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前预防治疗雏鸡白痢病的药物颇多,常用的有氯霉素、痢特灵、部分磺胺类药以及抗生素等。从临床看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长期反复使用,有些药物出现耐药性,有些药物在使用上存在局限性(如痢特灵难溶于水且易造成中毒,氯霉素味苦难溶于水),影响了疗效和造成药物部分浪费。  相似文献   

2.
曲霉菌中毒是鸡的一种常见中毒病 ,但烟曲霉菌中毒比较少见。但克东县近几年先后发生 3起烟曲霉菌中毒 ,现报告如下。1 病例1.1  2 0 0 2年 4月 2 8日 ,宝泉镇养鸡专业户刘××养 130 0只迪卡雏鸡 ,在 32日龄开始发病 ,先后用青霉素、土霉素和庆大霉素治疗均无效 ,到 4 4日龄时死亡雏鸡 317只 ,最后经确诊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2  2 0 0 1年 6月 3日克东镇庆祥街养鸡专业户孙××饲养罗曼雏鸡 70 0只 ,于 2 1日龄发病 ,到 30日龄死亡 82只 ,他自己先后用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和磺胺嘧啶钠等药物治疗无效后 ,经确诊、用药 ,得到有效控…  相似文献   

3.
在兽医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用药超量而发生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很少见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应用氯霉素超量而导致中毒的报道,现将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对雏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制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药敏纸片法对雏鸡白痢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pullorum)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結果表明,中药方剂对雏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抑菌圈直径为33.5mm;雏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对敌菌净的敏感性也较高,抑菌圈直径为25mm;而对土霉素、痢特灵、四环素、氯霉素等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人工接种(攻毒)的500只京白雏鸡,分别用不同药物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对接种过的雏鸡的保护率为100%,对发病雏鸡的治愈率为95.18%,敌菌净预防保护率为85%,治愈率为81.82%。  相似文献   

5.
在兽医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用药超量而发生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很少见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应用氯霉素超量而导致中毒的报道,现将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育雏是养鸡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雏鸡抵抗力较弱,易感染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除了按照必要的免疫程序,用生物制剂防疫外,药物预防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疫病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用药品种和数量的增加,生产中出现了许多错误用药的问题,特别是雏鸡药物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1中毒原因临床上常见的引起雏鸡药物中毒的药物有:磺胺类、喹乙醇、土痢菌净、百毒杀等。主要原因有:1  相似文献   

7.
氯霉素是治疗肠炎痢疾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因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故到目前为止仍广泛应用于牛、猪、犬病的临床治疗上。但采用大剂量氯霉素治疗仔猪、幼犬的拉稀 ,会引起仔猪、幼犬氯霉素中毒。据洛阳农专教学实习兽医院近三年来临床病例统计结果 ,因治疗仔猪、幼犬肠炎痢疾应用氯霉素过量而引起中毒的仔猪、幼犬共 387例。这不仅对养殖户造成了经济损失 ,同时也造成了药物的极大浪费。1 氯霉素中毒的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 :幼犬呕吐 ,眼结膜发白 ,口粘膜发白 ,呈现高度贫血症状。此外幼犬常表现出精神很差 ,卧地不起 ,不吃奶也不动 …  相似文献   

8.
在兽医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用药超量而发生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尚未见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应用氯霉素超量而招致中毒的报道。我院在1987年4—5月收治氯霉素中毒患畜两例,现将诊疗经过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基本情况我场某生产队奶牛专业户,由外地购回两头犊牛,因运输过程中,饲养管理失调,引起腹泻,自用超量氯霉素治疗,连用7天不见效果;反而病势加重,畜主来院求治。该奶犊牛,母,年龄11日龄,体重35公斤,每日应用氯霉素24克,分3次内服;氯霉素针剂10克,分两次静脉注射。按体重计算,该牛每日治疗量氯霉素应为1.75克,每日却超量用32.25克,超过治疗量19.42倍,连用7天。另1例奶犊牛,母,体重50公斤,年龄40日龄,每日应用氯霉素10克,分3次内服;氯霉  相似文献   

9.
1.雏鸡应慎用磺胺类药物。雏鸡3周以内应慎用磺胺类药物,因磺胺类药物在鸡体内的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而雏鸡在刚出壳不久肝脏中的代谢酶系统还不健全,解毒功能低,容易发生中毒。 2.用药时间不易过长。给鸡用磺胺类药物作预防和治疗时,以7天为一个疗程,如果连续使用也不  相似文献   

10.
1痢菌净中毒痢菌净是常用于治疗雏鸡白痢的药物,其价格便宜,毒性较低,使用方便,但用量过大或持续用药,均可在鸡体内蓄积引起中毒。1.1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鸡发生痢菌净中毒时,表现为体温下降、拒食、消瘦、呆滞,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便,羽毛蓬松无光泽,喙、爪及面部发绀。剖检消化  相似文献   

