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社会治理作为国家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任。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探索完善的农村社会治理法治路径,对于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补全我国社会治理法治化这块农村短板,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治理一直是国家治理领域的焦点,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和社会幸福程度的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三治协同中的现实困境,并以桐乡模式为例进行启发探讨,剖析三治协同下的基层社会创新治理方案,并思考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农村治理机制,完善农村三治协同治理路径,着力于农村自治、法治、德治3大工程,打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切实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44-246
建设法治乡村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法治乡村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农村法律制度、健全农村法治化发展有着显著意义。目前,乡村中存在着基层权力行使不规范、法律规章不健全、乡村治理方法落后、法律服务不健全的问题。应通过强化基层权力使用、完善法律规范、创新乡村治理方法、构建多元化乡村法律服务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国家对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也日渐重视。农村作为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起到了较强的积极作用,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乡村治理体系在我国整体的治理体系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国家布局发展的关键构成。因此,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成为国家以及社会中较为热门的研究话题,本文通过以长沙县为例进行分析和探索,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是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枫桥经验”既有德治功能,又具有法治内涵,从宪法视域分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能为我们梳理新时代“枫桥经验”背后的法治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依靠法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既是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新形势下,要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立足基层实际,注重创新,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着力把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打造各地区社会治理的样本工程,确保城乡基层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念,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这一基本理论。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农村社会治理提上日程,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该文以乡村振兴为视角,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内在联系,并针对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治理理念误区、治理结构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职能作用、调动农村群众积极性、树立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积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等治理建议,以期农村地区早日全面实现治理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层社会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概念,将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放在了改革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如何创新体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从目前我国基层"三治合一"的现状着手,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途径,试图完善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基层治理模式是"中国之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如今农村基层"半熟人社会"的特点出发,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党建引领"三治"的基层治理模式,这对于提高基层治理成效、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的获得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依托,在"形势所迫"和"问题倒逼"的情境中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对于创新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以甘孜新龙县为例,在深入剖析城乡社区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础上,提出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乡村现代化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促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果,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要求。基于此,在推进乡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需明确当下乡村治理中的“纵向”与“横向”结构问题,廓清农村承包土地中确权不清和分权不当的问题,认识外出农民返乡与乡村现代化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只有通过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差异,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合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吸引外出农民返乡参与建设,才能更好地从政策导向上推进乡村现代化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解决乡村纠纷的有效手段,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 要意义,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着诸多困 境,要加强立法,完善立法体系;依法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优化农村法治环境,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全 面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级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村级治理中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管理组织效率低下、农村人才外流,降低了村级有效治理的程度。基于这些农村问题,在浙江省枫桥镇"枫桥经验"指导下,伴随着政府职能下沉的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得到强化。社会组织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活力,耿集乡贤工作协会作为农村组织在理论创新、文化引领和实践探索方面为我国村级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社区治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农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战略,更是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对农村社区的概念界定、我国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及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综述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事关执政党根基的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本文分析了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时代意义及逻辑内涵,提出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即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新时代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研究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农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目前农村治理还面临着依法治理表里不一和基层普法缺乏实效的问题。推进农村依法治理,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扩大农民参与;另一方面,要创新法治机制,让法治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治理是重要的一环,而农村社会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需求多样化进行深度转型的新形势下,实现农村社会治理,更需要村民、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形成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9.
法治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程度。法治现代化的标准在于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这种相对分离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并不矛盾,法治现代化是以"道德和法律的相对分离"为起点,最终回归到道德和法律的有机统一。国家法治现代化基于公民的普遍信任之上,唯有培养公民法治意识,才能推动法治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才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进乡村治理不可或缺。基层党建是引领和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就必须处理好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践中出现的主体协同困境、主体融合困境、有序治理困境和治理创新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更好地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就要以基层党建夯实乡村治理组织保证,以基层党建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建设,以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治理协同创新,以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治理结构调适,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