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县潘溪公社双基堡大队,拥有河滩桑园80亩.其中有1966年栽植老桑园5亩外,其余均是1980年新栽二年生桑园.1981年,该队由于科学养蚕和经营管理工作跟不上,全年养蚕21张,产茧404.5斤,张产茧为15斤,蚕茧收入587.29元,张产值仅有21.7元.今年该队在公社的支持下,对本队的蚕桑生产实行了"集体管桑,出售桑叶,小蚕共育,大蚕分户,蚕茧收入归己"的办法,使今年该队的蚕茧产量和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  相似文献   

2.
<正> 铜山县棠张公社八一年采用“丛栽法”拓植桑园350亩,获得成功。达到了当年栽桑当年丰产的目的(栽培方法、技术处理措施,见八一年第四期《江苏蚕业》)。当年全社平均亩产茧在70斤左右,收入超过100元,加之间作其它作物一般收入都在200元左右,比常规栽桑提高效益二倍,经过一年实践的证明“丛栽法”桑园符合高效益、快速成园的要求。对蚕桑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八二年该社采用“丛栽法”又扩植桑园450亩,我县其他各社也相应有了发展。为了不断地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丛  相似文献   

3.
赖贞祥     
<正> 系井研县纯复乡,罗心村蚕桑重点户,全家三人,两个半劳力,承包田3亩,土2.5亩。1983年起他坚定走发展蚕桑生产脱贫致富道路,共发展小桑园3.5亩,四边桑1200株,共有桑8200多株。由于突出效益狠抓管理,1986年全家三季养蚕17张,产茧637公斤,茧款收入2269.56元,共育小蚕55张收入274.50元,桑园间种收入170元,其他蚕桑收入164元,总计蚕桑收入2878.56元,全家人平959.52元,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张威 《广西蚕业》2004,41(Z1):74
《广西蚕业》编辑同志:您们好!我是江苏省滨海县玉龙路272号养蚕专业户张威,在此我怀着无比喜悦与感激之情向您们报喜,衷心感谢《广西蚕业》杂志引导我们走上了栽桑养蚕的致富之路。3年前,我们从贵刊中了解到,栽桑养蚕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致富路,感到发展蚕桑生产市场前景较好,于是先后投资了3000多元资金,拓植和承包了十多亩桑园。在桑园生产和养蚕管理过程中,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我们就从订阅的《广西蚕业》杂志中寻找答案,使蚕桑生产年年得到发展,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十几亩蚕桑都获得了26000多元的纯收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5.
<正> 吴堡县园蚕站通过突出技术承包、强化典型示范,使该县蚕桑生产出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栽桑势头好。不少农民精心管护“桑朴子”育苗,窑周、路旁也开始零星栽植桑树。全县春栽坡地水平沟桑园205亩,今冬计划新建桑园4000亩,全县桑园可望过万亩。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是建国后新发展的蚕区,1949年仅产茧160担,没有成片桑园,1971年突破万担,1982年超过5万担,今年桑园面积近10万亩,预计蚕茧产量可达到10万担左右。在发展蚕桑生产的过程中,特别是近三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感到重视基地建设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县有30个乡镇,虽然大多数地方都有蚕桑生产,但是生产水平出入很大,说明各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涟水县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1990~1991年,拓植新桑园2.4万亩,总面积达4.02万亩,年产蚕茧1000多吨。随着当前国际市场丝绸行情的变化,笔者认为,蚕桑生产必须克服一种倾向,做好三篇文章,使蚕桑生产向着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方向发展。要克服的一种倾向是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这种倾向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一、重面积、轻素质的倾向。即偏重增加桑园面积,忽视提高桑园素质。我县1.6万亩成林桑园,亩产茧100公斤以上的只有2500  相似文献   

8.
冰雹不仅对农业生产建设、人畜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 ,而且对桑树破坏性也很大。近几年来 ,尤以春末夏初较多 ,在我县局部地区曾遭受过历史上几次罕见的冰雹袭击 ,对蚕桑生产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最严重的是 2 0 0 0年 5月 1 2日的一次冰雹 ,当时在我县重点蚕桑地区兴桥镇的 3 2个行政村中 ,有 1 4个村不同程度地受到冰雹袭击 ,尤以方向、津哨、龙港 3个村的影响最大 ,这时正值春蚕小蚕三龄盛食期 ,该镇有 40 0 0亩桑园 ,受害的 2 747亩 ,灾情严重的桑园 50 0多亩 ,不少养蚕户无奈只好将小蚕倒掉 ,减产二成以上的桑园有 1 60 8亩 ,雹灾造成…  相似文献   

