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孵化的任务是将受精种蛋尽可能地变成优质雏鸡,合格健康的雏鸡是搞好肉鸡养殖的关键一步。加强孵化条件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孵化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后代苗鸡的生长性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1种蛋管理1.1种蛋选择应选择蛋黄颜色深、转动缓慢、转动范围小的种蛋;而贴壳蛋、散黄蛋、气室不在大端的蛋均不宜用于孵化。  相似文献   

2.
<正>雏鸡孵化有6项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种蛋的选择选择优秀、健康的种鸡所产的1周以内的种蛋,最好是3~4d的种蛋。2周以上的种蛋,孵化期推迟,孵化率低,孵出的雏鸡软弱。胚蛋表面要干净清洁,蛋重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比较50克以上的异常种蛋(白壳蛋、纹路蛋、花斑蛋、沙壳蛋)与正常种蛋的孵化效果,为提高种鸡场种蛋率、控制生产成本提供参考数据。研究共进行了3批次重复孵化试验,主要考察孵化率、种蛋失水率、健雏率及雏鸡前期成活率。结果表明:异常种蛋中的白壳蛋、纹路蛋、花斑蛋的主要孵化指标接近或好于对照组(正常蛋),鸡苗体重达到良凤花鸡鸡苗标准,鸡苗前期饲养成活率高。本结果表明,上述3种异常种蛋可以作为种蛋入孵,提高经济效益;异常种蛋中的沙壳蛋主要孵化指标均稍差于其他试验种蛋,不建议作为正常种蛋入孵。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原始种禽和土禽回归热的兴起,不少养殖户把目光转向野鸡这一新的养殖产业.但在引种后却发现,有些野鸡种蛋的孵化率很低,导致养殖效益不高.那么,该怎样选择野鸡种蛋呢?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经过10多年的养殖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野鸡种蛋选择方法,现介绍如下:l种蛋的品质要新鲜一般来说,用于育雏的种蛋以10天内产的蛋最好,因为这期内产的种蛋孵化率较高,孵化出的雏鸡健康和强壮,其成活率较高.2种蛋的形状大小要合适过大、过小或过圆、过长的蛋,都不适宜作孵化育雏的种蛋.3种…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给养殖户提供优质健康的雏鸡,本文从种鸡的饲养管理、种蛋的受精率、种蛋的选择、种蛋的保存、种蛋的消毒以及种蛋的孵化条件等方面,探讨提高种蛋孵化率措施的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鸡蛋和鸡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促使我国种鸡养殖迅速发展,然而,种鸡养殖存在两大风险,即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控制种鸡养殖风险要从孵化开始,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种蛋的孵化率、获得品质优良的雏鸡是孵化从业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种蛋孵化率,应着重做好种蛋的选择悄毒、孵化、出维三个关键环节。一、种鸡蛋的选择消毒要入孵的种蛋,应选择母鸡产后5天内的新鲜蛋,其形状、大小要均匀适中,沙壳蛋、薄壳蛋、畸形蛋和蛋形过长或过圆的都不能人孵。种蛋的重量以50—55克为宜,蛋重过小则孵化出的雏鸡太小,蛋重过大则孵化率降低。选好的种蛋应放进消毒箱内进行熏蒸,每立方米容积用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匕克,熏蒸40分钟,消毒完毕转入孵化机进行孵化。二、孵化过程的管理孵化过程中的管理与种蛋孵化率成正比,应按照孵化机操作程序认真做好以下管理工作。1.…  相似文献   

8.
正孵化是鹅养殖发展的一关键环节,然而利用母鹅抱性的自然孵化法已无法满足现如今鹅业发展需求,人工孵化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而在人工种蛋孵化过程中总会因技术不完善出现孵化率低的现象,改进孵化方法,提高孵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种蛋的孵化率。1种蛋的选择种蛋品质的好坏,对孵化率和雏鹅的影响很大。种蛋首先要新鲜,保存时间以产后1周为宜,3~5 d内的最好。种蛋的大小,性状应符合鹅  相似文献   

