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笔者分析了广西生态移民与石漠化地区治理的现状,认为广西石漠化地区已经总体上实现了生态逆转,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同时也指出广西石漠化地区移民存在严重的回流现象,进而探讨了教育移民的重要意义。教育有助于提高移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助于培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今后走出石漠化地区,更有助于提高留守居民的技能,改变其生态意识,提高现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育移民,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强调应建立石漠化地区青少年教育基金、青少年中高等教育发展基金、青壮年就业培训基金,以及石漠化地区生态培训基金,通过教育补助提高石漠化地区人群的素质与技能,实现永久性移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西当地石漠化的概括介绍,分析了石漠化治理过程对生态产生的作用,主要是加快农村生态新能源建设、退耕还林(草)有序开展、林地保护得以加强、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石漠化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特有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涉及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等8个省份,石漠化土地面积12.96万平方公里。石漠化地区一方面土层贫瘠,保水性差,地表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  相似文献   

4.
岩溶石山地区的石漠化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岩溶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它造成的危害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了广西马山岩溶地下河流域石漠化灾害的特征、成因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并对其综合整治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韦庆卓 《吉林农业》2012,(1):141-142
我国石漠化分布广泛,面积较大,广西喀斯特地区岩溶多、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喀斯特石漠化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地质生态灾害,也已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文章总结了广西地区石漠化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并逐步介绍一些综合治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对巩固和加强广西马山县石漠化治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石灰岩地区而言,石漠化已经成为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如何遏制石漠化的发展,减少石漠化的危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马山县是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治理石漠化刻不容缓。分析了马山县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巩固和加强马山县石漠化治理的建设,以期为马山县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西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3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生态环境质量为中等,处在好与差的临界状态;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和森林植被减少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因此,建议采取控制工业企业废水和二氧化硫排放、保护和扩大森林植被面积、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生态、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广西区石漠化现状、成因及危害,分析了草食畜牧业工程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作用,总结了广西区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模式及成效,为下阶段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种植中草药不失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恢复石山地区生态的好途径。根据广西石山地区的地理条件、生态条件及中草药的市场前景.概述适合目前栽培的金银花、扶芳藤等18种中草药品种.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了解广西鹿寨县石漠化现状、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对其石漠化治理经验进行了总结,进而剖析了石漠化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领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联合管理、实行监管同步,加强技术引导、坚持立体治理,加大政府投资、吸纳社会资金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产生及其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中的绝大部分汉字词是由中国传去的。但是,日本人也自造汉字词,尤其是明治维新前后利用汉字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其中又有不少汉字词传入中国,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就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产生的背景、特点以及传入中国的过程进行一番探讨,以期能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分析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霉素的特性、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对人体所产生的副作用以及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微生物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质联用法。同时,对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分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数控车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编程坐标系)进行了分析,针对FANUC OI系统数控车床介绍了一些手动对刀方法,并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4.
番茄原产美洲,大约在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最初由海路传入的可能性最大,后分多次、多途径传入。虽然番茄传入我国的历史很长,但传播速度却十分缓慢,20世纪初才开始作为蔬菜栽培,大规模发展则在建国之后。本文重点考证了番茄引种至我国的时间、路径以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在中国的分布和推广情况,并对番茄传播的动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能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生物质能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能源。简述了生物质能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生物质能在烟叶烘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匡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39-12941
介绍了复杂性科学的出现以及其与景观设计的联系,继而阐述了复杂性科学如何快速改变数字技术并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介绍了虚拟现实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闽台茶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介绍了闽台两地茶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各自的发展概况 ,即台湾茶叶失去外销市场后成功开发内销市场而获得顺利转型的经验 ,以及福建茶业近年的快速成长 ,尤其是科技在产业中所起的作用和台商对福建茶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并对闽台茶业发展策略分别做了介绍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近40年广西引进甘蔗种质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甘蔗引种利用效率及推动甘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统计1982—2020年广西引进的甘蔗种质资源,分析引进种质资源的直接利用、育种利用、育成后代的应用及研究利用情况,总结引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1982—2020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其他省(市)引进甘蔗种质资源共1044份(包括花穗238份),其中1993年以来引进甘蔗种质资源751份(包括花穗26份);引进甘蔗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配置了杂交组合2771个,进入区试且亲本含有引进种质资源血缘的品系有43个;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育成的58个桂糖系列甘蔗品种中有40个含有引进种质资源血缘,其中美国CP系列亲本占37.9%,我国台湾ROC系列亲本占34.5%,美国CP系列和我国台湾ROC系列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甘蔗育种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进的甘蔗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及分子育种方面也逐步开展研究。但目前广西甘蔗引种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引进甘蔗种质在适应性上普遍存在较大问题;(2)引进别国或地区优良甘蔗种质的同时有可能会带来新的病虫害,给甘蔗产业的安全生产增加风险。(3)引进的种质资源未能在国内育种单位间充分共享。【建议】应加强优异甘蔗种质资源的引进;规范甘蔗引种程序,严格遵守引种检疫规程;重视引进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构建及共享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宋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97-8598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成因、危害及常用的治理方法,并对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详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水生动物修复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GI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王姝  翟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89-4591
基于GIS技术在土壤侵蚀分析、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GIS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其研究内容等,着重介绍了GI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数据存储、查询、检索、图形计算、统计分析、属性数据和图形输出、模型应用等功能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为水土保持工作构造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动态化、系统化、可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