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试验设计了8种平板簇具对木薯蚕进行吐平板丝试验,通过试验筛选,认为采用纸板、塑料小蚕网和竹编平板丝器具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设计了8种平板簇具对木薯蚕进行吐平板丝试验,通过试验筛选,认为采用纸板、塑料小蚕网和竹编平板丝器具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中常常发生有些熟蚕上蔟后不能吐丝结茧,或者吐少量浮丝或平板丝,大多数不结茧的蚕数天后死亡,极少数变态或裸蛹,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不同蚕品种吐平面丝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做不同品种在平面吐丝环境和正常营茧环境的对比试验,发现吐平面丝与品种有关系,适合吐平面丝的蚕品种从优到差的顺序是贵蚕3号、春蕾×镇珠、贵蚕1号、洞庭×碧波和菁松×皓月。除品种因素外,吐丝期和化蛹期的环境因素(包括光、温度、湿度)也是影响蚕吐平面丝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蚕吐平面丝,是在蚕儿饲养过程中,通过改变蚕吐丝的条件,不给营茧的族具,将蚕放在平面物上,自然吐积成平面状的丝,然后经过脱胶而成。平面丝可直接加工成书画丝纸、贴绢、丝棉被以及多种工艺品。 一、平面物的准备。蚕在老熟前每盒种要准备好35~  相似文献   

6.
纸板方格蔟是用牛皮箱板纸做成的一种先进的蔟具,它具有营茧位置多、分布均匀、疏密适当、蔟中空气流畅、易于排湿,能提高蚕茧上车率、解舒率和出丝率,茧色白净无污染,且成本低,可多次使用等优点。目前,在推广使用纸板方格蔟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一是新方格蔟有异味,蚕入孔率差,影响使用效果。二是方格蔟绑扎双联片方法不当,横营茧少,茧形不正。三是成熟不齐,游山蚕多,清场费工。四是省略了室外搁挂,蔟室湿度大,环境差,影响茧质。五是配套技术不掌握,怕麻烦,仍然沿用传统方式,从而影响纸板方格蔟使用效果。推广应用纸板方格蔟上蔟是提高蚕茧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熟蚕有排完粪尿后才开始吐丝营茧、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吐丝加快以及向上爬和对气味的避忌性等特点,在纸板方格蔟推广使用中具体要抓好以下几点。1处理蔟具未使用过的纸板方格蔟,要喷撒桑叶汁水或在未污染的蚕沙和桑叶中堆埋5h左右,以改变蔟味,然后在太阳下曝晒1~2d,可提高熟蚕入孔率和结茧率。2添食脱皮激素掌握在有5%熟蚕时,添食脱皮激素,即一张蚕用1支40mg的脱皮激素兑水2kg,均匀喷撒在15~20kg桑叶上喂蚕,10~15h蚕形成熟蚕高峰,这时蚕入孔快而整齐,吐丝营茧好。3结扎...  相似文献   

7.
于丽萍 《蚕桑通报》2003,34(3):63-64
有些蚕儿上蔟后或静伏不动或到处乱爬,待体力不支时,掉到蔟下,或死亡,或卧伏。还有少数蚕儿上蔟后不吐丝也不死,就是不做茧。这类蚕统称“不结茧蚕”。产生不结茧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熟蚕神经麻痹,吐丝器官发生故障所致。究其原因:一是病原微生物侵害,破坏了蚕体机能和绢丝腺使其不能吐丝;二是轻微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中毒引起神经麻痹,较长时间不死也不吐丝,或吐一点平板丝;三是在大蚕期喂了过嫩或偏施氮肥的桑叶,造成蚕体血液中的水份、蛋白质含量过多,血液PH值下降,引起神经麻痹而不能吐丝结茧,或丝腺过分肥大,在头胸临界处压迫气管,使头…  相似文献   

