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不同林龄的林分为对象,调查与分析黄檗野生种群的资源状况,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活立木平均株数在幼龄林林分中占12.3%,在中龄林中占3.8%,在成过熟林中占2.6%,3个龄组林分的平均株数比例为6.2%;单位面积活立木平均蓄积在幼龄林林分中占7.3%,在中龄林中占2.4%,在成过熟林中占1.3%,3个龄组林分的平均蓄积比例为3.7%。  相似文献   

2.
柞林是黑龙江省东部山区主要林分类型之一。它是原生森林植物群落经反复破坏形成次生演替的结果,在浅山区及交通沿线呈大面积分布。据一九八四年合江地区森林资源统计,全区十二个县,有柞树中、幼龄林144,123公顷,占全区森林面积的32%;蓄积8,615,160立方米,占总蓄积的24.8%。由此可见,柞林是森林后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辽宁柞林面积(不包括柞蚕场)有1,592万亩占森林面积的43.5%,蓄积4,080万m~3占森林总蓄积的49.1%。所以柞林在全省森林资源结构的树种比例中,占绝对优势,可以认为以柞树为主的中幼龄林,是构成辽宁省次生林资源的主要成分。从柞林郁闭后开始分化到自然稀疏,林  相似文献   

4.
崔友君 《林业科技》1991,16(5):9-10
黑龙江省柞林资源分布广、面积大,是次生林中比重最大的林分类型。如何经营、利用好柞林资源,对解决后备资源不足有重要意义。现以牡丹江林区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次生低产柞林的经营技术。通过研究将该林分划为3个类型,即老龄过熟林类型、柞矮林类型和低密度中幼龄林类型。第1类型采用水平沟整地造林方法;第2类型采用带状改造,其带宽以伐5留3为宜,第3类型可采用经验公式LnN=8.8171—2.2901补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赤峰市林西县大冷山林场经营总面积52.7万亩,有林地面积27.3万亩,其中天然林15.7万亩,人工林11.6万亩,森林覆盖率87%,林木总蓄积量为60万立方米。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有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栎、山黄榆、五角枫等,人工林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油松、榆树、杨树等。在次生林中,幼龄林占73.2%,平均每亩蓄积量2.3立方米。有些次生林林相较好,也有不少慢生、稀疏、低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辽宁省次生柞林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探索柞林的自然稀疏规律,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控制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引进国外、吸收国内编制密控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柞树林分密控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柞林的特点及其改造为混交林的重要意义江山娇实验林场有较大面积的次生柞林,多为中、幼龄林,其立地条件一般较差,林地土壤偏于干旱瘠薄;林木生长较慢,或大经级极少。如彻底砍去重造新林,会使环境条件导致恶化;对现有的中、幼龄林木也不能充分培育利用,若根据现有柞林及其立地条件的特点,采取适当方式引植适宜的针叶树种与其混交,可收到如下效益:1.由于保留一定数量的柞树,保持了林  相似文献   

9.
白桦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抚育间伐最佳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国华  刘青 《林业科技》1994,19(3):13-14
白桦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是鹤北林业局次生林的主要林分类型。在该类型中的中幼龄林占80%以上,对该林分如能进行科学管理及时的调节林分密度,使林分长期保持最佳的生长状态,不仅可以缩短林木的培育周期,而且对提高林分的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柞树(Quercus mongolica Fisch)在承德地区的次生林中,占有相当位置,以柞树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占次生林面积的19.5%;以蓄积论,占全面地区森林总蓄积的14.8%,分布在海拔800—1400、1500米范围内的各种坡向上。这些柞树林是经过多次砍伐和火灾以后形成的萌生林。有纯林,也有与油松、桦木、山杨、椴树等的混交林。其中一部分柞树林林分稀疏,生长不良,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低,没有什么培育前  相似文献   