11.
本镇某养鸡户,使用马杜拉霉素预防雏鸡球虫,因药物与饲料搅拌不匀,导致部分雏鸡发生马杜拉霉素中毒。现将雏鸡中毒的救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检测鸡的血象和血液粘度的变化应用于鸡病临床是一个新的尝试,本项研究是为了了解目前常见的多种抗菌药物在联合应用时对雏鸡血象有无不良副作用和观察对血液粘度有何影响,通过检测证实,1.凡与氯霉素联用的红,白细胞数明显减少。2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会使血液的粘滞度降低,其中以三种药物联用时降低值最大,且偏重于低切变率,从而说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的数量抗菌药物的影响,因此,对雏鸡不宜使用氯霉素,喹诺  相似文献   

13.
检测鸡的血象和血液粘度的变化应用于鸡病临床是一个新的尝试。本项研究是为了了解目前常见的多种抗菌药物在联合应用时对雏鸡血象有无不良副作用和观察对血液粘度有何影响。通过检测证实,1.凡与氯霉素联用的,红、白细胞数明显减少。2.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会使血液的粘滞度降低。其中以三种药物联用时降低值最大,且偏重于低切变率。从而说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的数量受抗菌药物的影响,因此,对雏鸡不宜使用氯霉素。喹诺酮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它与抗菌素药物联用时这种副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呋喃唑酮又叫痢特灵,是兽医常用的防治肠道感染、治疗仔猪腹泻、雏鸡白痢和球虫病等的药物。其毒性为呋喃西林十分之一,副作用较小,一般在饮水中添加0.01—0.02%,连喂7天,对控制雏鸡白痢病有一定效果。幼雏对呋喃唑酮比较敏感,如超量或超时用药往往发生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15.
痢特灵是常用的雏鸡多种疾病预防和治疗药物。由于用量过大,用药不当,易造成雏鸡中毒。我县3月26日至4月21日不足一月期间就有六户养鸡户发生痢特灵中毒。这六户中共养鸡4550只,一户因痢特灵用量过大,一户连续用药过长,四户用法失当,共造成中毒死亡1640只,死亡率为36%。鸡群停用痢特灵,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三天左右基本好转。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我县某鸡场于1991年7月与11月接连发生两起药物中毒。一起是成鸡痢特灵中毒,成鸡总数27000只,发病数为24000只,死亡数为11000只。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厌食,排黄色粪便,鸡冠发紫,瘫痪。剖检见心包积液,肝脏表面有针尖大白色病灶,小肠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另一起是雏鸡的喹乙醇中毒,雏鸡总数9000只,发病率达100%,死亡数为2500只。原因是场方为了预防雏白痢,误将含量为96%的喹乙醇粉当成氯霉素拌料喂鸡,剂量超过喹乙醇用量的50倍,导致全群中毒。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排黄色粪便,  相似文献   

17.
<正>1兽药残留危害1.1毒性反应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在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如人体对氯霉素反应比动物更敏感,特别是婴幼儿的药物代谢功能尚不完善,氯霉素超标可引起"灰婴综合症";四环素类药物能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抵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磺胺类药物能够破坏人体造血系  相似文献   

18.
鸡病防治中不合理用药,不仅药物疗效差或无效,不能或很少达到防治鸡病的效果,造成药物浪费,还会引起鸡生产力降低,致鸡中毒或死亡,甚至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极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1.饮水给药不当易引起鸡中毒死亡或药物疗效差呋喃唑酮、氯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土霉素原粉等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饮水给药时药物往往沉积在饮水器底部,鸡饮用上部含有较少药物的饮水时药物不产生或很少产生作用,而余在饮水器底部的药物被鸡啄食后易引起中毒死亡。2.不合理地联合用药会产生毒理协同氨基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  相似文献   

19.
贾传忠 《兽医导刊》2008,(10):29-31
磺胺喹噁啉是杀菌和抗球虫的专用药物,是磺胺类药物的重要成员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动物临床,是当前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兽药之一.但随着抗药菌株的大量出现,价格的降低,临床用药浓度越来越高.另外,由于商品名的混乱,重复用药现象屡见不鲜,由此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磺胺喹噁啉是一种在国内需求量较大的抗球虫兽药,具有良好的抑制球虫生长繁殖的功能,本试验将致力于正确评价不同浓度的磺胺喹噁啉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对各器官组织特别是免疫器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家禽养殖药物的选择是养殖者最不容易做好的一件事情,而雏鸡药物的选择更是最难做好的方面。笔者对雏鸡药物的选择现状进行介绍,使养殖者对雏鸡药物有更加明确、准确的认识,为养殖者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