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八次党代会精神,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中心任务,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加快提升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能力,大力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断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种的比重,农畜产品加工增值的比重,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畜产品增产、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努力实现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现代…  相似文献   

2.
!卷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1)!三农论坛!努力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陶克(1,1)努力实现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陶克(3,1)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良好的作风扎实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4,1)加快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5,1)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一)陶克(6,1)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二)陶克(7,1)迈向又好又快的内蒙古农牧业(一)陶克(8,1)迈向又好又快的内蒙古农牧业(二)陶克(9,1)迈向又好又快的内蒙古农牧业(三)陶克(10,1)迈向又好又快的内蒙古农牧业(四)陶克(11,1…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内蒙古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自治区八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今年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自治区八次党代会及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加快调整农牧业结构,继续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优质高产高效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农畜产品加工在种养加中的比重,促进农畜产品连续增产、农牧业继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强化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产业支撑、生态和基础设施支撑、科技人才支撑、服务体系支撑、政策支撑和作风支撑。努力实现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牧业、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可以带动农村牧区工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牧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既能促进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又能推动农牧业经营的产业化、一体化,从而提高自治区农牧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陶克 《现代农业》2009,(12):1-1
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成绩巨大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畜产品供给状况持续好转,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畜产品连年增产、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处在了一个历史最好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6.
二、努力做好下半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 上半年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平稳运行为全年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平稳增长,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下半年保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平稳发展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全区领导干部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各项工作,力争农牧业有个好收成,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农牧民和农牧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粮食总产达到277.3亿kg,居全国第十位;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9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达到1.18亿头(只);草原建设规模连续5年稳定在5 000万亩以上,达到5 307万亩;农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销售收入500万元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哈巴河县农牧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牧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牧区社会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对农牧业机械化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农牧业机械化的支撑性作用、扩大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性的推广、加强农牧业机械安全管理是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实现农牧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又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有13亿亩天然草原和年产300亿斤粮食为依托,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畜牧业的发展,对全区农牧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政策,不断深化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农牧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  相似文献   

11.
一、明确任务,创新思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2006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争取“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加快提升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能力为主线,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2007年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及对社会、财政税收贡献情况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这条主线,把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发展乡镇企业紧密结合,大力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草原绿色品牌,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承接了近年来的好形势,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效益不断提升,对社会、财政税收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为调整优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雅 《现代农业》2007,(2):F0004-F0004
2007年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及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06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陶克作了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4.
《油气储运》2009,(1):10-1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六用九提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5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0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系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农业部近日汇集了一批老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编辑出版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经历回顾》。该书坚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讲述作者亲身经历的重要事件与直接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变革、历史成就以及创造的宝贵经验,为继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河南光山是农业大县、粮食大县,国家百强油料县,粮食是全县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和重要支柱性产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光山县委县政府各项强农措施的实施,该县粮食生产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6.8亿公斤,较上年增长13%,实现连续四年粮食总产突破5亿公斤,连续六年再创新高,成为农业生产的突出亮点,为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民生产的粮食,只有收进来,储存上,变现现金,农民种粮收益才能最终实现,粮食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推进内蒙古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农牧民收入及构成入手,通过分析研究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所具备的优势,探索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来推进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途径.以此来带动农村牧区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牧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和扩大农牧民增收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秀荣 《现代农业》2006,(12):52-53
一、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的规范分析 1.财政支农资金的来源 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的支农预算安排,各级财政根据各级政府发展农牧业的方针、思路和支农工作的重点.划拨一定的资金,只用于支持农牧业企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建设,以期促进农牧业企业发展,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民收入,推动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西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经济过分薄弱已成为新阶段加快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县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西部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上,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城市化,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仍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因此,研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业生产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