9.
孵化管理经验点滴1、中等型种蛋的孵化水平高于过小或过大的种蛋。2、开产初期,年轻产蛋母鸡生产的较小种蛋通常表现为孵化率、雏鸡体重低,雏鸡生长率、存活率差。3、孵化时间与种蛋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较小种蛋孵化的时间比较长种蛋时间要短。4、在孵化的前半阶段,...  相似文献   

10.
小日龄种蛋(160~200日龄种鸡生产的种蛋)的孵化是困扰孵化场的瓶颈之一,虽然小日龄种蛋孵化的雏鸡表现产蛋率高、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等优点,但在孵化过程中存在出雏拖延时间长、雏鸡个体差异偏大等问题。因而,在小日龄种蛋的孵化方面,提高雏鸡的出雏整齐度以及雏鸡的成活率是孵化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为孵化选择和提供合乎标准的优质种蛋是获得高孵化率和高健雏率的基础。从1983年开始孵化至今,由于我们严格按标准选择种蛋,使种蛋孵化率和雏鸡健雏率年年保持在93%和98%以上,孵出的雏鸡良种供不应求,深受养户的赞誉。现将种蛋选择经验及方法介绍如下。 一、选择正确的种蛋来源渠道。每年孵化工作开始前首先与养鸡户、场订立好雏鸡购销合同,然后根据合同中所订雏鸡的良种、数量进行选场进蛋。原则是选经过县  相似文献   

12.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种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种蛋的选择、保存与运输(一)种蛋的选择种蛋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孵化成绩,还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因此,必须选用健康母鸡群所产的蛋做种蛋。我们在泰和鸡孵化工作中是遵照下述技术措施执行的。1.正常的泰和鸡种蛋为椭圆形,过长或过圆的种蛋都不能用。太长的蛋气室小,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养殖企业建立科学的种蛋筛选标准,提高乌蒙凤鸡种蛋的孵化效果。本试验选择45周龄乌蒙凤鸡种蛋2481枚,采用完全随机2因素4水平设计,将种蛋按蛋重分为A、B、C、D四个水平,按蛋形指数分为1、2、3、4四个水平共16个组别进行标记孵化,分析蛋重、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乌蒙凤鸡蛋重在43.0~53.0 g,蛋形指数在1.300~1.350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孵化是种鸡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孵化厂管理不只关系到孵化率,对雏鸡的质量也至关重要。在孵化过程中,"种蛋管理"是孵化管理的核心,孵化厅的环境控制是关键之关键。1种蛋管理1.1科学的种蛋储存温度曲线种蛋需要在密封、保温、低湿、安装搅拌风扇的条件下储存。种蛋产出后的温度曲线应呈"V"型。在种鸡场种蛋产出后应尽快将种蛋温度降到生理零度(23.8℃)以  相似文献   

19.
种蛋的重量是孵化成败的内在因素之一,不仅影响孵化成绩,关系到雏鸡初生重及成活率,对于今后鸡群的健康及将来的生产性能都有直接关系。为了进一步证实,种蛋重量与孵化、育雏等方面关系,本试验选用了三类型种蛋,即来航鸡种蛋、农大黄鸡种蛋、洛岛红×来航鸡杂交种蛋,进行了蛋重、孵化率、雏鸡初生重、育雏成活率统计。试验随机取东北来  相似文献   

20.
正种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质量,正确储存消毒种蛋,入孵前对种蛋进行预温,防止种蛋"出汗",以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孵化期间定期对种蛋、雏鸡称重监测种蛋失水率和雏蛋比,监测蛋表温度并及时进行孵化分析是生产高质量雏鸡的一个较好的质量控制程序,也是测量和评估孵化效果的较好方法之一。加强后孵化管理也是延续孵化效果及确保雏鸡质量的关键环节。实际生产中,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