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兴区生物质秸秆气化运营情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源的应用是把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麦草、树枝等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之气化裂解,变为可利用的能源.主要优点是开辟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新途径,降低了农民的炊事成本,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北京市大兴区目前有14处气化站,其中大型秸秆气化站8个,生物质成型燃料炉具5 900多台,可为3 200户村民供气,每年节约标煤3 200吨,净节资131.2万元,户均节支410元.大兴区采取了干馏热解(简称干馏法)和氧化热解(简称氧化法)两种工艺,其中干馏法气站虽然前期投资较大,但气站建成后经济效益较高,如能达到一定规模,完全可以通过副产品收入维持气站运行.推广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关键是经营管理方式,必须兼顾国家、农民和企业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植物修复是一种环境友好、易操作且具有经济效益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其可用于土壤原位修复,但修复后会产生含大量重金属的植物,对修复植物的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对现有的修复植物处置方法进行了综述,如焚烧法、热解法、热液改质法等,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的热解法与热液改质法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选择修复植物处置方法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静  张甜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120-121
介绍了浸提法、泡沫分离法、微波提取法、微波前处理-热水浸提法、菌丝胞内多糖酶解法等几种牛肝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大米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售大米为材料,分别采用热解法、异丙醇沉淀法、CTAB法、SDS法、高盐低pH值法等以及它们的改良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提取的DNA进行光密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比较这些方法的提取效果,优化对 大米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除异丙醇沉淀法、SDS法和异硫氰酸胍法外,其他所有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均可满足PCR检测要求.同时,综合考虑基因组DNA的纯度和浓度,本研究认为大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劣顺序依次为改进CTAB法>高盐低pH值法>CTAB法>改进SDS法和改进热解法.这几种大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都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利于快速检测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塑膜温室饲养肉仔鸡的肉用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塑膜温室在陕饲养艾维菌肉仔鸡,农户规模化大群生产。于42、49、56日龄随机抽样,测定其肉用生长性能,屠宰率及羽毛,血液等副产品资源量,并对内脏器官和胴体进行分离分割测定。  相似文献   

6.
试验利用GB/T 15399-1994中氧化水解法和GB/T 18246-2000中的常规水解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对饲料及饲料原料中含硫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氧化水解法稳定性好,回收率高,胱氨酸的回收率为96.4%,蛋氨酸的回收率为102.9%。  相似文献   

7.
2006年以来国内生猪产业波动剧烈,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升加速了猪肉及副产品进口贸易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猪肉及副产品进口规模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从商品种类和市场来源两个层面对猪肉类产品进口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最后,结合中国猪肉及副产品的需求、供给与贸易政策等变化,对未来中国猪肉类产品进口贸易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展望,到2020年猪肉类产品进口量占国内产量比重将从目前的2.54%上升至10%~13%,这将给国内生猪饲养,特别是散养和小规模饲养农户带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介绍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测定油脂的组分、结晶与融化、氧化及氧化动力学和油脂掺假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热分析法在油脂的科学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比较了酶解法、丙酮-酶解法、玻璃珠机械法等破壁方法,确定玻璃珠破壁法为最优提取方法。该方法无需对样品进行增菌,可直接从乳品中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DNA。  相似文献   

10.
罐头食品杀菌温度和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加热法对罐头食品进行杀菌,应使罐中心区达到微生物的热死温度,采用图解法和数值法解差分方程计算温度和时间,并比较两种解法的优劣,找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发展沼气技术与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目前我国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矛盾与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对两者联合使用时的工艺路线、热交换状况、沼气发酵的特性、含酚量及其处理以及该系统中焦油尘含量的测定与处理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试验与阐述。并对建立联合供气装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参数的选择提供一些依据。此外,还对建立沼气与木质气联合供气站的可行性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稻草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影响稻草秸秆厌氧生产生物沼气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产气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秸秆原料利用率。[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对南京工业大学沼气站生产沼气的接种量、总固体含量、碳氮比进行分析。[结果]沼气站厌氧发酵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34%,总固体含量6%,碳氮比25∶1。经验证,最优配比下的总产气量比目前常用的发酵条件(接种量50%,总固体含量5.6%,碳氮比22∶1)下的总产气量提高了27.60%。[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利用秸秆发酵产沼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稻草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影响稻草秸秆厌氧生产生物沼气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产气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秸杆原料利用率。[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对南京工业大学沼气站生产沼气的接种量、总固体含量、碳氮比进行分析。[结果]沼气站厌氧发酵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34%,总固体含量6%,碳氮比25:1。经验证,最优配比下的总产气量比目前常用的发酵条件(接种量50%,总固体含量5.6%,碳氮比22:1)下的总产气量提高了27.60%。[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利用秸秆发酵产沼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建瓯市新星养猪场为例,阐述智能化沼气工程系统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包括酸化池和沼气池的pH值监测系统、智能化进料系统、玻璃钢沼气池加热系统、沼气自动搅拌系统、沼气流量监测系统和互联网远程控制系统;比较智能化沼气工程与传统沼气工程的成本和产气率情况,认为从沼气工程可持续运行的角度出发,智能化沼气工程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智能化沼气工程技术系统能为沼气发酵创造最佳发酵环境,获得高效的产气率。  相似文献   

