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8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了我国首个《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同时宣布,该《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该《规定》是我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是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安全机制,已成为许多国家调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新型理念和重要手段,由于对内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所需,我国也在逐步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召回制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食品召回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公共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上都存在缺陷,亟待完善.文章通过解析食品召回制度,了解发达国家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食品召回启动时间的多重影响因素问题,以1994—2017年美国食品上市公司发生的召回事件为研究样本,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食品召回启动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召回启动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召回量、分销范围和召回原因(细菌感染和外来物质污染);召回量对召回启动时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销范围越小,召回启动时间越短;召回原因为细菌感染或外来物质污染时,召回启动时间相对更短;召回主体对召回启动时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完善我国食品召回体系,从公司、供应链和政府层面提出强化食品HACCP认证、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系统、建立专项储备基金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食品召回过程中召回成本较大对企业召回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等问题,构建食品召回成本模型,测算建立可追溯体系和不可追溯体系下的食品召回量和召回成本,对比分析可追溯体系对食品召回成本的影响,并探究影响食品召回成本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不可追溯体系下的食品召回成本是可追溯体系下召回成本的(m-1)倍(m为食品保质期),可追溯体系可极大减少召回成本;食品保质期、日产量、销售价格是影响食品召回成本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面对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建立快速有效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迫在眉睫。食品召回制度作为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理论研究背景,以我国的食品召回法律制度为主线,提出该制度体系尚存在的不足,并以美国为例总结国外食品召回制度的特点,以此为借鉴,探讨如何使食品召回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食品召回制度是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法规.文章分析了食品召回制度的内涵以及欧美主要国家食品召回制度的发展现状,启示我国从建立健全食品召回法律法规体系、设立统一的食品召回管理部门、完善并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构建完整的食品溯源体系四个方面开展食品召回管理,以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7.
过敏原问题食品是对公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潜在威胁之一.澳大利亚作为食物过敏率较高的国家,早已对过敏原问题食品实施召回,分析澳大利亚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管理和现状,对我国建立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梳理澳大利亚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的相关法规、指南和通告,总结了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管理系统;整理了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7年8月31日发布第98号局令,于当日公布并正式实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经历。近年来,这两个国家相继爆发过食品安全危机,使公众和负责保护公众卫生的监管机构非常担忧。在过去的三个月中,针对遭到曝光的多种受污染食品,中国各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严厉打击了实施这些危险行为的个人和企业。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在美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行 《世界农业》2001,(2):30-32
食品质量保证的最主要作用是提供安全和有益健康的食品。美国13个专业和科学部门所认可的指导原则阐述了以下重点要求:“监督和管理食品供给体系的首要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其次是防止欺骗、促进健康,提高美国食品和农产品在全球的竞争能力,以及确保美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批评家几乎一致认为,美国人得到的食品供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然而,近年有关食品掺假的频繁报道还是令人担忧。不但食品掺假事件的数量较多,而且性质也较为恶劣。与过去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与食品添加物相关的问题之上相比,目前对食品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农村成市化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美国农村城市化历程 美国是一个以农村、农业开始其历史的国家,美国革命时期,农村人口比重在95%以上,但美国农村城市化速度和范围可与任何发达国家相媲美,到1920年城市人口就超过了农村。美国农村城市化同技术革命关系密切,尤其是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对城市化发展及布局影响很大,根据交通发展与城市化演变情况可……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因其产量高、质量优,被称为“牧草皇后”,19世纪初首先种植在美国东部。在1849—1852的苜蓿发展热潮中,南美的“智利苜蓿”(Chileanalfalfa)传入加利福尼亚,并获得成功。随后从加利福尼亚传播到美国西部各州,然后又返回东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多的苜蓿种质资源从世界各地传入美国,构成了今天美国苜蓿育种计划和苜蓿品种多样性的基础。1.苜蓿生产近况1997年苜蓿在美国作物播种面积中排第五位,仅次于玉米、大豆、小麦和非苜蓿牧草,其中10个州的苜蓿播种面积占苜蓿播种总面积的60%。除蒙大…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棉花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之一,1995-1999年五年间其平均年产量为376.7万t,占世界同期年均产量的20.1%,仅次于中国(中国同期年均产量为438万t,占世界同期年均产量的23.35%),而且美国棉花的出口量也一直处于世界的第一位,自1990年至1999年美国平均年出口量为157万 t,占世界各国同期年均总出口量的26.7%。  相似文献   

15.
庞玉良 《农业展望》2013,9(2):65-70
近20年来,美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总额由1991年的817.4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756.1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出口国。美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特征突出,出口以谷物、食用油籽和棉花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而进口则以饮品、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美国农产品贸易的市场架构具有非常强的地缘性,出口市场靠“北关自由贸易区”和中、日、韩东亚三国两个轮子驱动,而进口来源地则较为牢固。总之,近20年来,美国在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方面仍占主导地位,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统治力均有所下降。预计2013年和2014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将会继续保持20%左右的增速,进口额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美国和苏联自50年代以来的农业生产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总的讲来,苏联的农业落后于美国.除自然条件和某些技术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的农业政策和组织管理都过于刻板,过份强调集中计划而忽略生产者的自决权.文章最后提及近年来苏联对农业进行改革已初见成效.只要坚持改革,苏联的农业前景将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7.
18.
李超民 《农业展望》2014,(4):22-26,31
2014年美国实施新《农场法》,改革后的农产品补贴和作物保险政策对稳定农产品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决定性意义。预计今后美国农产品补贴制度将继续表现出稳定性、机制化、政治化的特征。同时,美国农产品补贴制度改革将继续维持补贴资金总量维持高位、补贴结构从价格支持向作物保险补贴转变、注重提高补贴效率的趋势。美国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于世界农业补贴制度与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当今西方国家银企关系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市场主导型融资制度下形成的松散型银企关系,日本的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下形成的紧密型银企关系,它们都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联系。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以及地区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下,银企关系制度的市场性特征更加突出,市场化趋向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