政区雷电风险进行区划,并用Ward's聚类分析进行对比验证,发现2种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蓟县雷电灾害风险极高,武清次之,其他区域雷电风险相对较小.通过对各行政区域雷电的综合分析,可为天津地区细化“雷电风险区域划分”及特定地点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并为天津各行政区域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三维闪电定位系统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研究2021年江苏省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特征,结果表明:2021年江苏全省闪电以负闪为主,占地闪总数76.85%,大部分闪电强度小于60 kA。从月际分布来看,夏季为雷暴高发期,闪电主要集中在7—9月。2021年江苏省的初雷日出现在1月2日,较常年平均提前38 d,终雷日出现在12月31日,较常年平均推迟37 d;从地域分布来看,2021年闪电在全省范围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密度高值区集中在沿淮及苏南部分地区。雷灾地域分布不均匀,苏南地区雷电灾害较多,家用电子设备损毁最严重,其次为办公电子设备受损。2021年江苏省雷电活动规律以及雷灾分布特征可为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汨罗市1967—2013年雷暴日统计资料、雷电灾害统计及湖南省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应用google mapper和google earth等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汨罗市人口密度特征,选取雷击密度、雷电流幅值、生命易损模数作为汨罗市雷电灾害风险生命易损性评估指标,建立雷电灾害风险生命易损度评估模型,采用4级分区法对上述雷电灾害风险生命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分级。将汨罗市29个乡镇按照3个雷电灾害生命易损性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获取相应等级值,作为雷电灾害生命易损性评估的评价指数。最后根据适当的权重对评价指数归一化处理,形成汨罗市雷电灾害风险生命易损度区划图。结果表明,高家坊镇、沙溪镇、白塘乡、范家园镇、磊石乡、八景乡为低易损区域,新市镇、白水镇、川山坪镇、黄柏镇、红花乡、李家塅镇、天井乡、智峰乡、古仑乡为极高易损区,长乐镇、大荆镇、城郊乡、黄市乡、新塘乡为高易损区,其余乡镇为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农村防雷安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8—2014年湖南省雷电灾害汇编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当大比例的雷灾发生在农村,特别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农村占90%以上,且整个雷灾态势呈现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特征。究其原因,包括人们对雷电知识的了解不够,防灾减灾的意识不足;由于监管的广度和难度,防雷工作的开展城市比农村相对成熟,城市中建设项目的防雷装置相对于农村完善。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农村防雷安全,在分析省内雷灾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灾害频发原因提出雷电安全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我国荔枝冬季寒害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在风险评估方面,基于灾害性质、灾损和抗灾性能的含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概念模型,根据近年来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应用性强、可操作的各种灾害的灾害强度风险概率模拟模式和灾损风险概率模拟模式,并采用逐年产量和气象资料的样本序列,用模拟模式估算了各种灾害强度和不同灾损发生的风险指数,阐述了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在风险评价方面,根据对各种灾损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风险区划指标,并进行风险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