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中型沼气工程厌氧残留物综合利用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文腾  林聪 《猪业科学》2008,25(4):84-87
厌氧残留物是厌氧发酵后得到的产物,即沼渣和沼液,其综合利用不仅可以避免二次污染,还可带来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规模化养殖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厌氧残留物的综合利用,可达到种养结合的目的,整个系统不但可为人们提供畜产品,还可提供无公害、有机蔬菜等果蔬产品,且厌氧残留物的综合利用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从而增强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厌氧残留物的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西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病原菌确切种类,本研究通过多次采样、病菌分离纯化、人工接种等一系列研究,确定分离到了正确的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和致病性,确定引起广西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病原菌为柑橘褐腐疫霉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豆粕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发酵效果,检测发酵后豆粕中的粗蛋白、活菌数、pH值以及色泽香味。检测结果表明,豆粕经过好氧和厌氧发酵方式处理后,都显著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厌氧发酵的豆粕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好氧发酵的豆粕粗蛋白;厌氧发酵豆粕活菌数极显著高于好氧发酵豆粕;厌氧发酵色泽优于好氧发酵。厌氧发酵豆粕产品适合于仔畜使用,好氧发酵产品适合于成年动物使用。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养牛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导致牛粪在一些地区大量集中产生,这些牛粪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厌氧消化(沼气发酵)技术既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又能生产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是有效且环保的牛场粪污治理手段。然而,由于牛粪中难降解的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以及操作问题和工艺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较低。因此,为了使牛粪厌氧消化技术在经济上可持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工艺参数,如C/N比、温度和固体浓度等对牛粪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提高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和工艺稳定性的策略,如预处理、共消化和添加外源添加剂等,以期为提升牛粪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了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田间发病因子:高温多雨;果园积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管理粗放树势衰退抗病力差等因素,是导致柠檬田间发生疫菌褐腐病的主要发病因子。该病发病迅猛,导致叶片及果实大量脱落、树势衰退产量锐减。根据柠檬疫菌褐腐病的发病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病害的蔓延和扩散,减轻了病害危害。对柠檬产区防治疫菌褐腐病的发生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肉毒梭菌是一种厌氧的腐物寄生性革兰氏阳性芽胞菌,其芽孢存在于土壤、湖泥、干草和粪便中,当存在或污染于有适宜营养的湖泥、沼泽土壤、动植物尸体、饲料、食品等中且获得厌氧环境时,即可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人畜食入含此毒素的食品、饲料或其他物质,即可中毒而发生肉毒症,临床  相似文献   

7.
白腐菌及黑曲霉对玉米秸秆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白腐菌5.776和黑曲霉3.3148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进行降解,以提高反刍动物对玉米秸秆的消化利用。先对白腐菌和黑曲霉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索白腐菌和黑曲霉混合后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接种比例、黑曲霉接入时间,接种比例与黑曲霉接入时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发酵时间对混菌发酵降解玉米秸秆都有显著影响(P<0.05)。最佳方案为:白腐菌液体菌种和黑曲霉孢子悬浮液的接种比例为5:1,白腐菌接种2 d后再接入黑曲霉孢子悬浮液,发酵10 d,所得产物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为52.07%,真蛋白为7.89%,干物质损失率为18.75%。  相似文献   

8.
<正>沼气发酵时沼气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分三个阶段: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1]。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内在和外在的关联。不过处在连锁末端的甲烷菌对整个厌氧处理微生物生态系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甲烷菌的活性受温度、pH值、有毒物质、以及C、N、P比值、无机元素等的影响[2]。  相似文献   

