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采用水试管喂毒法,研究了唑虫酰胺对红火蚁工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5mg/L、10mg/L和20mg/L唑虫酰胺处理10小时后,红火蚁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58.3%、97.5%和83.3%,显著高于对照组10%的死亡率;红火蚁中型死亡率分别为51.7%、86.7%和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3%的死亡率。0mg/L、5mg/L、10mg/L、20mg/L唑虫酰胺处理10小时后,红火蚁小型工蚁行走率分别为93.3%、31.7%、0、3.3%,抓附率分别为93.3%、21.7%、0、3.3%,爬杆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正为给红火蚁的化学药物防控提供参考,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以红火蚁工蚁为试验对象,采用糖水试管喂食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氟啶虫胺腈对其毒杀活性及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溶液浓度为4mg/L、8mg/L和12mg/L喂食10天时,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46.67%、80.00%和93.33%,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3.
红火蚁幼虫的杀虫剂敏感性及代谢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红火蚁幼蚁的杀虫剂敏感性,笔者利用点滴法测定了17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红火蚁4龄幼蚁的毒力。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红火蚁4龄幼蚁的毒力均相当低,其LC50在639.28~1028.03 μg/mL范围内,其中88.24%的药剂的LC50大于1000 μg/mL,显示红火蚁幼蚁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低。通过比较测定红火蚁4龄幼蚁和工蚁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磷酸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发现幼蚁的代谢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工蚁,特别是磷酸酯酶的比活力是工蚁的100倍以上。因此,认为幼蚁体内代谢酶活性高是其杀虫剂敏感性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冬季施用药剂防治海南红火蚁能否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对比了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与0.08%茚虫威饵剂2种药剂在冬、夏季的防效差异。结果表明:药后时间、季节差异、药剂种类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均影响明显,冬季于药后7~30 d范围,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0.08%茚虫威饵剂,夏季于药后15~45 d范围,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蚁巢防治效果高于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0.08%茚虫威饵剂冬季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随药后时间增加而上升,药后45 d最高(82.03%),夏季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15 d达92.49%,与30、45 d无显著差异;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随药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但冬季的下降速度慢于夏季。2种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防治效果随药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0.08%茚虫威饵剂对工蚁的防治效果除药后7 d外,冬季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夏季;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工蚁的防治效果7~30 d内无明显差异,但在45 d时冬季(97.86%)明显高于夏季(80.57%)。综上,海南冬季天气晴好,且气温在13~21℃时,...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红火蚁蚁群结构及发生动态,2016年采用计数法和称重法对昆明宜良县红火蚁的蚁群结构及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蚁巢地上部分,职能蚁和生殖蚁的数量分别为98.15%、1.85%,职能蚁以工蚁和兵蚁成虫的数量最多为83.38%,生殖蚁以卵、幼虫和蛹的数量最多为52.15%。2016年红火蚁发生高峰期在6—9月,8月数量最多,以职能蚁为主;生殖蚁发生高峰期在6—8月,成虫发生高峰期在6月,卵、幼虫和蛹发生高峰期在8月,因此红火蚁防治的关键时期在5—9月。2016—2017年冬春季红火蚁蚁群中职能蚁数量最大为99.34%,生殖蚁数量为0.66%;蚁巢地下部分红火蚁的数量高于地上部分的数量,地下部分红火蚁数量占59.19%,地上红火蚁数量占40.81%。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红火蚁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鱼藤酮、印楝素、苦参碱、苦皮藤素、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吡丙醚等8种常用杀虫剂对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和螨卵的室内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检测了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苦皮藤素、藜芦碱对朱砂叶螨成螨毒杀活性较高,半致死浓度(LC_(50)值)分  相似文献   

7.