11.
在林中成功地进行了种植天麻试验,试验表明:阴坡、中成熟林、高郁闭度及高海拔林分天麻的单重和穴产量分别大于阳坡、幼龄林、低郁闭度及低海拔林分。  相似文献   

12.
水曲柳、胡桃楸等天然次生林生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标准地调查,对现有天然次生林水曲柳、胡桃楸和黄菠萝幼龄林林分特征、优良单株径级分布、生长过程进行研究,指出相应的抚育技术措施,为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中水曲柳、胡桃楸和黄菠萝等珍贵阔叶树种单株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燕山山地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空间结构,以河北省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角尺度和混交度等空间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幼龄林均呈聚集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8和0.55,孟滦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幼龄林的聚集程度高于黑龙山林场;2个地区的白桦天然次生中龄林也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孟滦林场白桦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32,混交树种只有2个;黑龙山林场平均混交度为0.47,混交树种达到5个。  相似文献   

14.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我国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研究其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对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和香合欢树种发展,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香合欢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换空间,分析香合欢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了解干湿两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容重均随林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均在成熟林中最低;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林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中龄林中最高;雨季土壤pH值、总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旱季;旱季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雨季;林龄和季节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为影响林分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重要因子。在香合欢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养分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中龄林中最高。在香合欢幼龄林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应加强对香合欢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在旱季增加水分供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林木树冠结构与密集度具有一定关联性。密度效应一直是森林经营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探究蒙古栎次生林林分密度与树冠结构、密集度的关系,以期深入掌握蒙古栎次生林结构特征,为蒙古栎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8月在小陇山蒙古栎次生混交林中选取立地条件均一、不同密度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Pearson相关系数和最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不同密度下树冠结构与密集度的关系。[结果 ]不同密度蒙古栎林中树冠体积的变异最强,其次为冠长与树冠面积,冠幅、冠长率和冠形率的变异最弱,树冠结构特征的变化趋势随林分密度的改变呈单峰型分布。随着林分密度递减,冠幅、树冠面积、树冠体积分别与胸径的相关性趋势近似于“L”型,而冠长和胸径的相关性趋势与林分密度的变化保持了一致,林分密度对冠长率、冠形率与胸径相关性的影响不大。蒙古栎林密集度处于中等密集至很密集状态,但不同密度林分内林木树冠的挤压与重叠程度有差异,其中优势树种蒙古栎、白桦、华山松和椴树起了决定性作用。蒙古栎林中林分密度对树冠结构与密集度关系的影响包含两种路径:林木竞争—树冠结构共同介导的间接影响;林木竞争—胸...  相似文献   

16.
一、混交林基本情况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林座落于永吉县西部大岗子乡境内的星星哨水库西岸王八盖山北坡中部,坡度5—15度,土壤为棕色森林土,肥力中等,腐殖质层厚度10—15cm。次生林地主要植被有柞、山杨、水、胡、柳树等中幼龄林,每公顷蓄积不足50m~3。于1979年春在该林地内栽植2年生红松面积1公顷,  相似文献   

17.
经营密度对杨桦次生林土壤含水量及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商品林中杨桦次生林为对象,采用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观测与临时标准地调查点面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与评价了经营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经营密度的林分,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随经营密度的减少而降低。单位面积山杨次生林和白桦次生林林分的胸径年生长量随经营密度增大而减少;林分蓄积量的变化规律却不同,不随经营密度增大而增加,亦不随经营密度增大而减小,而以中等经营密度值(0.7)最大。  相似文献   

18.
家参野化适宜立地条件是:林分以柞、椴、楸等阔叶混交的天然次生林,地形为陡坡,坡向为半阳坡,郁闭度为0.65,土壤质地为轻砂暗棕壤。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天然次生林改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是山西省森林资源的主体,而天然林中绝大部分是次生林,因此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应为天然林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次生林中大部分都是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差的林分,所以次生林改造工作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对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较为混乱,因此,应从恢复和提高森林资源、维护和发展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必要性,要对次生林改造进行再认识、再发展,正确地界定次生林改造的对象——低质低效次生林。  相似文献   

20.
蒙古栎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维护区域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对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蒙古栎次生林的结构及生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林分的直径分布整体表现为正态分布,径级结构q值显示大多林分结构需要调整;蒙古栎林分水平分布特征表现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处于0.475~0.517;区域蒙古栎次生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成熟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幼龄林和中龄林;综合区域天然蒙古栎林群落组成、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等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林地土壤养分、林分的角尺度和混交度是区域蒙古栎次生林林分特征因子。该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区域蒙古栎林地生产力,改善林分质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