9.
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是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关键。开发利用蚕桑生产的副产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桑枝和蚕粪,是掌握在蚕农手中的两宗主要副产品,一亩桑园春伐可得鲜枝条400~600kg,夏伐可得鲜枝条500~700kg,一盒蚕种在饲养中可产生鲜粪140kg左右。我省现有桑园125万亩,年发种量290多万盒,每年生产中产生的数量可观的桑枝和蚕粪,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蚕桑生产利国利民山区半山区发展蚕桑生产,对增加群众收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粮食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增强农业后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六川河乡荔家山村,地处高山梁顶,土地瘠薄,粮食产量较低。他们扬长避短,发展蚕桑生产,平均每亩桑园相当于该村3亩左右的粮食收入。养蚕收入扣除物资成本,每个桑园管理和养蚕净工值5元以上。1989年省、市政府将我县列为蚕桑生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育好小蚕一半收”,“小蚕育不壮,大蚕没指望”。多年实践证明,抓好小蚕共育是促进蚕作安全、提高养蚕效益、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前几年,我县蚕桑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出现较大滑坡,蚕区的小蚕共育体系随着蚕农积极性下降和桑园面积的减少土崩瓦解,散发蚕种现象日趋严重,如不及时纠正,必然对蚕桑生产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在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射洪农村中,蚕桑大户引导农民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发展,代表了蚕桑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发展“四边桑”、“大行间作桑”的同时,充分利用非耕地、鸡啄地和开垦荒山荒坡,积极发展家庭“小桑园”,为自己形成规模经济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最近,我们调查分析了这些大户桑树的结构状况,发现形成蚕桑大户与发展小桑园有密切关系。1987年,射洪县养蚕收入超1000元的户有245户,其中有小桑园的户为186户,占1000元户的79%,拥有小桑园181.98亩,户平0.98亩。见表一。  相似文献   

13.
<正> 1978年以来,我县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桑园面积从近3000亩扩大到40000亩,蚕茧产量从2330担增加到14100多担,5年翻了两翻多。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具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条匾、竹匾、芦菲等蚕具,因材料来源不足,容易损坏等条件限制,很难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势必阻碍蚕桑优势的发展,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很难达到稳产高产、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丽 《四川蚕业》2004,32(1):47-48
蚕桑生产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已极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现小农经营模式向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变,已成为我县蚕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县现有桑园面积8.2万亩,是蚕桑生产大县。但由于桑园在当前是按人均划分的,从而导致经营分散,加之最近两年来的低谷调整,目前,我县有40%的农户桑园面积在1亩以下,蚕桑收入在家庭经济结构中占的比重很少,致使蚕农不重视,新技术不易推广,大大影响了蚕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蚕桑生产的高产栽培和优化饲养技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我们于1985年在虎头山乡茶圩里村周樟美户进行了试验。该户有4年生沙壤土桑园1.84亩和7年生菜地桑园0.28亩及相应的蚕室。周樟美全年饲养6期蚕,比一般农户增养一期晚秋蚕,饲养12盒蚕种,产茧449.45公斤,茧款收入2471.4元,拆合亩桑产茧210.02公斤,亩桑产值1154.86元。  相似文献   

17.
蚕桑生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声誉很高。发展蚕桑生产,是增加国家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壮大集体经济、增加个人收入的一项前途宽广的生产门路。浙江省余杭县九堡大队350亩桑园,平均一人管桑10亩,每张蚕用工13个,八○年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县的蚕桑生产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六五到“七五”的10年间,全县总计发展桑园47000多亩,栽桑2350万株,累计发放蚕种142793张,产茧3638.7吨,蚕农直接收入2236.5万元。对帮助山区农民摆脱贫困,提供农业生产资金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八三年我县试种桑22亩,采桑叶养蚕生产蚕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至九○年,桑园面积达18000亩,产茧40000担,收购蚕茧30000担,成为我省的蚕茧主产县之一。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劳动集约产业,需要掌握种桑养蚕技术,才能种好桑,多养蚕,养好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蚕桑业才得以巩固和发展。我县是新蚕区,蚕户种养  相似文献   

20.
从1970年起我县开始进行蚕桑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到目前止,利用废江,滩涂,低丘山坡地有计划的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建设等,在全县建立起拥有10亩以上集中成片桑园20592亩,占桑园总面积的68%,蚕茧产量达28800多担,占全县总产量的72%。基地村的蚕桑生产已成为该村农副业生产中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并日益受到蚕农的重视。然而蚕桑生产基地如何巩固,并促进蚕桑持续增产,使之适应当前农村改革的需要,为此提几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