多后型红火蚁工蚁和蚁后毒液生物碱 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通过自制毛细吸管吸取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ns)工蚁和蚁后的毒液,并用气质联用分析了毒液的主要成分。通过保留时间和质谱离子碎片数据,并与国外相关报道比较分析得出:入红火蚁毒液中主要成分为2-甲基-6-烷基或烯基哌啶生物碱,仅有6位取代烃基碳链长短和烯键有无及顺反异构的差异。工蚁毒液中的六种主要生物碱都是反式结构,按哌啶环6位烷烃取代基碳原子数及出峰先后顺序分别为:C11,C13:1,C13,C15:1,C15,C17:1(1代表双键数)。根据气相色谱峰面积计算工蚁毒液六种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例约为1.5%,15.6%,17.5%,43.8%,19.1%,2.5% ;蚁后毒液生物碱主要为正式和反式C11,它们的含量分别占蚁后毒液总量的比例约为62.6%和26.6%,还有少量正式和反式C13:1和C13。本文还对入侵红火蚁毒液生物碱的功能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通过自制毛细吸管吸取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ns)工蚁和蚁后的毒液,并用气质联用分析了毒液的主要成分。通过保留时间和质谱离子碎片数据,并与国外相关报道比较分析得出:入红火蚁毒液中主要成分为2-甲基-6-烷基或烯基哌啶生物碱,仅有6位取代烃基碳链长短和烯键有无及顺反异构的差异。工蚁毒液中的六种主要生物碱都是反式结构,按哌啶环6位烷烃取代基碳原子数及出峰先后顺序分别为:C11,C13:1,C13,C15:1,C15,C17:1(1代表双键数)。根据气相色谱峰面积计算工蚁毒液六种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例约为1.5%,15.6%,17.5%,43.8%,19.1%,2.5% ;蚁后毒液生物碱主要为正式和反式C11,它们的含量分别占蚁后毒液总量的比例约为62.6%和26.6%,还有少量正式和反式C13:1和C13。本文还对入侵红火蚁毒液生物碱的功能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控制烟草烟粉虱的有效药剂,采用3种生物杀虫剂对烟草烟粉虱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烟草烟粉虱的毒力顺序为:0.5%依维菌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鱼藤酮微乳剂,其LC50值分别为1.396 mg/L、5.083 mg/L、12.287 mg/L,显著优于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为30.67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鱼藤酮微乳剂、0.5%依维菌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稀释2000倍液喷雾处理后,药后3d、7d、14d更正防效对烟草烟粉虱持效性较好,更正防效达70﹪以上。因此,3种生物杀虫剂对烟田未产生药害,烟草植株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3.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英文名:Red imported fire ant分类地位: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形态特征:主要以工蚁形态特征鉴定种类。工蚁体色棕红色至棕褐色,略有光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番石榴叶精油(EO)对红火蚁的熏蒸活性,采用熏蒸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测定精油对红火蚁的生物活性。EO含有31种化合物,caryophyllene(37.86%)为主要化合物。生测结果表明,20 µL/管的EO熏蒸红火蚁48 h,死亡率达90%以上;熏蒸红火蚁9 h,聚集率下降了78%,攀爬率下降了45%,抓附率下降了34%,行走率下降了30%。10 µL/管的EO熏蒸红火蚁48 h,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羧酸酯酶(CarE)酶活力分别降低了56.62%和58.57%,红火蚁毒腺分泌哌啶化合物的组分降低了50%。番石榴叶精油对红火蚁具备良好的熏蒸活性,并抑制其行为能力、体内酶活力及生物碱的分泌。本研究可为番石榴的深度开发及红火蚁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红火蚁对辛硫磷敏感性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点滴法测定了辛硫磷对红火蚁不同品级的毒力,并用乙酰硫代胆碱-二硫双对硝基苯甲酸法(ASCh-DTNB法)测定了各品级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以探明蚁群中不同品级个体对辛硫磷的敏感性差异及其与靶标酶的关系。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24h,辛硫磷对工蚁、兵蚁、有翅雄蚁、有翅雌蚁和蚁后的毒力(LC50值)分别为1.04、2.06、7.38、9.39和7.81 ug/ml,显示不同品级红火蚁对辛硫磷的敏感性差异非常大,其中工蚁最敏感,而有翅雌蚁蚁后敏感性最低。靶标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红火蚁不同品级个体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存在极大差异,其中以有翅雄蚁的总活性最低,为0.0469 nmol/min?头,而以有翅雌蚁的最高,为14.8929 nmol/min?头。不同品级红火蚁对辛硫磷的敏感性与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56)。  相似文献   

13.
