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水稻机插秧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合汉中市机械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籼稻品种。结果表明:泰丰优6133全生育期152 d,偏迟熟;其余品种生育期143~148 d,适中;杂交稻泰丰优512和常规稻粤美占实收产量在700 kg·667 m~(-2)以上,综合性状好,可作为机插秧示范品种;三澳占、黄华占(ck)、粤农丝苗、五山丝苗和丰软占5个常规稻品种米质好,产量在600 kg·667m~(-2)以上,抗病,抗倒伏,可作为订单生产的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10个晚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机插秧秧苗素质考察、基本苗调查、生育期记载、产量及其构成分析,研究比较不同晚稻品种在机插条件下的秧苗素质、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形成等,确定适宜机插晚稻品种,为得到水稻全程机械化晚稻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显示,H优518、五优308、深优9586、丰源优299这4个品种的产量分别为7997. 25kg/hm~2、7855. 80kg/hm~2、7809. 00kg/hm~2、7807. 50kg/hm~2,均高于10个品种的平均产量7201. 95kg/hm~2,显著高于除天优华占外的其它5个品种,平均高出1257. 49kg/hm~2,平均增幅为19. 02%。H优518为穗粒兼顾型水稻品种,其秧苗个体素质最强,白根数最多,为6. 9条,绿叶数、茎基宽、总根数和百株干重均较高,株高最适宜机插和机收要求,为89. 33cm; H优518的生育期最短,为113d。H优518、五优308、深优9586、丰源优299这4个品种均适宜机插秧栽培,其中H优518机插栽培表现最佳,可作为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备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稻旱直播技术在黑龙江东部地区的适应性,以机插秧水稻为对照,采用布谷2BFT-12播种机,对旱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机插秧相比,旱直播水稻生育期缩短24 d,叶片数减少1.5叶,各生育时期的株高均降低。旱直播水稻在8.1叶左右达到分蘖高峰期,总茎蘖数为656株·m~(-2),最终总茎蘖数为621株·m~(-2),有效分蘖率为74%。旱直播条件下,水稻穗长、单穗粒数、千粒重均比机插秧降低,分别减少4.8 cm,30粒,0.3 g;实测产量较机插秧降低50 kg·(667 m~2)~(-1)。旱直播水稻比机插秧节省成本199元·(667 m~2)~(-1),产值减少435元·(667 m~2)~(-1),纯效益降低236元·(667 m~2)~(-1)。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稻陵两优268、株两优819和常规稻中早3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作为双季机栽早稻,陵两优268、中早39以3月15日播种为宜;株两优819以3月20日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选择适应早稻机插的品种,提高早稻机插产量。以杂交稻株两优189、两优早17、株两优4024和常规稻中早39、湘早籼32号、湘早籼4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早稻品种采用机插方式栽培,对秧苗素质、分蘖能力、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早稻品种机插在成秧率、分蘖率、抗逆性和产量方面明显强于常规稻品种,特别是株两优4024综合性能好,其次是中早39,可作早稻机插品种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陵两优102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双季早稻陵两优102的分蘖消长、生长发育、穗粒结构和产量均有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陵两优102机插株行距宜选择10 cm×25 cm的规格,实插2.55万蔸/667m~2左右,每蔸插2~3苗,如此构建的群体结构较合理,单产较高,可达517.8 kg/667m~2。  相似文献   

7.
优质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城固县平坝区于2008年开始参加全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通过试验、示范及椎广,建立百亩片和万亩片,筛选了内香8518、川江优527及宜香1577等优质杂交稻品种,总结出了城固县平坝区"优质杂交稻750 kg·667m~(-2)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就早稻"两优2186"的机插秧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早稻"两优2816",其最优的机插秧密度应为30cm×14cm,产量为12576.60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拜泉县农民脱贫致富,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特点的饲用大豆品种,夯实拜泉县大豆产业链基础,在2018年对拜泉县16个乡镇的16个优良主栽大豆品种进行了调研筛选,综合分析了产量、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等重要性状,结果表明,"东农豆253""绥农76""克豆35"3个品种产量突出,品质优良。为了进一步探索上述品种的产量与品质,2019年在拜泉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标准化田间对比试验,对照品种为拜泉县栽培面积较大的"东生1号"。经过秋季测产,"东农豆253"产量为193.85 kg·667 m~(-2),"绥农76"产量为179.1 kg·667 m~(-2),"克豆35"产量为171.4 kg·667 m~(-2),均比对照品种"东生1号"144.8 kg·667 m~(-2)显著增产,经近红外检测"东农豆253"和"克豆35"为高油分含量及高蛋白质含量即"双高"品种,"绥农76"为高蛋白质含量品种,研究表明前述两个品种适于饲用,适宜在拜泉县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播种量机播机插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稻品种稻隆香优130,晚稻品种广两优201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机插秧苗素质无明显影响,对机插质量及产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播种量增加,机插相同种植密度下,密播秧苗缺蔸率低,机插整齐度高,有效穗和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3414"试验设计,探索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紫皮紫肉马铃薯黑金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对黑金刚产量的贡献顺序依次是氮﹥磷﹥钾。经回归分析;最高产量氮肥施肥量为纯N 13.07kg·667 m~(-2),磷肥施肥量为纯P_2O_511.25 kg·667m~(-2),钾肥施肥量为纯K_2O 45.00 kg·667m~(-2),最高产量2 101.41 kg·667m~(-2)。最佳经济效益7 895.27元·667m~(-2),最佳经济施用量纯N 13.19 kg·667m~(-2),纯P_2O_511.25 kg·667m~(-2),纯K_2O 44.99 kg·667m~(-2),此时产量2 078.56 kg·667m~(-2)。