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林分立木蓄积量的计算,绝大部分要靠“一元立木材积表”解决。但一元材积表属小范围使用的数表,而我省的一元立木材积表是在5个大区使用,每大区平均面积4600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80万亩,范围相当大。每个大区内同胸径的树高差别较大,导致有些单位计算失真。因此,缩小编表范围,改进计算方法,分树高级编制材积表,已为必须。具体编制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了22年生杉木集约林及一般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对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的生长存在着极显著的影响;集约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及单株总生物量分别高于对比的一般林分35.34%、34.23%、27.26%及27.83%。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应用多重极化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估测森林生物量、冠层结构和树种组成的主要研究成果。SAR数据与树高、胸径、植株密度、方位和样地几何形状等因素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特别能反映硬阔叶林分子其它森林树种组间林冠特征差异(包括分枝形态、树冠重量和面积)、主要树种组内、树种组间与林分结构的变化(包括树高、植株胸径和密度)以及一些低生物量和部分疏林地与潮湿土壤及枯枝落叶层的分布和裸露程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林分生产结构与现存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调查的结果表明:平均胸径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平均树高受立木密度的影响较小;干、枝、叶和根等林分现存量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位叶量的材积生产力随立木密度的增大呈抛物线状态。  相似文献   

5.
林分疏密度是说明林木对空间的利用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也是换算林分立木蓄积量的指标。因此,林分疏密度的准确与否,对求解林分立木蓄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林分疏密度的一般测算方法是以现实林分平均树高之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总断面积与标准表(疏密度1.0)相应平均树高之总断面积相  相似文献   

6.
广南县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杉木人工林立木密度对优势木平均高、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平均直径等生长因子的规律,于2003~2005年在广南县14个乡镇,设置20m×30m的杉木人工林样地215块,在实测胸径和树高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整理,并编制了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经检验,其等树高线精度为97.8%,等直径线精度为98.8%。  相似文献   

7.
卫闽林场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查德方程建立杉木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株数的生长模型,结合有关公式编制了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该表经检验证明适用,可用于林分生长收获预估和小班资源数据更新。  相似文献   

8.
从林分开始间伐至主伐的整个周期,平均胸径每增加一厘米,单位面积应伐除蓄积是个常数(近似值)。林分林木胸径的增长,树冠面积的扩大,必然引起林分内单位面积上立木株数的减少。根据这个规律,得出了落叶松人工林的立木株数(密度)与胸径的相关方程,利用这个相关方程计算了不同胸径生长阶段的林分最大密度及经营密度(最适密度)。把胸  相似文献   

9.
对10年生杉木、红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红锥不同比例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之间,其目的优势树种杉木的平均胸径、单位林分蓄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以7杉3锥为最优混交比例组合,其林分树高、胸径、立木蓄积均达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应用多重极化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估测森林生物量,冠层结构和树种组成的主要研究成果。SAR数据与树高,胸径,植株密度,方位和样地几何形状等因素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特别能反映硬阔叶林分子其它森林树种组间林冠特征差异(包括分枝形态,冠重量和面积),主要树种组内,树种组间与林结构的变化(包括树高,植株胸径和密度)以及一些低生物量和部分疏林地与潮湿土壤及枯枝落叶  相似文献   

11.
林分疏密度是说明林木对空间的利用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也是换算林分立木蓄积量的指标。因此,林分疏密度的准确与否,对求解林分立木蓄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林分疏密度的一般测算方法是以现实林分平均树高之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总断面积与标准表中(疏密度1.0)相应平均树高之总断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等根径立木材积表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林分条件的解析木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回归计算,对落叶松、油松、柞树建立根径与胸径、胸径与树高关系式,按林木3个树高等级,即把林地及林分条件划分3个等级,编制成根径立木材积表。此表将为审核采伐林木蓄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中试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2年连续3次定位观测分析,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中试结果初步表明,采取不同的间伐强度,实施密度管理,对杉木的胸径生长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对单株材积,单位面积立木蓄积,枝下高的生长影响均为差异显著,对树高,冠幅生长影响不显著,放肥对杉木林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立本蓄积,枝下高,冠幅的生长影响均差异不显著,总体施肥比不施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山杜英和黄山栾树分别种植在郁闭度0. 1和0. 3的杉木林内的保存株数相差不大,造林8年后林分郁闭度都有较大提高。种植的黄山栾树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都比山杜英高,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差异均极显著。林分改造后郁闭度0. 3的杉木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都比郁闭度0. 1的大,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差异均极显著,树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安化县杉木人工林相似林分内设立样地,测量样地对角线上26株林木的地径、胸径和树高,用Excel软件建立地径与胸径、胸径与树高的回归模型,再测量采伐木地径,用回归模型预测采伐木的胸径和树高,推算采伐木蓄积量。同时,采用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法测算林木蓄积量,并与采伐作业设计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测算的林木蓄积量相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相似林分样木因子回归模型推算采伐木蓄积量方法接近采伐作业设计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间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平均年龄为23年生、地位指数为14和12的2种立地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中,分别设置固定标准样地,并分别设计5个和6个密度水平,对其抚育间伐4年后的间伐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其间伐前或间伐后立木径级分布均呈现正态分布的规律;间伐前林分分化强烈,立木径级大小悬殊;间伐后林分最小株距和平均株距较接近,大径级林木比例提高;间伐4年后平均径级左右的立木比例明显增加。间伐4年后,当14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500株/hm2,12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950株/hm2时,其胸径离散度较间伐当年间伐后的反而明显增大;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均随保留密度的加大而减小,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则在其适宜密度时最大;不同保留密度各处理间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的差异均达极显著,但树高和比重增长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各处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均大于对照;14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50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30.29%;12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95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24.38%。  相似文献   

17.
伐根检尺是测定毁林案件采伐量的常用方法,选择相似林分调查并且建立胸径──-根径关系式和树高曲线,间接应用二元立木材积表计算蓄积可提高伐根测定采伐蓄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5年生马尾松造纸工艺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树高受造林密度的影响较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平均胸径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单位面积的材积、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综合林分生长、生物量结构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马尾松造纸工艺林造林密度3333株/hm2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一些省(区)编写的森林调查技术规定(或细则)中,对于幼龄林的蓄积量调查,都有内容基本相同的规定:凡林分平均胸径<5.0cm的,不进行蓄积量调查;林分平均胸径≥5.0cm的,按蓄积量调查的有关规定,调查林分中≥5.0cm的立木蓄积量。执行这一规定的正确方法,无疑应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首先必须认真地进行目测调查,确定出全林分立木(含<5.0cm的立木)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值,作为是否需要进行蓄积量调查的判断依据。显然,所确定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值,是真正代表小班全林分平均水平的特征值,应填写在小班调查卡片的相应栏目内,作为确定小班经营措施和建档管理的基本依据。 (2)当目测调查所确定的林分平均胸径为≥5.0cm时,再按有关规定对林分中≥  相似文献   

20.
对浙西北地区杉木林分15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并按随机抽样方法实测139株样木的胸径与冠幅。根据“六木密度一冠一直径”相关关系,选择最佳数学模型,计算各径阶单位面积立木密度,编制杉木生长密度表。该表编制科学,具有方法简单、实用性强等优点。便于生产经营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