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本材料,在GIS技术支持下,从森林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斑块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3个层次对该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其森林景观存在分布极不均衡、未利用林地斑块数量多、受干扰及破碎化程度高、生态功能及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等问题。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森林景观格局优化建议,指出了森林景观格局优化方向。研究结果从景观尺度为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ARC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山泉镇2007 ~2012年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景观格局发生的变化,为下一步生态乡镇建设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的建议.研究表明,山泉镇创建生态乡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地面积和工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住宅用地聚集度增加,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城镇化建设效果较为明显,景观丰富度增加.但同时斑块离散性增加较快,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提出山泉镇景观格局优化的建议:提高园地土地利用的有效性,合理利用和保护林地资源,优化景观结构;制定相应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方案,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减轻景观破碎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王凯  田国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19-14320,14359
以河南省铜山风景区为研究范围,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利用景区Spot5卫星遥感数据,建立景观数据库。对铜山风景区景观空间格局指数进行数量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现状特征,从而确定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优化主导思想:维持景区的现有结构,在有效保护和维持景区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对破碎度较高的人工景观类型适当调整。最后在该基础上提出景区宏观土地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GIS和RS技术及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分析。选取了反映斑块面积、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10余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1995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的对比,直观地反映出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并通过分析其驱动因素,将景观格局指数量化指标体系与乡村居民点规划的内在规律相联系,为传统的城乡规划决策提供新的调查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平阴县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借助Arcview和Fragstats软件,通过计算该区的多项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化分析低山丘陵区土地结构的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景观格局优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对原理、基本原则分析基础上,提出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它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理论,以GIS技术为支撑,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和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特征指标(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维指数,廊道密度)。在基本原则指导下,以土地生态评价和功能分区为基础,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调整配置,并对典型景观单元进行土地利用模式设计,以形成高效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最后对山海关区进行了案例实践。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大兴安岭呼中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场的林相图和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GIS技术对图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按用地类型和优势树种将研究区森林景观划分为二级景观要素类型组。选取类型斑块数、斑块面积、面积百分比、最大斑块指数、边缘长度、分维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聚集度、斑块均匀度、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对林场森林景观的结构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所建立的森林景观分类体系以及形成的景观分布图,可为森林景观的优化配置、林业可持续经营、规划发展及森林景观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森林景观格局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作者以1988年影像为1:10000的航片,2004年的影像为1:10000航片与1:5000卫片的叠加片分析所得的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GIS技术,选取风景游憩林景观斑块特征指数、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系统地分析了森林景观格局,以期为风景游憩林构建和景观规划提供现实指导.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寿宁南山风景区景观类型的数目未发生变化,但各景观类型的特征值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景观异质性的分析发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态势,而优势度指数有所下降.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其变化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广州越秀公园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对越秀公园景观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了斑块形状指数、分维度及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粒级度等多个指标对越秀公园的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破碎化程度等整体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越秀公园整体景观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较为稳定,需对部分景区景观布局作相应调整. 同时对越秀公园整体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2018年5月20日的上杭县城区航空影像图为信息源,2017版上杭县城区修测地形图为基础数据,ArcGIS10.2为平台,结合GPS定位外业调查数据,在Fragstats4.2上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对上杭县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归纳出上杭县城市景观格局的特点。结果表明,上杭县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是主城区阻塞了重要动物的迁徙通道;公用设施景观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周边大量农业景观未良好利用;“城中村”布局散乱。由此提出了景观格局优化对策:优化布局结构;控制人工景观面积,增加城市绿地;发展农事旅游;改造“城中村”;整合小型工业企业。该研究可为上杭县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效应评价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工具。将景观生态学引入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选取了景观的伸长指数、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指数5个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前后的景观格局作了比较分析,肯定了土地整理规划的景观生态成效。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和土地整理的结合,具有完善项目区景观结构和功能、提高项目区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中华  李春林  郄瑞卿  李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58-4659,4702
以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下,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3.3,结合景观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特征指数、计算公式,从景观斑块面积特征,景观斑块密度大小及差异特征,景观斑块多样性、均匀度特征方面,对磐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磐石市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土地后备资源不丰富。在此基础上,就磐石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增加景观的稳定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强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合理安排重点城镇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3.
深圳大鹏半岛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GIS与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ES的支持下,分析了1985~2005年深圳大鹏半岛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鹏半岛景观格局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林地与耕地大量流失,建设用地快速增长,景观空间结构趋于破碎化,景观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降低,但是在经历开发初期略带盲目性的城市扩张后,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已趋于相对缓和与稳定。加强大鹏半岛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建设,对于保持大鹏半岛在深圳东部区域的生态屏障功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0-2010年南方丘陵山地带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国主体功能区域》和“十二·五”规划确定“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本文以 “两屏三带”中发挥华南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土地覆被为主要数据源,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其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十年来南方丘陵山地带的土地覆被景观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分别占南方丘陵山地带总面积的75%和20%;(2)土地覆被变化主要是林地和耕地互相转换,人类在开采自然资源的同时实施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3)自然景观斑块数量下降,形状更规则更简单,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优势度稍稍下降,均匀度上升,景观异质性降低,景观格局趋于稳定,生态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陈胜兰  彭重华  姚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62-2563,2566
根据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理,通过对长沙市景观生态格局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长沙市城市景观的基本途径,包括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景观,保持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维持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建立城市中具有生态功能的廊道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理论,对乡村景观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反思。从水资源安全与保护、水生态基础设施,以及低影响技术3个方面,探讨了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得与失。建议明确规划目标,以宏观思维构建区域水系统安全格局,以及建立跨区域、多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以期解决城市、乡村面对的水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振宇  付梅臣  胡利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48-11151,11259
以2009年唐山市汉沽农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资料,在ArcGlS软件支持下制作研究区景观类型图,运用景观分析软件Patch Analyst4.0提取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1组能够充分描述景观特征且不存在冗余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指数,经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类型及各斑块面积差异性较大,部分景观斑块形状复杂,景观异质性强,有一定优势案观类型。  相似文献   

18.
以三大高原的交汇地永登县为研究对象,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永登县2009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得到景观类型现状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获得景观格局指数,进而分析永登县景观格局现状,并对景观格局的形成演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永登县景观优势度较高,多样性低,草地和耕地占主导优势,草地是永登县的基质景观。各景观的分维值均较低,斑块形状简单。建设及工矿用地破碎化最为明显,分布分散;草地和平原旱地各自斑块间分布紧密,破碎度和分离度均较低。永登县景观格局的形成演化主要受到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因素及人口增长、政策变动、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城郊耕地利用景观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分析与评价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NFO)分维分析和统计分析以及耕地利用景观质量评价相结合,以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研究了城市化特征明显的北京良乡卫星城的耕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和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城郊区域的利用景观明显不同农业区域的耕地利用景观,主要表现在斑块面积小,分维指数较高,耕地利用景观质量指数低等,同时,随着城镇扩展,耕地景观趋于破碎,其  相似文献   

20.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东港市1989年TM影像和1999年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选取和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东港市10年来的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人工湿地面积普遍增加,天然湿地面积普遍减少,平均分形维数大部分降低,湿地景观破碎度增加,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度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下降,聚集度指数增加。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城镇规模的扩大,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东港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