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蔬菜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我国蔬菜多倍体育种研究在蔬菜多倍体诱导与鉴定方法、蔬菜多倍体育种与应用等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目前蔬菜多倍体育种中尚存在的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蔬菜多倍体育种水平的对策,即选择适宜的诱变材料、提高蔬菜多倍体的孕性、扩大多倍体原始材料的选择范围、完善诱导方法与技术、多倍体育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提高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诱导成功率,并能解决嵌合体问题和同源多倍体结籽率低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园艺植物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多倍体研究现状。探讨了多倍体育种中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细胞工程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鱼类细胞工程育种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其主要技术包括核移植,细胞融合,雌核发育,雄核发育和多倍体诱导,其中雌核发育和多倍体诱导是潜力较大的育种方法,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冬枣作为我国的特色树种,其多倍体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文章主要从诱导材料的选择、诱导方法及提高诱导效率的途径等方面对我国冬枣多倍体育种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提出了冬枣多倍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了田间诱导与离体诱导在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的区别,为广大育种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冬枣作为我国的特色树种,其多倍体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文章主要从诱导材料的选择、诱导方法及提高诱导效率的途径等方面对我国冬枣多倍体育种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提出了冬枣多倍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了田间诱导与离体诱导在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的区别,为广大育种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百合组培诱变研究 Ⅰ.器官水平的多倍体诱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诱导百合属(Lilium L.)多倍体,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已在进行探索.但百合属藉组织培养为手段,用秋水仙素进行多倍体诱变育种的研究,过去尚未见有文献报道,而近来报道的也甚少.我国百合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老品种种质退化,致使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影响了百合生产的发展,因此对百合新品种的选育很有探索研究之必要.我们藉百合组培诱变手段之一——器官多倍体诱变,已获得外部形态发生变异的试管苗,为下一步筛选观赏、食用和药用或两者兼用的百合新品种打下了基础,并为其后代体细胞遗传研究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7.
林木多倍体诱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林木多倍体形成的机制、诱导的途径,以及林木多倍体育种的意义,对林木多倍体育种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素诱导观赏植物多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秋水仙素在观赏植物多倍体育种上的应用概况,探讨了多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瓜类遗传育种中的染色体倍性操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西瓜、甜瓜及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单倍体和多倍体诱导、细胞学倍性鉴定、染色体加倍研究的进展,并对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野生有斑百合多基因型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方法及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多倍体鉴定技术,本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野生有斑百合预培养7 d的无菌萌动种子(2n=2x=24)为材料,用不同含量的秋水仙素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明显膨大作为变异植株早期鉴定的标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并结合染色体计数法对诱导后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探讨在相同的种子萌动状态下,不同含量、不同浸泡时间的秋水仙素诱变效果,并初步建立了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和鉴定技术流程。结果表明:0.10%的秋水仙素溶液可有效地诱导野生有斑百合萌动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浸泡处理36 h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44.43%;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肥厚且增宽、叶色深绿、叶表面轻微褶皱、叶柄粗壮、生长缓慢等特征。研究还发现,植物外部形态变化不仅在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而且在不同基因型的四倍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下胚轴的膨大作为早期筛选多倍体的有效指标,同时结合直接测定细胞中DNA含量和计数染色体数可快速有效地培育出野生有斑百合同源四倍体植株。本研究建立的离体多倍体诱导流程除可应用于有斑百合种子多倍体的诱导外,也可为其他野生百合种子离体染色体加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木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5,他引:23  
该文综述了林木多倍体育种的途径、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指出多倍体育种在速生、优质、高抗逆性等林木新品种选育中具有更大的潜力 ;目前在林业生产中应用的多倍体新品种数量之所以相对较少 ,主要与树木细胞遗传等基础研究滞后、一些多倍体育种相关理论和技术难题未能得以攻克有关 .而随着人类对其应用价值认识的提高以及有关新技术方法的注入 ,建立在现代遗传学以及细胞染色体工程技术基础之上的林木多倍体育种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相似文献   

12.
西番莲属多年生藤本植物,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且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传统的种植方式及西番莲品种本身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西番莲育种及其育种的改良尤为重要。由于西番莲染色体数目少,且未发现有自然的多倍体变异,所以西番莲多倍体育种是可能的。传统的多倍体育种依靠秋水仙素来完成,但秋水仙素存在很大的不足,许多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进行了不少探索,如用除草剂类的Oryzalin取代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来诱导植物多倍体,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研究对Oryzalin在西番莲多倍体育种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期望取得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百合等球根花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根花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需求。通过育种研究提高球根花卉的品质和栽培性状,已成为国际花卉市场竞争的核心。总结了以百合为代表的球根花卉当前的重点育种目标,结合百合的育种历史和近期育种研究进展,对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在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得出,球根花卉的育种目标逐渐从提高观赏性转向重视栽培和采收性状,育种方法趋向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和传统育种手段结合。国内球根花卉育种工作者有待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我国生境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早日建立起优良品种培育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观赏荷花引种、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观赏荷花优良品种的引种、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主要观赏荷花品种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观赏荷花的一些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桑树多倍体鉴定和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桑属植物存在14条染色体的2倍体(2n=2x=14)物种,而过去认为桑树2倍体有28条染色体(2n=2x=28),这些研究引起对桑属植物染色体组基数的关注。本文概述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细胞学和分子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总结桑树多倍体类型、形成原因、表型效应及其生产应用;介绍桑树4倍体、3倍体的人工诱变创制技术,包括诱变处理方法、诱变后的管理、诱变体的选择、3倍体的人工有性杂交培育等,以及桑树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指出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导与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是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关键技术。提出多倍体育种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桑树多倍体育种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无核葡萄的多倍体诱变、胚珠培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等方面较系统地综述了大粒无核葡萄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应用的进展,同时展望其发展趋势及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荷花观赏性综合评价模型,对苏州市43个荷花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4个观赏等级:Ⅰ级品种在苏州适当环境下可大量栽培应用,Ⅱ级品种可作为水景园配景用;Ⅲ级、Ⅳ级品种除作为一般应用外,亦是育种的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8.
百合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原产47个种、18个变种,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近几十年来,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育种目标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种改良上主要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以及良种快速繁育等.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将使百合育种工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百合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 ,原产 47个种、18个变种 ,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 ,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育种目标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种改良上主要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 ,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 ,以及良种快速繁育等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 ,将使百合育种工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