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多年来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遗传改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遗传评估工作开展较少。为加快西门塔尔牛的遗传进展,本研究通过对西门塔尔牛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评定、遗传趋势的分析、组建核心群并对比总性能指数(total performance index,TPI)选择和单性状选择的差异,旨在为今后制定和优化适合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育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974—2014年出生的 2 495头西门塔尔牛母牛生产性能记录、DHI测定记录、成母牛体重及外貌鉴定记录为研究对象,运用DMU软件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对305 d产奶量(305MY)、乳脂率(MFP)、乳蛋白率(MPP)、乳糖率(MLP)、总固体(TS)、体细胞数(SCS)、成母牛体重(MCW)和外貌评分(TC)性状进行方差组分和育种值估计,并对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成母牛体重性状进行遗传趋势分析,最终通过总性能指数公式对该牧场种公牛进行遗传评价及筛选核心母牛群。【结果】 西门塔尔牛305MY、MFP、MPP、MLP、TS、SCS、MCW和TC的遗传力分别为0.39、0.15、0.12、0.12、0.32、0.09、0.60、0.19,305MY、TS和MCW属于高遗传力(h 2>0.3),MFP、MPP、MLP和TC属于中等遗传力(0.12<0.3),SCS属于低遗传力(h 2<0.1)。对西门塔尔牛各性状遗传趋势进行分析,1974—2007年间305MY性状遗传趋势变化不明显,2008—2012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74—2006年间MFP和MPP这两个性状遗传趋势略呈下降的趋势,2007—2013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74—2000年间SCS性状的遗传趋势呈上升趋势,2001—2012年间遗传趋势总体呈下升趋势;1974—2007年间MCW性状的遗传趋势上下波动较大,2008—2011年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中国西门塔尔牛总性能指数公式对种公牛、大群母牛群和在群母牛群进行育种值排队,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公牛TPI值为552.45,排在前10位的公牛平均TPI值为 383.41,从在群母牛中筛选出100头核心母牛群平均TPI值为214.91,100头核心群母牛305MY、MFP、MCW和TC表型值均值分别为7 095.10 kg、4.13%、696.53 kg和76.73,与在群母牛群平均表型值相比要高。通过对比不同分组305MY性状选择、MPP性状选择和TPI选择各性状育种值的差异,得出TPI选择要优于单性状选择。 【结论】 近年来西门塔尔牛305MY、MPF、MPP和MCW育种值明显增加,SCS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证明对西门塔尔牛选育及遗传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比较TPI选择和单性状选择的差异,证明了在生产实践中综合选择指数更实用,牧场可加大TPI值高的种公牛的使用程度,并以100头核心母牛群为基础,扩群,通过选择优秀的公牛进行繁育、扩群,从而达到提高全群西门塔尔牛生产指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2005年9月2日,经过在国内45天的隔离饲养后,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从澳大利亚进口的32头种公牛终于被运抵中心种公牛场。历时近9个月的引牛之旅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引进的种公牛,包括西门塔尔牛22头(包括偏乳用性能的德系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6头、利木赞牛4头。有理由相信这些牛的后代很快会遍布辽宁的土地,一定会为辽宁及全国的牛改良事业做出贡献。辽宁从澳大利亚成功引进32头种公牛@康立  相似文献   

3.
用49种国际标准抗血清检查了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的4个品种、82头种公牛(黑白花牛71头、利木赞牛7头、西门塔尔牛3头、夏洛来牛1头)的血型(9个血型系:A系、B系、C系、F系、J系、S系、Z系、R′系),分析表型,确定了部分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建立了种公牛的血型档案.  相似文献   

4.
选购原则 就是架子大、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无疾病。 品种类型 各地耕牛、奶牛和杂种牛均可选用,但以杂种牛和纯种肉牛及奶公犊较好;也可自行利用纯种的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海伏斯等公牛与奶牛或本地牛杂交所生的后代作菜牛;如……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择体态状况良好能正常采精的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日本和牛种公牛各5头,分别对上述种公牛精液冷冻前后的密度、精子存活指数、精子顶体完整率、精子的畸形率等指标进行检测,探讨现行精液冷冻技术对不同品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的精液密度最大,红安格斯牛次之,日本和牛的精液密度最小,不同品种公牛精液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原精存活率西门塔尔牛高于红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差异极显著(P<0.01),红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鲜精精子畸形率、顶体完整率,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西门塔尔牛的精子冻后存活率最低,红安格斯牛次之,日本和牛最高,3个品种公牛精子冻后存活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门塔尔牛选育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我国,而后在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从前苏联、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蒙贝利亚牛。引人的西门塔尔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我国西门塔尔牛育种群规模3万头,各代杂交牛1200万头。由于中国西门塔尔牛的优良种质及在我国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养牛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洞庭湖地区随机测定了该地区岳阳市与常德市的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的多元杂交牛总计198头(西本152头,西西本30头,夏西西本16头);其中西本(F1)代、西西本(F2)代和夏西西本(F3)代相比,生长数据R代(夏西西本)>F2代(西西本)>F1代(西本),18月龄公母平均体重分别为330kg、371.5kg和410kg,24月龄公母平均体重分别为407.5kg、477.5kg和524.9kg.因此,建议在洞庭湖区以西门塔尔牛为第一父本,夏洛来牛为第二父本,对本地母牛进行改良,并将F2代杂交牛作为大规模商品肉牛生产,有利于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人工授精较困难的山区可应用F3代(夏西西本)杂交公牛作为种公牛通过本交改良本地黄牛,即有利于扩大品改覆盖率,也有利于扩大育种效益.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座落在哈尔滨市南郊。指导站的任务是饲养优良种公畜,生产供应冻精和液氮,掌握繁育改良规划和良种登记,开展后裔测定,推广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培训技术人员。为了普及冻精配种,提高冻配“三率”,开展了多种家畜繁殖技术的研究。目前共饲养六个品种70头种公牛,其中乳用品种黑白花牛27头,是本省自己培养的;乳肉兼用品种有西门塔尔牛、短角牛;肉牛品种有“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格斯”和役用朝鲜牛。  相似文献   