15.
以鲜猪粪和风干稻草为原料,采用批量发酵法研究不同C/N(18/1、23/1、28/1、33/1、38/1、43/1)对厌氧发酵产气量和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各处理沼气发酵均能迅速启动,但C/N为23/1的处理发酵启动最快;C/N为33/1的处理60d发酵平均日产气量、总产气量和偈产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问题。介绍了养殖粪污的危害及处理现状,以新余罗坊沼气站为例,阐述了粪污减量化处理和集中全量化处理模式。结果表明,养殖粪污总固体(TS)不低于6%时,该模式能实现沼气站与养殖场的"双赢",实现养殖粪污的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厌氧发酵过程中,沼气组成成分及其含量不仅是判断厌氧发酵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也能直观地反映厌氧发酵罐的运行情况.本试验用气相色谱优化方法对沼气三种主要成分CH4、CO2 、H2S及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沼气各成分出峰时间间隔清晰,容易识别;精密度较好,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09%、0.0966...  相似文献   

18.
潘冬玲  刘义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28-10629
经过试验分析得出使用增温装置的温室同普通温室相比产气量有明显的提升;对产气的提升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沼气微生物的代谢越旺盛,沼气产量越多,即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沼气的产量。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温度越高,分解率增大,产气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不同的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为提高麦秆能源转化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恒温发酵装置,以经生物(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和化学(NaOH(添加量为60 g/kg)和氨水(20 mL/L))方法预处理过的麦秆和未处理麦秆(CK)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批次厌氧发酵(35 ℃),分析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NaOH和氨水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量、甲烷含量和pH值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气指标(干物质产气率、挥发性干物质(VS)产气率和甲烷平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预处理方法均可明显提高麦秆的日产气量峰值,并可提早产气高峰的出现时间。各处理总产气量的高低顺序为:NaOH>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氨水>CK;与CK相比,不同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可提高麦秆产气量5.85%~48.16%,提高甲烷平均含量15.06%~39.47%。经NaOH预处理的麦秆发酵后总产气量为12 620 mL,比CK提高了48.16%;甲烷平均含量为46.8%,比CK高出39.47%。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处理pH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经NaOH处理的麦秆发酵后TS、VS产气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用NaOH(添加量为60 g/kg)对麦秆进行预处理后在35 ℃下厌氧发酵,可以有效提高麦秆的产气量。  相似文献   

20.
狼尾草属牧草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牧草,研究和筛选其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对缓解今后能源紧缺具有重要作用。试验采用不同的狼尾草属牧草开展制取沼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狼尾草属牧草可以代替稻草作为C源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5组沼气发酵处理对沼气总产气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总产气量最高的是‘闽牧6号’狼尾草组,达77616.6mL/10L,显著高于CK1组(141.4%)、CK2组(13.3%)、‘桂牧1号’狼尾草组(112.5%)和巨菌草组(52.6%)4个沼气发酵处理(P0.05),极显著高于CK1组、‘桂牧1号’狼尾草组和巨菌草组处理(P0.01),总产气量最低的是CK1组达32150.0 mL/10L。从沼气发酵的气体含量分析,5组沼气发酵处理产生的气体最多的都是N2气体含量,约占总气体量的55.9%~79.9%,CH4气体含量约占总气体量的10.7%~28.9%,CO2气体含量只占总气体量的0.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