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宁南山区夏季种植的优良莴笋,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莴笋品种6个,搜集其他资源品种3个(独霸三夏、绿绿松圆叶和正兴抗热一号)莴笋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莴笋QW1产量最低,为1 750.6 kg·667 m~(-2),但产值较高,为7 002.3元·667 m~(-2),绿莴笋中QW8产量最高,达3 050.1 kg·667 m~(-2),自行收集的3个品种中独霸三夏产量最高,达2 977.1 kg·667 m~(-2),QW8是宁南山区最适宜夏季莴笋栽培的品种之一,其次为独霸三夏和红莴笋QW1。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适宜成都平原麦(油)茬-稻种植制度的机插秧技术,以主推品种F优498为材料,选择毯状苗、钵形毯状苗、钵形穴盘苗在30、35、40、45、50 d秧龄进行机插,分析3种类型的秧苗不同秧龄机插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类型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产量,显著影响千粒重;秧龄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互作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但对产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钵形穴盘苗比钵形毯状苗增产187.11×103kg·hm-2,增幅21.6%,比毯状苗增产514.93×103kg·hm-2,增幅5.61%。3种类型的秧苗在30 d秧龄时机插产量最高,达到9459.63×103kg·hm-2,延迟机插会减产。不同的秧苗类型减产幅度存在较大差异。钵形穴盘苗超过45 d机插极显著减产,钵形毯状苗超过40 d机插极显著减产,毯状苗超过35 d机插极显著减产。由此可见,钵形穴盘苗秧苗素质好,秧龄可以增达到40~45 d机插,机插秧插秧质量高,可满足成都平原稻麦(油)两熟区种植制度进行机插秧的需求,通过构建足穗、大穗、高结实率的高产群体,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且适合武平县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了相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两优616"、"嘉浙优99"、"中浙优8号"产量高,每667m~2产量分别为560.3、546.9、538.0 kg,分别比对照"宜优673"每667m~2增产48.9、35.5、26.6 kg,增幅9.56%、6.94%、5.20%,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且田间表现为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34-137d),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适宜在武平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花优14"是上海地区单季杂交稻的主推品种,具有杂种优势强、株形好、抗倒伏能力强、空瘪粒少、抗病性强等特点。为提升"花优14"产量水平,特进行了该品种机穴播不同耕翻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每穗粒数上,联合作业机和二次粉碎均比二耕一耙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差异显著,采用联合作业机的耕翻方式,机穴播"花优14"每667m~2产量为最高,达699.8kg。  相似文献   

16.
以常规稻辽粳212和杂交稻辽优9906为试材,设置2.22、1.66和1.33万穴/667m~2 3个种植密度水平,分析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品种株型性状、病害发生程度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插秧密度增大,两个品种的发病率均增大;辽粳212在种植密度为2.22万穴/667m~2和1.33万穴/667m~2时产量均较高,而辽优9906同样在2.22万穴/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因此,常规稻品种辽粳212可以适当稀植,而杂交稻辽优9906适当密植,同时加大病害防治,可确保产量优势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株两优831"采用机插秧种植的适宜播种量,于2019年进行了该品种机插秧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株两优831"机插秧每盘播干种75 g左右,催芽后播种,叠盘出苗,每盘的出苗数适中,秧苗素质较好,有利于取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规模种粮经济效益,近3年来,福建省沙县进一步探讨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2013年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0.02万hm2,采用早稻早中熟品种搭配+工厂化育机插秧+小苗(3.5~4叶)机插秧+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晚稻中熟品种+硬(软)盘泥浆集中育机插秧+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防治+机收+机烘模式技术,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早稻7.700 t·hm-2,晚稻8.268 t·hm-2,比常规栽培(育湿润秧)增产3.7%,增收1 668元·hm-2,达到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目的。总结了双季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观察参试品种在重庆市梁平区的生育期、产量、抗性等综合表现,了解参试品种在梁平区进行直播种植的适应性、可行性以及最适栽培制度以为梁平区以后示范、推广水稻直播种植选择品种作参考。选择"Q优6号"、"深两优871"、"禾两优348"、"宜香优1108"、"宜香优3724"、"C两优华占"、"晶两优1377"、"晶两优华占"、"金冈优983"、"金谷优3301"、"瑞优5号"、"五山丝苗"、"隆两优1988"、"荃优丝苗"、"隆两优1212"为试验材料,大区试验,2个处理(播种22.5kg·hm~(-2),播种18kg·hm~(-2)),1次重复,探究最适播种量及直播最适品种。选择"瑞优5号"、"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直播、机插秧、人工插秧;统计和比较其产量及经济效益;探究水稻直播相关技术在梁平区的可行性、产量表现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水稻品种陵两优916为材料,以当地传统浸种方法 (强氯精消毒浸种)为对照,研究了稼禾宝种子内质营养液浸种对机插秧苗素质、移栽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营养液浸种处理秧苗成苗率增加5.1个百分点,白根数增加0.7条/株,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0.5 cm和0.7 cm。移栽后秧苗的缓苗期比对照缩短5 d,全生育期缩短2 d。分蘖数均明显高于对照,茎蘖成穗率比对照增加0.6个百分点,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处理水稻有效穗数比对照增加0.7万穗/667m2,穗粒数增加2.7粒/穗,结实率增加0.7个百分比;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2.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