9.
调研报告旨在阐述通辽市嘎达苏种畜繁育中心对中国西门塔尔牛将近60年的育种历史及发展现状,以提高对纯繁西门塔尔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视度。此次调研采用查阅育种档案资料、实地调查、测量、数据整理的方法。嘎达苏为我国引进西门塔尔牛以及西门塔尔牛的中国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调研报告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史的各个阶段、主要性能指标及期间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前言某站有国外引进和国内繁殖的成年种公牛26头,其中西门塔尔10头,褐牛11头,夏洛来3头,黑白花2头。年龄2—11岁。在这26头中,有23头于今年3月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势异常,运步迟缓及跛行。有的厌食、异食,有的不爬跨,有的平地射精,有的射精量少和原精活力低。  相似文献   

11.
保种场种公牛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保种场要尽可能保留更多品系或家系,对晋南牛来说,至少要保留6个以上家系,每个家系种公牛不少于3头.由于晋南牛的育种目标是肉用牛,所以在选择种公牛时要特别注重其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种公牛早期生长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的荷斯坦、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和红安格斯5个品种0~24月龄的种公牛体重记录,采用Logistic、Compertz和Bert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和红安格斯5个品种种公牛采用Bert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均达99.4%以上;采用Bert模型拟合的5个品种种公牛早期的体重生长曲线在达到拐点日龄以前,日增重是持续增长的,达到拐点日龄后,日增重缓慢下降;红安格斯种公牛22~24月的日增重占最大日增重的比率最小,是41.3%,西门塔尔次之(51.2%),荷斯坦种公牛体重日增重下降最慢(62.2%);种公牛8个月以前,西门塔尔种公牛日增重均依次高于夏洛来、荷斯坦、红安格斯和利木赞,种公牛8个月以后,夏洛来种公牛的日增长速度超过西门塔尔,利木赞种公牛的生长速度超过红安格斯.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中国种畜禽得到持续改良,实现快速繁育。2005年5月10日,农业部牛冻精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对中大种公牛站生产的冻精产品进行了抽样质检,样品全部合格。2005年5月18日至19日,农业部刘长春处长带领专家组对中大种公牛站进行实地验收,听取“建站三年以来的工作报告”,并对种公牛荷斯坦、西门塔尔、利木赞、盖普威、鲁西黄牛评分鉴定、设备审查及人员考核等项目检查后,一致认为:中大种公牛站建站以来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种畜禽管理政策,积极推广肉牛、奶牛良种,为我国养牛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存栏种公牛品质优秀,特级牛占77%,在国内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西门塔尔牛的犊牛、母牛、育成牛以及公牛特性进行分析,探究西门塔尔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养殖人员提供建议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吉林农业科学》2004,29(4):F002-F002
胡成华(Hu Cheng-hua),1953年5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85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畜牧系。现为吉林省农科院肉牛生产学科专家,畜牧分院养牛研究室主任,吉林省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理事,黄牛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代育种理论,通过人工授精(AI)和胚胎移植(ET)等生物技术结合计算机育种,建立中国西门塔尔牛开放核心育种体系(ONBS)。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黑龙江省很多牧场为了提高牛群的品质,多用荷兰公牛与滨洲母牛杂交。研究杂交效果,对滨洲牛的育种工作及荷兰牛的利用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有关这方面的科研报导较少。因此,我们将东北农学院实验农场四头荷兰公牛与滨洲母牛杂交所生76头杂种母牛111个泌乳期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供滨洲牛育种工作的参考。二、杂种牛产乳性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杨效民,男,1956年生于山西芮城,研究员.现任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养牛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畜牧兽医所科研党支部书记、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奶牛科技入户工程"山西省首席专家;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牛业科学》杂志编委;山西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9.
利用西门塔尔牛改良黄牛的基本情况 引入西门塔尔牛改良我国黄牛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早在1898年,俄国人就将其一部分西门塔尔牛纯种及杂种引入我国东北繁殖。据陈幼春等考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三河牛和黑龙江省的原滨洲牛均含有19%左右的西门塔尔牛血液。樊国璋等认为北方黑白花奶牛的部分牛群中也含有少量的西门塔尔牛血液。  相似文献   

20.
2009年3月16日~18日,肉牛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养功能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合作,首次在6头纯种鲁西牛公牛上一次性安装美国进口的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前端瘘管、回肠末端瘘管获得成功,目前6头瘘管牛术后恢复良好,开始正常进食和排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