8.
<正> 蚕吐平面丝,是蚕茧生产的一大革新。平面丝是在蚕儿饲养过程中,通过改变蚕吐丝的条件,不给营茧的蔟具,将要放在平面物上,自然吐积成平面状的丝,然后经过脱胶而成。平面丝可直接加工成书画丝纸、贴绢、丝棉被以及多种工艺品。生产平面丝可获得好价钱,是蚕农提高经济效益的好方法。其生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于丽萍 《四川蚕业》2002,30(3):40-40
<正> 蚕吐平面丝,是蚕茧生产的一大革新。平面丝是在蚕儿饲养过程中,通过改变蚕吐丝的条件,不给营茧的蔟具,将蚕放在平面物上,自然吐积成平面状的丝,然后经过脱胶而成。平面丝可直接加工成书画丝纸、贴绢、丝棉被以及多种工艺品。生产平面丝是蚕农提高经济效益的好方法。其生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广西蚕业》2007,44(Z2):17
吐丝结茧是蚕的本能,但在现实生产中会出现有些蚕熟后不吐丝,上蔟数天便死亡或吐少量浮丝不结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蓖麻蚕蛹的冷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乐山  MARCOS 《广西蚕业》1999,36(2):21-25
本报告了笔在巴西工作期间,针对蓖麻蚕种茧玲藏这一重要技术环节做的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饲养的情况下,种茧在最适宜的发育阶段.用5℃冷藏在90天以内时,只要技术措施得当,羽化、交尾、产孵情况基本正常。冷藏90天以上,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十分明显,显示出有不良的影响。蓖麻蚕蛹在冷藏过程中蛹体重量的减轻程度与冷藏时间的长短、蛹的性别、冷藏容器的密闭程度有关,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到羽化、交尾及产卵。蓖麻蚕品种、饲料种类、饲养和结茧的温湿度以及饲养水平对蛹的冷藏期限都有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植源性蜕皮激素对家蚕结扎蛹卵巢发育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全 《蚕业科学》1992,18(1):25-29
探讨了植源性蜕皮激素对家蚕结扎蛹卵巢发育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植源性昆虫蜕皮激素可以诱导结扎蛹卵巢发育形成成熟卵;其成熟卵,经人工单性生殖处理表明,具有和正常卵相同的生理活性。在蜕皮激素诱导结扎蛹卵巢发育的过程中,保幼激素类似物具有拮抗作用,影响卵巢的增重。在苏5、苏6、苏5×苏6、苏3×苏4的不同蚕品种间,诱导结扎蛹卵巢发育所需的蜕皮激素剂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验了外源激素类似物(JHA)和蜕皮激素(MH)对天蚕幼虫龄期经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桑蚕的研究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4.
BmLSP基因启动子驱动DsRed在转基因家蚕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幼虫血清蛋白(BmLSP)是由脂肪体细胞合成的一种贮藏蛋白,是研究家蚕幼虫期发育调控的理想靶标。基于家蚕基因组数据,克隆了BmLSP基因5'端侧翼区~1.6 kb的调控序列,构建成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为报告基因的pig-gyBac表达载体并进行转基因注射,在个体水平上验证该启动子的特性。结果表明:BmLSP-DsRed表达框以单拷贝形式整合至家蚕基因组;DsRed在转基因家蚕脂肪体中特异转录表达,其时期表达特征与BmLSP基因基本一致,随发育阶段的不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即幼虫期表达,但1龄、2龄眠期不表达,3龄、4龄眠期有微弱表达,上蔟后表达量逐渐降低直至化蛾阶段消失。提示BmLSP可能通过其启动子区的特异元件受激素的精确调控而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15.
昆虫蜕皮的激素调控网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恩恩  李胜  曹阳 《蚕业科学》2008,34(2):370-374
昆虫蜕皮是由数种激素分级调控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在蜕皮之前,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促前胸腺素(prothoracicotropic hormone,PTTH)并促进前胸腺中蜕皮激素(ecdysone,Ecd)的产生。随后,Ecd促进气门腺Inka细胞合成蜕壳启动激素(ecdysis-triggering hormone,ETH),同时抑制ETH的分泌,对ETH具有双重调控作用。血淋巴中Ecd滴度下降后,羽化激素(eclosion hormone,EH)促进ETH的分泌。最终,ETH启动昆虫的蜕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硒(0、0.05、0.1、0.2mg/kg日粮),研究蛋鸡换羽过程中激素的变化,探讨硒影响强制换羽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硒能够影响换羽过程中血浆T3、T4、促黄体生成激素、黄体酮、雌二醇含量,但是硒参与强制换羽与硒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无关,硒可能是参与了促黄体生成激素、黄体酮、雌二醇的代谢影响了强制换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参与生物体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并保护细胞在外界不良环境胁迫下免于受损或降低受损程度。为了探讨家蚕小分子热激蛋白在家蚕组织对外源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分别给家蚕添食蜕皮激素(MH)和芸香苷(rutin)后,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 spike-in qPCR)方法,分析家蚕sHSP19.9基因(BmHSP19.9)的组织应急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家蚕5龄幼虫食下2×10-3μg/μL蜕皮激素溶液或5×10-2 ng/μL芸香苷溶液浸泡的桑叶2 h后,BmHSP19.9基因在中肠、脂肪体和马氏管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均有上升,尤其是在脂肪体中的转录水平非常高,在中肠组织的转录水平出现2个峰值,推测与中肠组织存在不同的应激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8.
Non-feed removal molting programme in commercial brown laying hens and its influence on pre-molting, post-molting and end of cycle egg quality traits were investigated. Overall 54 bir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 groups and each group was fed with one of the following diets during 10 days of molting period: (i) grain barley, (ii) alfalfa meal, or (iii) commercial layer ration (non-molted control group). Eggs obtained from groups in pre-molting, post-molting and end of cycle periods were examined for several quality performance traits such as egg weight, specific gravity, shape index, shell strength, shell thickness, eggshell weight, haugh unit, albumen index, yolk index and yolk colo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n-feed removal molting programme based particularly on grain barley had positive effect on egg quality traits in laying hens. Notably, yolk color and haugh unit, which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parameters from the consumer point of view, were relatively improved in barley molted group.  相似文献   

19.
蚕用蜕皮激素水剂含量检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蚕用蜕皮激素水剂含量检测是根据《四川省蚕药标准》(1992年版)制订的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该方法用于检测蚕用蜕皮激素水剂含量时受水剂中的糖苷,蛋白质、色素等大分子物质影响,测出值与实际值有较大误差,而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能较好地避免大分子物质的干扰,减少误差,其效果明显优于紫外检测法.  相似文献   

20.
周乃明  洪健 《蚕业科学》1990,16(3):145-148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家蚕前胸腺超微形态的变化.在四龄龄初细胞基底膜很致密,细胞核不规则形.四龄中期以后.基底膜疏松,而呈纤维状,细胞核以细分枝伸向细胞全域.线粒体形状呈多态,马蹄状和环状线粒体明显增多.在四龄眠中和五龄吐丝期,细胞质中出现大型液胞和裂隙状液胞,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一般是龄的后期比前期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