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 《大豆科技》1999,(4):11-12
窄行密植栽培是美国RLcooper教授研究的一项大豆高产载培技术,比常规宽垅增产20%以上。合江所从1993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经与我国传统的垅作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栽培方式“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法”,即:采取130厘米大垅,垅上播6行,小行距16...  相似文献   

2.
高纬寒地大豆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五大连池市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迎茬面积大,种植结构不合理,病虫害加重,大豆品种单一,存在越区种植及播期拖后的问题;“三垅”栽培技术越来越不规范,主要对策是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发展大豆专用品种,特用品种的开发,狠抓“三垅”栽培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大豆小垅(45~55厘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县从1990年开始示范,鸟河乡永年村朱德库种16亩45厘米小垅绥农8号大豆,平均亩产33075公斤,成为全省大豆高产大王。从199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大豆小垅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均获明显效果。1996年推广5250亩,亩产165公斤,比大垅栽培亩增?..  相似文献   

4.
北部高寒区大豆平作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部高寒区大豆平作密植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黑河市,164300刘英华闫洪睿张雷郭儒东刘发生产中最常用的垅作大豆种植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大豆的增密和增产,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肥力。我所在1995年工作的基础上,199...  相似文献   

5.
大豆大垅三行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大垅三行穴播栽培技术自1996年开始研究,1998年示范,三年共计范373.3hm^2,平均单产188.96kg/667m^2,比近三年三垅栽培平均单产101.95kg/667m^2 ,增产87.01kg/667m^2,增产85.3%,该栽培技术由于采用130cm的垅体,以垅沟和苗带间深松,分层施肥和垅上三行等距播四项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抗旱,耐涝,合理密植,增强光合作用等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为大豆幼苗快速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提早封垅,有效抑制草荒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党中央号召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给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使红麻栽培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加速实现红麻农艺过程机械化,从1976年起,我们研究了大垅双行栽培方式,大垅行距为2.2尺,小行距6寸,此形式是在一般垅作基础上加宽播幅而发展的,便于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7.
1997-1999年黑龙江省宝清县草甸黑土区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种肥磷酸二铵与钾肥(2:1)混施的最佳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30cm大垅6行种植密度44万株/hm^2条件下,667m^2施磷酸二铵与硫酸钾(2:1)的最大用量为19.5kg,产量为246.1kg,比其他处理增产8.9-22.8%,比不施肥的空白区增产59.6%,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7.2kg/667m^2(磷酸二铵与硫酸钾混合价2.1元/kg、大豆价2.1元/kg),获得最佳利润的施肥量为13.5-18kg/667m^2之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大垅密植栽培技术为主要内容,研究壮丰安对大豆抗倒伏的调控作用。试验研究表明,壮丰安能缩小株高与茎粗比值与增强茎秆质量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产量,一般667m^2增产幅度为1.4-25.5kg。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党中央号召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给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使红麻栽培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加速实现红麻农艺过程机械化,从1976年起,我们研究了大垅双行栽培方式,大垅行距为2.2尺,小行距6寸,此形式是在一般垅作基础上加宽播幅而发展的,便于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10.
窦新田  张承万 《大豆科学》1991,10(3):248-248
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地区间穆尔州邻近,生态条件相似。1989~1990年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提供大豆根瘤菌菌株8852和8752,苏联全俄大豆所提供大豆根瘤菌菌株ЗД—4和ТО—13,分别在各自地区进行了大豆接种根瘤菌的联合试验。 一、试验方法 田间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和黑河所进行。4个菌株每个为一个处理,加不接种为对照。每处理6垅、5米长、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省农科院土肥所试验地为南部黑土,大豆品种为黑农33,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铁岭市农科所、辽宁省农科院于1992年10月初,特邀中国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胡明祥同志、黑龙江省东北农学院张瑞忠教授、农业部大豆专家顾问组副组长王彦丰同志,黑龙江省农业厅大豆专家以及辽宁省大豆专家,共同对铁岭市农科所在辽宁省辽中县茨梅坨镇偏堡子村徐殿国责任田大豆进行现场实打实收。其中辽豆10号二亩地高产田亩产达到290.7公斤;而铁84018—13品系也是二亩,亩产达到276.7公斤。能获得如此高额产量的技术措施主要为:1.辽豆10号高产田。前茬为菜园地,地势平坦肥沃,亩施农肥1500公斤。春季采用三犁起垅合成新垅,垅距61厘米,亩施碳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5公斤合在垅内。5月2日播种,采取人工摆籽方法,亩保苗  相似文献   

12.
陈淑芬 《大豆科学》1996,15(4):340-343
本研究证明三垅栽培法以其独特的耕作栽培系统,改变了大豆田耕层土壤生物学体质,使土壤生物活性、大豆根系活力、共生固氮水平等得到改善与提高,为大豆生育奠定了高产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迎春 《大豆科学》1998,17(2):166-171
针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调查了杂草发生特点,前期杂草发生数量多而且集中,后期密植大豆又可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从18种除草药剂组成的14个不同混用配方中筛选出乙草胺+赛克津、拿捕净+氟磺胺草醚几上除草效果好,对大豆安全,价格适宜的混用配方,可以在大豆窄行密植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杨庆凯(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人才培训部、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提高大豆单产一直是大豆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水稻旱育稀植、玉米的覆膜栽培的成功,使水稻、玉米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人们就更加关注大豆继垅三栽培之后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试验明确了采用“两垅一平台”栽培法,既保持垅作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耕层结构,能使田间绿色面积增加近三分之一,充分地利用了光能。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和70厘米垅比,扩大了个体生活领域,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明显地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表明:一般可增产大豆12%以上,同时还便于轮作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低湿地大豆高垅平台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平原低湿地大豆高垅平台栽培试验三江平原低湿地排水不畅、内涝严重,土壤冷浆、粘朽,通透性差,影响微生物活动,土壤养分难以释放出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三江平原腹地富锦市长安镇试验基点,采用高垅平台种植大豆。目的是改变低湿耕地微地貌,形成人造高度...  相似文献   

17.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2):116-122
大豆窄行密栽培是一项引自美国的大豆增产新技术,经消化、吸收、改造,已形成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一般可增产20%以上。已累计推广67万hm^2,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豆窄行密植由于缩小了行距,扩大了株距使植株分布更均匀合理,增加了绿色面积,改善了受光条件,特别是改善了中、下层受光条件,是该项技术增产的生理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抗倒伏半矮秆的品种,深松深施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技术和适于窄行密植的播种机械。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豆的三种高产栽培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大豆三垅栽培法,30cm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法、稀植高肥精管栽培法的优点、增产作用和技术关犍。  相似文献   

19.
大豆作为北方优势作物,为农民带来极大效益,但也因为种植积极性高而使连作现象严重,由此造成地下害虫危害严重,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是北方大豆等大田作物的主要地下害虫,在春季常引起缺苗段条,造成减产严重。东北种植环境好、污染少,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急需寻找有效的病虫害生防因子,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展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大豆田地下害虫东北大黑鳃金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科学》2006,25(3):F0003-F000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成立于1975年4月。前身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科学系大豆育种研究室,大豆研究工作始于1957年,因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是伞凼最早以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98年共同筹建了凼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以大豆研究所为主体组建了困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哈尔滨大豆改良分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