正为建立无公害梨园防治体系提供参考,甘肃省张掖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联合张掖市寺大隆林场技术人员采用浸虫法研究了1.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7.5%鱼藤酮乳油1500倍液、1.5%除虫菊素水乳剂800倍液、0.5%藜芦碱水剂600倍液等4个处理对梨木虱和梨蚜(梨二叉蚜)的防治效果。试验不同药剂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梨木虱药后24小时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0.5%藜芦碱水剂、0.3%苦参碱水剂和0.6%乙基多杀菌素对梨木虱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喷施0.5%藜芦碱原药、0.3%苦参碱原药、0.5%藜芦碱和0.3%苦参碱混合原药对香梨树叶片和枝条产生明显的药害反应。加入助剂时,0.5%藜芦碱稀释1 000倍加稀释1000倍的洗洁精处理防效较好,达到了83.17%。  相似文献   

15.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为田间使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褐飞虱提供参考。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稻茎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表明,鱼藤酮对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10.7791、14.9197、21.4638 mg/L,毒力最高的为藜芦碱,LC50分别为0.7688、1.1852、1.4366 mg/L。4种植物源杀虫剂中藜芦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索4种植物源农药对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的毒力,评价其对龟纹瓢虫卵及成虫的安全性,为扶桑绵粉蚧的绿色防控提供理想药剂和理论依据。采用喷雾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3龄扶桑绵粉蚧的毒力和龟纹瓢虫卵的孵化率影响,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2种对扶桑绵粉蚧高效的植物源杀虫剂对天敌龟纹瓢虫成虫的毒力,并评价其对龟纹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源杀虫剂处理扶桑绵粉蚧3龄幼虫24 h后的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1.3%苦参碱AS(LC50为81.2831 mg/L)>0.5%藜芦碱SL(LC50为112.8811 mg/L)>2.5%鱼藤酮EC(LC50为208.9296 mg/L)>5%桉精油SL(LC50为343.0920 mg/L);与化学对照药剂22.4%螺虫乙酯EC相比,相对毒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1.3%苦参碱AS(3.3025)>0.5%藜芦碱SL(2.3780)>2.5%鱼藤酮EC(1.2048)>5%桉精油SL(0.7824);几种杀虫剂的田间最大推荐剂量和对扶桑绵粉蚧的L...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用0.5%藜芦碱水剂、0.3%苦参碱水剂和0.6%乙基多杀菌素对梨木虱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0.5%藜芦碱、0.3%苦参碱、0.5%藜芦碱和0.3%苦参碱原药对香梨叶片和枝条均产生明显的药害反应。在加入助剂时,0.5%藜芦碱稀释500倍加稀释l 000倍的洗洁精处理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2.9%,与其他3种药剂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加助剂时,喷施乙基多杀菌素稀释1 250倍防效最好,5 d后,对梨木虱的平均防效为75.9%,药后10 d药效维持在87.8%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为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中小型红火蚁的毒杀活性及行走能力、爬杆能力、抓附能力等行为的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以水试管喂毒法对红火蚁进行防冶试验。结果表明,8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60小时后,小型红火蚁校正死亡率为96.55%,16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60小时后,中型红火蚁校正死亡率为100.00%。8mg/L氯虫苯甲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对烟粉虱和烟蚜防治具有共同增效作用的桶混药剂组合,采用浸叶法测定鱼藤酮分别与噻虫胺、噻虫啉和噻虫嗪桶混后对烟粉虱和烟蚜的联合毒力,通过共毒系数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桶混组合,然后进行烟粉虱和烟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2组桶混组合对烟粉虱有增效作用和6组桶混组合对烟蚜有增效作用,其中5组桶混组合对烟粉虱和烟蚜具有共同增效作用。当鱼藤酮与噻虫胺按有效成分3:20、14:25和13:25,与噻虫嗪按有效成分63:10和133:1配比时,对烟粉虱和烟蚜同时具有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6%鱼藤酮微乳剂与20%噻虫胺悬浮剂桶混,药后1、3、7、10天对烟粉虱和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在70%、90%、92%、88%以上;6%鱼藤酮微乳剂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桶混,药后1、3、7、10天对烟粉虱和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86%、91%、90%以上,其速效性优于6%鱼藤酮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持效性优于化学杀虫剂的防治效果。鱼藤酮与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桶混增效作用显著,为烟粉虱和烟蚜的田间农药减量化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人员采用0.3%苦参碱水剂、0.5%藜芦碱可溶剂和0.3%印楝素乳油等3种植物源杀虫剂进行了茶园小贯小绿叶蝉药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0.3%苦参碱水剂6.75g/hm~2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于0.5%藜芦碱可溶剂9.00g/hm~2和0.3%印楝素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