9.
牛床再生垫料生产技术模式和产业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床垫料是奶牛散栏饲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常见的垫料材料有沙子、秸秆、木屑等。近年来将固体牛粪加工成牛床再生垫料受到普遍关注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该垫料是通过特定的处理设备,将奶牛的新鲜粪尿经固液分离、厌氧或好氧发酵加温杀菌后,形成的一种可用于铺垫卧床的牛粪固体产品。本文重点围绕牛粪资源垫料化利用的固液分离直接利用、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等3种生产模式,比较了不同工艺处理后成品的物料特性,含水率、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等参数指标,及其对奶牛舒适性、健康及饲养成本的影响,分析了牛床再生垫料生产过程的水分控制、杀菌消毒等关键技术环节,阐述了固体牛粪作为垫料需要解决的技术瓶颈及产业技术需求,并对未来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褐腐病是核果类水果主要的采后病害。在使用杀菌剂的情况下,褐腐病会导致5%~10%的果实腐烂,如果不使用杀菌剂,腐烂率将达50%以上。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褐腐病已成为桃、油桃和李等核果类水果的主要采后病害。虽然在美国注册了一些用于控制桃和油桃采后腐烂的杀菌剂,但是源于某些重要因素不得不寻求这些化学杀菌剂的替代品,例如,残留的杀菌剂会影响水果出口,欧盟禁止在采后核果上使用化学杀菌剂,另外,当前对有机水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有机水果要求采后不使用化学杀菌剂。已有研究表明:单独的热水处理或结合其他控制技术能有效降低桃和油桃采后病害的发生,并且对较长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对调节市场和改善人民生活起了很大作用。然而,由于规模化养猪污水排量大,而且粪便污水含有氨氮、微量元素和有害寄生虫卵,清理不及时和处理不当都会引起猪场卫生防疫条件的恶化,污染环境,因此,粪便污水的综合治理便成了规模化养猪场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本文介绍的粪污综合治理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厌氧接触工艺处理技术,先对粪便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物质生产有机复合肥料 (或颗粒肥 ),液体进入上流或厌氧污泥床进行厌氧发酵,沼气作为民用等系列配套技术,使之达到无害化。实践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分析了厌氧消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特点和影响厌氧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厌氧处理后的沼液、沼渣等综合利用途径和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为利用厌氧技术处理养殖业废水,提高养殖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防止二次污染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微生物可以通过合成代谢作用将不稳定的有机碳转化为自身细胞组成,通过细胞的生长和死亡过程最终以微生物残留物形式对稳定有机碳库有重要贡献,但真菌和细菌残留物在此过程中的贡献随气候带的改变不清楚。我国水稻土从北向南跨越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四个气候区,不同气候区耕作强度和气候条件差别  相似文献   

14.
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种最丰富可再生的纤维资源,它的降解在碳素循环及植物纤维素的有效利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然界中,木质素的完全降解是真菌、细菌、放线菌及相应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真菌起着主导作用,降解木质素的真菌主要有3类:白腐菌、褐腐菌和软腐菌,其中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分泌胞外氧化酶降解木质素时不产生色素,因此应用最广,研究也最深入。本文介绍了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的主要酶系及生理生化特性,并对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机理及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肉毒梭菌是一种腐生性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和湖泊的沉积物、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的肠道、饲料以及食品中。此菌不能在活的机体内生长繁殖,即使进入人畜消化道,亦随粪便排出体外,当有适宜营养且获得厌氧环境时,即可生长繁殖并产生肉毒毒素,人畜食入含此毒素的食品、饲料或其他物品,即可中毒而发生肉毒中毒症。  相似文献   

16.
今后几年里,比常规豆粕含有更多可利用蛋白质的豆粕,将可能应用于饲喂肉牛和奶牛。通过一个被称为非酶促褐化的技术,Nebraska—lincoln 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使豆粕过瘤胃蛋白含量比常规提高130%或2.5倍是可能的(过瘤胃蛋白指的是反刍动物第四胃而不是第一胃消化的蛋白质,它是未受保护的蛋白源)。通过提高饲料中过瘤胃蛋白量的途径,在某些情况下,养牛者使用的补充蛋白量减少了50%,动物学教授 T·Klopfenstein 推测,非酶促褐化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其他蛋白源,从而使相似的过瘤胃蛋白值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青贮饲料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增殖作用,将新鲜的青绿饲料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厌氧发酵制备的饲料,可以提高反刍家畜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帮助家畜度过饲草不足的季节,受到养殖户的一致青睐,目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青贮饲料保存不当容易发霉变质,从而造成反刍动物中毒,影响饲料报酬和养殖户收益。因此,在青贮饲料的生产及保存过程中要预防霉菌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番茄丁香假单胞叶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为指示菌,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从高寒草甸牧草内生细菌中筛选获取优良拮抗菌株261MY6,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平板对峙法、溶磷法、Salkowski法及盆栽试验等测定其生物功能及室内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菌株261MY6对番茄丁香假单胞叶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20 cm,盆栽防效达68.71%。具有溶解无机磷、固氮和分泌IAA的功能,对马铃薯褐腐病菌(Stysanus stemonitis)、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avenaceum)、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黄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马铃薯褐腐病菌(Stysanus stemonitis)、孜然根腐病菌(F. Solani)和番瓜根腐病菌(Fusarium sp.)有良好抑制作用。该结果为解淀粉芽孢杆菌261MY6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又称厌氧消化或沼气发酵,是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畜禽粪便中有机物浓度高,并且碳、氮的比例适中,厌氧处理时产气性能较稳定。通常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结合起来,因此畜禽粪便厌氧处理工程一般是沼气工程。自20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每天的餐厨垃圾产生量超过20 000 t[1]。畜禽养殖废物,尤其是我国农村非集约化畜禽养殖废物是造成农村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统计,我国1999年畜禽废弃物产生量已达19亿t左右,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4倍[2]。餐厨垃圾和畜禽养殖废物是生物可再生能源,采用厌氧消化可将其有效再生能源化。试验在半连续方式下,将含氮量较高的畜禽养殖废物与含碳量较高的餐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调节物料的碳氮比,探讨不同有机负荷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