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利用2009年11月9日城市湖泊青山湖实测的水体高光谱遥感数据和同步水质采样数据,在分析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单波段、两波段比值和一阶微分3种算法进行了湖泊水体总悬浮物浓度(TSS)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单波段、两波段比值和一阶微分模型相关系数均较好,688 nm处一阶微分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32 8,RMSE为2.896 1 mg/L,为最佳的TSS实测光谱遥感反演模型,可以用于青山湖水体TSS浓度的反演。该研究可为水质指标大面积的卫星遥感反演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3.
对2005~2006年采集于江西鄱阳湖的79尾达氏鲐年龄与生长进行统计分析.鄱阳湖达氏鲌样本,年龄范围0~6,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180~260 mm,占总个体数的59.49%,优势体重在30~250 g,占73.42%.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L=89.660 4+18.919 6 SL,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5×10-6L33319,属匀速生长,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353.644 9×[1-e-0.2218×(t+0.6582)],Wt=775.374 9×[1-e[1-e-0.2218×(t+0.6582)]3.331 9>.生长拐点年龄为6.08龄,对应体长为274.03 mm,体重为332.54 g. 相似文献
4.
对2005—2006年采集于江西鄱阳湖的79尾达氏鲐年龄与生长进行统计分析。鄱阳湖达氏鲐样本,年龄范围0^+~6,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180~260mm,占总个体数的59.49%,优势体重在30~250g,73.42%。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E=89.6604+18.9196SL,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5×10^-6L^3.3319,属匀速生长,Von Beatalanffy生长方程为:Ll=353.6449×[1-e^-0.2218×(t+0.6582)],Wt^*=775.3749×[1-e^-0.2218×(t+0.6582)]^3.3319生长拐点年龄为6.08龄,对应体长为274.03min,体重为332.54g。 相似文献
5.
基于TM遥感影像的鄱阳湖湿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覆盖鄱阳湖湿地的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了计算机自动分类技术方法的实验研究,采用了先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非监督分类,在非监督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解译,确定其类别属性,然后将人工解译后的非监督分类的分类属性表经过光谱聚类处理转化成适用于监督分类的分类模板文件,再执行监督分类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湿地遥感影像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水文特征及湖泊纳污能力季节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鄱阳湖水文和湖泊纳污能力的季节性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水文季节性变化显著,多年高于19.5 m水位的频率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低于7.5 m水位的频率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但年内变化比年际变化的差异大.多年最大月平均容量是多年最小月平均容量的2个数量级以上,最大月平均容量是7月,为182.4×108m3;最小月平均容量是1月,为4.4×108m3.鄱阳湖水体自净时间平均为19 d,水量交换系数为21.33.湖泊纳污能力季节性变化明显,在1年之中,7月份的纳污能力最大,1月份的纳污能力最小.在当前情况下,湖泊对CODMn的纳污能力只有5月-10月等6个月的纳污能力在Ⅲ级标准之上,4月和11月处于Ⅲ级标准的临界点,其余月份的纳污能力在Ⅲ级标准之下;7月最大纳污能力为111 466 t,1月最小纳污能力为2 649 t.湖泊全年对总磷的纳污能力都在Ⅲ级标准之下,鄱阳湖全年处于磷超标状况.湖泊对TN的纳污能力只有4月-11月等8个月的纳污能力都在Ⅲ级标准之上,其余月份的纳污能力都在Ⅲ级标准之下;7月最大纳污能力为18 574 t,1月最小纳污能力为442 t.鄱阳湖迄今未出现大面积的富营养化现象也与湖泊容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夏秋汛浙江渔场的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夏秋汛浙江渔场海水温度、盐度分布(平面、断面)变化规律及温度、盐度跃层特征。探讨影响本渔场的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水、混合水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氮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垂直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TN随深度变化范围为480.0~1900.0μg/g,其含量随深度变化表现为3种分布类型:随深度逐渐减小型、随深度逐渐增加型和两端含量低中间高型。NH_4~+-N含量变化范围为8.7~37.1μg/g,NH_4~+-N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呈总体增加趋势;NO_3~--N含量较低,其变化范围为0~15μg/g,随深度变化其含量变化不明显。其中,NH_4~+-N与TOM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H_4~+-N与NO_3~--N以及TN与TO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MERSI和MODIS资料的鄱阳湖水体面积遥感监测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鄱阳湖重要国际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以MERSI/FY-3和MODIS/EOS资料为主信息源,采用植被指数、多波段运算方法对鄱阳湖水体面积进行遥感监测。比较分析了MERSI与MODIS资料的光谱特点及对水域面积监测的差异,根据水体在近红外和红光波段反照率的特点,建立了鄱阳湖水体遥感监测指标,动态监测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鄱阳湖水体面积季节变化明显。近16年来,鄱阳湖丰水季与枯水季水域面积相差1倍以上;春季平均为2 210 km2,夏季3 360 km2,秋季2 300 km2,冬季1 510 km2。有关成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湖区防洪救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取陕南汉江上游流域为研究样区,采用SRTM DEM作为基础数据,探讨ArcGIS9.2的水文分析扩展模块提取水文特征信息的方法,并利用该模块进行研究区水文特征提取,得到研究样区的水流方向数据、汇流累积量、河网水系、子流域边界等信息。同时,对所提取的河流网络进行有效性检验。通过与我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5级以上河流水系数字线划图对照比较以及河网套合差的计算,发现基于SRTM DEM,采用ArcGIS软件能够提取出陕南汉江上游流域5级以上河流,提取的流域水文特征信息是有效合理的。该研究为该地区的洪涝灾害治理和生态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悬浮泥沙浓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估算其泥沙浓度及获得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信息对于保护与管理湖泊生态系统是有利的。该研究以鄱阳湖区域为例,利用MODIS。感影像,并结合反演模型对鄱阳湖区域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反演。结果显示:2010年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呈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地区湖滩草洲遥感调查与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卫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得出了鄱阳湖地区草洲面积1999年为776.2km^2,比1991年草洲面积增加124km^2,其中1999年潜在有螺草洲面积630.9km^2。提出了鄱阳湖地区湖区综合利用草洲资源和控制钉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湿地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洲滩是鄱阳湖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和最为活跃的景观要素之一。研究洲滩的结构及动态变化、洲滩对鄱阳湖功能的影响,对鄱阳湖的治理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论述鄱阳湖的自然地理概况、土地利用动态,并着重分析洲滩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湖区大量泥沙淤积造成的洲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流形态、泥沙冲淤和江湖水文关系等。因此,洲滩的改变导致鄱阳湖调蓄功能、生态功能等的变化,其分布和动态是反映鄱阳湖演变规律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洪涝发生前后卫星遥感资料和有关气象,水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江西省尤其鄱 阳湖区1998年6月、7月特大洪涝灾害的发生特点和危害程度。根据近年来卫星遥感监测实况资料鄱阳湖主体及其附近区域水体淹没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以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湿地为实验区,使用FieldSpec3便携式地物波谱仪对2010年11月的苔草、芦苇、南荻、虉草等7种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的反射光谱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对不同湿地植物的光谱特征、光谱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二阶导数方法得到识别典型湿地植被的7个最佳波段:685.8 nm,692.4 nm,698.6 nm,704.3 nm,737.5 nm,746.2 nm,957.1 nm。通过验证,植被类型分类精度和样点验证精度分别为85.7%和9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